王景全(1937. 11.6 -),橋梁工程專家,遼寧綏中人,父親因為生計原因遷居江西南昌。 生于南昌。1961年畢業于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現任解放軍理工大學教授、博導。
人物簡介
王景全,1961年,西安工程兵學院畢業后,從事專業教學和專業科研40余年,潛心研究克服長江、黃河天塹的渡河技術,培養了上百名大學生和數十名碩士生、博士生和外國留學生,主持和參加的“955工程”、“多用途浮箱”等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并獲得多項軍隊科技進步獎,先后被評為“全軍優秀教員”、“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導師”等,他是熱愛科學、勇于創新的典范。最近,江主席簽署命令,給王景全教授記一等功。王教授目前不顧年齡偏大,身體不好的情況,主持重裝備輸送卸載的科研課題7項,并長期在海島、漁村、工廠出差。
王景全教授是我軍著名渡河工程專家。他1961年畢業于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從事渡河工程教學和科研工作多年,先后完成了26項重大科研課題,其中21項成果分獲國家、軍隊科技進步獎等獎勵,創造了多項國際國內渡河工程奇跡,為我軍克服江河湖海障礙,特別是提高打贏未來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60年代,王景全第一個成功地解決了黃河大流速條件下我軍架設舟橋的安全錨定問題,其研究成果獲得了工程兵首屆科學大會優秀成果獎。他還對黃河松軟岸灘克服、黃河上游舟橋張綱固定等五個專題開展研究,8次成功地在黃河急流條件下主持研究性浮橋架設和通載試驗,實現了我軍工程兵戰勝黃河的堅強決心,為我軍克服黃河天塹做出了重要貢獻。那年,黃河濁浪滔滔,某部官兵運用這一“犁錨”技術,首次在黃河大流速條件下架設浮橋獲得成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根據軍事斗爭準備需要,王景全陸續對長江、閩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等江河的渡河保障進行了研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他的《冰層承載力試驗研究報告》,為解決冬季結冰情況下渡河及破冰架橋技術難題提供了依據。
研究領域
軍事渡河(海)工程,已完成30項科研項目,其中主持9個國家級、軍隊級重大項目。
成就和貢獻
1.渡河(海)工程特種保障技術研究,立足現有裝備并研制新裝備,為部隊強渡江河及渡海登陸作戰、重裝備渡送及應急卸載上陸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
2.交通一體化器材研究,研制出平戰結合多能高效的新型交通戰備器材,提高了交通運輸快速保障和綜合保障能力;
3.登陸棧橋系統研究,開發了我軍登陸艦艇軟登陸技術,確保登陸艦艇在復雜海岸條件下實現順利卸載;
4.超大型浮式海洋綜合基地論證研究,該領域工作對捍衛海洋國土、開發海洋資源意義重大;
5.黃河、長江浮橋工程研究,為我軍戰時部隊戰略機動克服特大江河障礙提供了技術保障;
6.多浮體結構工程理論研究,出版專著2部,與其他專家合作發表論文40余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國防發明專利4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軍優秀教員,獲政府特殊津貼、軍隊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和軍隊院校育才獎“金獎”,2002年榮立一等功。
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