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南京施工難度最大的青奧場館建筑,難度超過鳥巢;它出自著名解構主義設計大師扎哈·哈迪德之手;它建成后將是南京屆時最具現代感的建筑。它是南京青奧中心。昨天,揚子晚報記者獨家探訪了2014年南京青奧會主要建筑工地,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特地派出國家一級建造師為揚子晚報的讀者詳細披露現代感非常強的青奧會議中心和青奧村的種種“玄機”。
-姓名:青奧會議中心
-性格:外向、時尚
-星座:獅子座(2014年7月底完工)
-位置:位于南京的西部建鄴區,面朝江心洲島,是青奧軸線的終點。它的南側是江山大街,北臨樂山路和金沙江路,西側是揚子江大道。
-主體構成:一棟46.9米高的6層會議中心、1棟314米68層的五星級酒店及辦公;還有一棟249.5米58層的會議型酒店及配套設施。兩棟高層與會議中心在15米和21.12米通過空中走廊連通。
-內部設施:會議中心包括一個2181座的大會議廳,一個505座的音樂廳,四個1000㎡—1800㎡的多功能廳,以及中小會議室、貴賓室、演員化妝室、廚房、員工用房、設備機房等相關配套設施。建筑物地上六層,地下二層。
249.5米高塔樓為會議酒店。地上58層,地下3層。裙房5層,主要布置五星級酒店配套服務、餐飲用房,如自助餐廳、咖啡廳、酒吧、宴會廳、健身房、游泳池、SPA、水療等康體設施。地下平時為酒店后勤區及地下停車場。
314.5米高塔樓地上68層,地下3層。地上首層為酒店入口大堂,其裙房5層為酒店配套的康體娛樂,塔樓部分為辦公、酒店、SPA及公寓,地下為酒店后勤區及地下停車場。
停車位:1200個
設計師:扎哈·哈迪德
揭秘青奧會議中心
外觀“就好像是外太空的帆船,很酷”
“目前青奧會議中心的6325根樁基已經完工,第一層的支撐也基本做好。2014年7月底,主體建筑會議中心將施工完畢。而兩座塔樓的外立面也已經完工,不過塔樓還將繼續施工。”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戚肇剛,是這個項目的項目經理。他說,設計青奧中心的設計師,是建筑界的“解構主義大師”著名的扎哈·哈迪德。“她是2004年普利茲克建筑獎的獲獎者。”
戚肇剛說,這位世界著名建筑師和她的團隊,曾設計了迪拜帆船酒店、瑞士再保險塔、迪拜風中燭火大廈,南京青奧中心正是其在中國的風格延續。“她會從一個高跟鞋、一個茶杯那里尋找靈感來源,而青奧會議中心的靈感來源則是帆船,寓意特別好,青年人揚帆遠航、乘風破浪。”戚肇剛說,“她的設計雕塑感很強,從高空俯瞰,這就好像一艘外太空的帆船,造型感好,酷。而從不同的角度看,你又有可能發現它不同的造型。”戚肇剛說,“本來塔樓設計中有個懸挑,是做成帆的樣子,有一部分是懸空的,但現在做不做懸挑方案還沒定。”
記者了解到,青奧會議中心是青奧軸線的終點。青奧軸線呈T字形,共分三層。最下面一層是車輛通行區,即青奧會議中心的江山大街下面,將改造成隧道,通過隧道,可以直達中心地下車庫,而在上面兩層,則規劃為商業街,吃喝玩樂一條龍。不久以后,這里就是青奧會最繁華熱鬧的“商業街”。
-設計師其人
青奧會議中心設計
是傳統建筑學“不可能的任務”
主要設計作品
她所設計的注明日期的最優秀最著名的工程是:德國的維特拉(Vitra)消防站和位于萊茵河畔威爾城(Weil am Rhein)的州園藝展覽館(1993/1999 ),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頭部環狀帶( 1999 ),法國斯特拉斯堡的電車站和停車場(2001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的滑雪臺(2002),以及美國辛辛那提的當代藝術中心(2003)。中國首都北京地標建筑銀河SOHO的設計和廣州歌劇院也是扎哈·哈迪德所創作。除此之外,她的家具創作和內部裝飾也堪稱一流。
解構主義與青奧會議中心
扎哈·哈迪德的設計手法主要有三:
1.隱喻法。她的建筑提醒人注意原野如何越過山丘,洞穴如何開展,河流如何蜿蜒,山峰如何指引方向。青奧會議中心脫胎于帆船,而又不同于帆船。它是一艘更現代的帆船。她以拆解題材和物件的方式,找出現代主義的根,塑造了全新的青奧中心景觀,任由觀者遨游。
