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況
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工程位于新疆和田地區境內,是和田河西支流喀拉喀什河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是流域規劃確定的第一期開發梯級,具有灌溉、防洪、發電和改善生態等效益。樞紐工程由混凝土面板砂礫石主壩(高133m,長365m)、副壩、溢洪道、泄洪排沙洞、沖沙洞、引水發電洞、壩后式地面電站廠房和戶內式升壓變電站等建筑物組成。水庫正常蓄水位1962.00m,校核洪水位1963.29m,總庫容3.336億m3。主要建筑物為Ⅰ級。
工程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積113萬畝,解決了灌區春季嚴重缺水的問題。通過水庫調節,可將常遇洪水洪峰流量削減到500m3/s,提高了河道的防洪能力。電站裝機容量4×15MW,保證出電16.5MW,多年平均發電量1.97億kW•h,現已成為和田地區的骨干電源。與玉龍喀什河聯合運用,可保證和田河干流每年向塔里木河輸送生態用水10.57億m3,有效維護了和田河下游綠色走廊的生態環境。
該工程總投資約12.58億元,于1995年10月開工建設,1998年8月開始蓄水,2001年4臺機組并網發電,2009年9月通過水利部組織的工程竣工驗收。
二、科技創新與新技術應用
1. 主壩高133m,采用面板砂礫石筑壩,是當時全國在建的同類壩型中的第一高壩,為同類壩的后期建設和規程規范的制定提供了技術借鑒。
2. 通過對砂礫石料滲流特性的研究,改進了砂礫石面板壩的壩體分區、壩料分層結構和壩體排水系統的設置原則和方法:將壩體內水平排水體由滿河床式改為條帶式布置。
3. 根據工程的壩料特性,通過對壩基不同開挖范圍的有限元分析,對壩基覆蓋層的開挖方式進行了改良,采用小開挖方案。
4. 優化壩體結構和排水系統,副壩采用古河槽天然沉積的砂礫石體作為壩體,將開挖整理好的上游坡面鋪設400mm厚無砂混凝土透水層,表面澆筑混凝土防滲面板,在無砂混凝土表面噴乳化瀝青以減少對混凝土面板的約束。將副壩滲水通過設置的排水通道排入主壩排水體內。
5. 引進新的設計理論和方法,改進周邊縫的結構形式,表層止水采用“GB”復合三元乙丙橡膠板封閉,增加表層止水效果。銅止水在工廠進行退火處理并增加其埋入混凝土內的長度,以增強與混凝土的粘結能力和適應變形能力。在周邊縫底部采用可靠的反濾保護措施(設置無紡布反濾層),利用河水中的泥沙形成完整的裂縫自愈系統。
三、獲獎情況
1.“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工程高混凝土面板砂礫石壩關鍵技術研究”獲得200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 2002年度國家第十屆優秀工程設計金獎;
3. 2004年度全國第九屆優秀工程項目銀質獎。
四、獲獎單位
新疆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管理局
新疆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葛洲壩新疆工程局(有限公司)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新疆匯通水利電力工程建設有限公司
新疆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監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