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簡稱國貿大廈)坐落于深圳市羅湖商業中心區的嘉賓路與人民南路交匯點東北側,是一座由我國各部、省、市集資,深圳市物業發展公司(現物業集團前身)組織籌建的集商業、貿易、辦公、飲食于一體的多功能超高層現代建筑。
中文名稱
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
地理位置
深圳市羅湖商業中心區
成立時間
1985年12月29日
簡 稱
國貿大廈
占地面積
20000平方米
建筑面積
約100000平方米
建筑特點
大廈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00000平方米,樓高53層(其中地下三層)共160米,1-4層主要為銀行、商場、酒樓、發廊等, 5-23層及25-43層為標準辦公層,地下室、44-47層、50層為設備層,24層為避難層,48、49層為旋轉餐廳。大廈內配備有先進的供配電系統、給排水系統、中央空調系統、樓宇自控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保安監控系統、電梯系統等,安裝有各類設備1700多臺,90%為進口設備。大廈外墻為鋁合金玻璃幕墻,外圍及大堂設計精心、品味高雅、層次分明,樓內樓外茵茵綠草和盆景繁花映襯著大廈,中庭連廊參差的挑臺和拱形頂與大廈相得益彰。大廈設有大型地下停車場,可容納130個車位。大廈于1985年底投入使用。
深圳速度
深圳國貿大廈(國際貿易中心大廈),以三天一層樓的速度建成,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創造了建筑史上的新記錄。國貿大廈高160米,共53層,由中建
三局一公司負責施工,從1984年10月至1985年12月29日共37個月即竣工。
中建三局一公司運用自己獨創的建筑新技術---滑模法,在隨后的207天里,"滑"完了43層,平均4.8天一層,最快達到3天一個結構層。這一速度居世界領先地位,被特區人贊譽為"深圳速度"!1985年12月29日,國貿大廈竣工。1987年,該工程榮獲首屆魯班金像獎,次年又獲國家銀質獎。而,"三天一層樓"成為享譽中外的"深圳速度"的象征,被常用來形容速度特別快,效率非常高。
國貿大廈是我國建成最早的綜合性超高層樓宇,創造了“深圳速度”,素有“中華第一高樓”的美稱,是深圳接待國內外游客的重要景點。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先后光臨國貿大廈、國際政治要人尼克松、布什、海部俊樹、李光耀、加利也行后到國貿訪問過,到訪過國貿大廈的國際國內友人迄今已達到600多位。國貿大廈是“深圳經濟物區的窗口”,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
通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國貿大廈獲得了全國和深圳市的各項物業管理榮譽稱號,如全國城市物業管理優秀大廈、五一勞動獎狀、質量無投訴單位、深圳市安全文明標兵小區、深圳市文明大廈等,管理公司和管理處也連年受到廣大用戶的贊揚和政府部門的充分肯定,獲得了各項殊榮。2006年6月,更榮獲“深圳改革開放十大歷史性建筑”稱號。管理處實現了為用戶提供優雅、舒適、安全、文明的辦公、商業環境的承諾,使大廈從建成以來一直保持著深圳特區標志性建筑的地位,獲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