2、設計空間:扎哈設計的空間是對立中的統一。虛與實、輕與重、固定與流動、開放與封閉、無光澤與透明等。不得不說南京青奧中心是一場線條、水平面的交響曲,也是超現實的狂想。婀娜多姿的線條蜿蜒曲折地飛揚,震撼了建筑的傳統,在現今的土壤上指向了未來的時空。
3、設計理念:當今出現景觀都是經過數字處理過的,但是都在繼續發展已經移位的設計理念,哈迪德的設計與景觀不大相符,但是,總能以復雜、異常和自相矛盾的造型表現出更新的輪廓。在南京青奧會議中心的前廳、中庭、音樂廳,哈迪德以多層次的透視,無窮的消失點,傾斜的多角度,峰回路轉,突然殺出或插進來的水平面,這一切都完成了傳統建筑學“不可能的任務”。
關于解構主義
解構主義60年代緣起于法國,雅克·德里達——解構主義領袖——不滿于西方幾千年來貫穿至今的哲學思想,對那種傳統的不容置疑的哲學信念發起挑戰。解構主義建筑師設計的共同點是賦予建筑各種各樣的意義,而且與現代主義建筑顯著的水平、垂直或這種簡單集合。
形體的設計傾向相比,解構主義的建筑卻運用相貫、偏心、反轉、回轉等手法,具有不安定且富有運動感的形態的傾向。
-現場探訪
空調能根據
人員變化調節風量
“青奧中心的節能率已經達到65%。”戚肇剛介紹,中心的外墻采用了直立鎖邊鋁合金金屬復合保溫,保溫效果好,夏天制冷、冬天采暖只要啟動一次設備,就可以管很久時間。而空調冷熱能源則由區域能源中心統一提供,而能源中心則利用電廠廢熱蒸汽提供空調冷凍水。此外,在熒光燈、變壓器、水泵、雙層中空玻璃幕墻等細節設置上,建設者們也都做了相應的環保設計。“我們采用了電能管理系統,對各管理單元實行能量監測。”比如空調機組的風機都是配設變頻控制器,以便根據人員變化調節空調風量、節約運行能耗。
建設者感嘆
施工難度超鳥巢
扎哈·哈迪德天馬行空的想法,顯然增加了青奧中心的施工難度。“她的作品始終含有原創的和強烈的個性視覺,而這種視覺已經改變了我們觀察和體驗空間的方法。”但這座極富現代感和雕塑感的建筑在建造中“難度已經超過了鳥巢”。戚肇剛說;“鳥巢是有標準單元的,把模塊造出來,直接拼裝就可以。”但南京青奧中心是沒有標準化單元的。“沒有一個部分是相同的。”這顯然挑戰了建造者們的腦力和體力。“不過我們也喜歡迎接挑戰,這么一個特別的建筑,造好后成就感應該更強烈!”青奧中心完工后,屆時將是南京最具現代感的建筑。
室內“就好像流動的云錦,很美”
哈迪德的設計以大膽的造型出名,被稱為建筑界的“解構主義大師”。其中一個原因也是源于她獨特的創作方式——喜歡運用曲線,她曾說過,“沒有曲線就沒有未來”。“她是精英空間的高手。在她的設計效果圖上,一條條流動的夢幻般的線條,就仿佛絢麗的云錦在流動一般,很美。”戚肇剛說,“流動感”在她的設計方案中表現得十分強烈,仿佛產生了一個散發著巨大能量的空間,因顯得無“重力”而誘人,“你在這個空間里,就仿佛看到了掙脫地心引力的飛動空間感。你再感受一下,還可以感受到就好像是其的大腦的各種神經在同步運轉。”戚肇剛在他的材料中,稱這種設計為:流動型室內空間。
在戚肇剛的匯報材料中,記者還看到他用“開放性”來形容這個建筑。“它的屋頂是透明的。”不僅如此,它的周邊很多地方也是鏤空的,戚肇剛說“它不像其他建筑,把東西都包裹在建筑里,它是外向的、富有動感和靈感的建筑。”
-青奧村什么樣
兩個“LUU”相對,代表“交流”
青奧村南臨江山大街,東接揚子江大道,計劃建造10/11棟住宅樓。記者來到青奧村的時候,那里還是一片繁忙的工地,但是一年以后,這里也將是媒體追逐的焦點,因為這里是青奧會運動員們下榻的地點。“下面裙樓9層,都是精裝房,青奧會時是運動員們的住所;上面塔樓共27層,是毛坯房,屆時不住人。等到青奧會后,會統一對外銷售。”中建八局三公司青奧村項目總工程師成忠雷告訴記者,青奧村是開放式小區,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記者打聽了一下戶型,其中小于90平方米的共210戶,90-140平方米的588戶,140-200平方米的1127戶,大于200平方米的23戶。
“整個青奧村的樓房建造樣式是兩個‘LUU’造型相對,‘U’代表‘口’,兩個相對,寓意‘交流’。青年人要國際化,這就需要交流和溝通,從而擴大眼界、增長知識。”成忠雷說,從空中看去,整個小區是綠色的,因為屋頂上有土層,上面種上綠色植物。而外立面采用的是鋁板配真石漆,使樓房的外立面看上去像大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