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的橫空出世,掃蕩了從零售到金融等各個行業,有人甚至提出了“今后所有的企業都是互聯網企業”的觀點。然而,反觀建筑業,業內人士頗有“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都沒有”的悵然若失。
這不禁讓我們深思:建筑業離互聯網思維有多遠?建筑業對互聯網商業模式真的有免疫力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弄明白互聯網思維的含義以及建筑行業的基本特征。
互聯網思維一詞自出現以來,其概念便一直爭議不斷。拋開其概念不談,其內涵大致可以總結為:“互動性”,“B2C”到“C2B”的轉變是其典型特征;“開放性”,互聯網商業模式下的企業是平臺型企業,可與員工、顧客實現資源共享;“平等性”,企業法人冰冷的象征性意義被淡化,企業與員工、顧客之間的相處方式變得更加平等。借助互聯網,該商業模式可以實現即時、一對一的服務,這也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內涵。而建筑業是傳統行業,業務主要圍繞項目建設,其商業模式是典型的單一型工程承包模式。近年來,已有部分有實力的企業開始涉足綜合投資開發模式,但為數尚少。這也是“建筑業對互聯網思維有免疫力”這一說法的依據。在當前全行業轉型升級的大形勢之下,不少建筑企業仍然將轉型焦點放在了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上。誠然,建筑業一直以粗放型發展方式在新中國的建設征程上狂飆猛進,龐大的身軀每每使得企業在轉型之際落于其他行業企業之后,以致于精細化管理已經成為建筑企業在行業中保持競爭力的“救命稻草”。這是既成事實,也是企業止步不前的重要理由。
筆者認為,互聯網思維一詞是個偏重詞組,“互聯網”只是一個平臺,“思維”是這個詞組的重心。在互聯網思維面前,企業應該看重的不能僅僅是互聯網、信息化,更應該是思維方式的轉變。建筑企業盡快擺脫競標拿項目的傳統思維,轉型升級才能看到新方向。例如,當前,模式化建造的房屋已經很難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如果能將買房顧客的需求,比如戶型、面積、價格等信息,通過網絡搜集起來,企業就可以開拓出一片新天地,如今已涉足綜合投資開發模式的企業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
實際上,業內具有前瞻性的企業已經開始用互聯網思維探路。2014年,國內某大型裝飾企業與阿里巴巴合作,在全國首次推出標準設計、標準主材、標準施工的線上購物與線下體驗一站式家裝服務交易平臺,為全國上億消費者提供標準化、全透明、一口價的家裝電商O2O一站式服務。江蘇南通三建集團也在打造“大三建平臺”,走“平臺型”發展之路。這一平臺的成功打造,將實現企業資源整合,給平臺內的成員單位帶來信息共享、采購便利和成本控制等多重效應,其盈利結構的改變也將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在互聯網思維面前,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人。隨著科技的發展,建筑業已經逐漸遠離只要肯埋頭苦干就能盈利的時代,企業的發展對掌舵者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現在,企業的領軍者不僅要了解行業,更要深入了解這個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作為傳統行業,建筑業是最需要互聯網思維的行業之一,而從先行者的背影來看,建筑業離互聯網思維并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