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亞運館是2010年第十六屆亞運會主場館,由中國建筑師原創設計中標,是本屆亞運會唯一新建的主場館。該工程位于廣州亞運城核心區,工程占地面積101086㎡,總建筑面積65315㎡,建設總投資約7.95億元人民幣。設計起止年月為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竣工驗收時間2010年8月,建成投入亞運比賽的時間2010年11月。
廣州亞運館建設過程中倡導綠色亞運、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使用了多項行業領先的高新技術。工程主要特點如下:
1、具有創新的建筑設計理念和獨特的空間體驗,營造出獨特的具有流動感的建筑效果,使建筑在高效使用的同時成為城市的藝術品,極大地彰顯了廣州亞運主場館的標志性,提升了廣州城市建設的國際形象;廣州亞運館展示了全新的與人互動的建筑體驗,非線性變化的建筑造型與空間,在各個角度分別呈現出不斷變化、形態各異又高度統一的獨特的建筑造型,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城市空間景觀;廣州亞運館以全新的現代方式演繹傳統建筑文化和場所精神,其創新的多種形態、層次豐富、連續流動的非均質灰空間,具有傳統檐下空間相類似的空間感受;其流動的三維屋面曲線和多維異型變化的空間形態,輕靈飄逸,又有傳統嶺南建筑的神韻。
2、在國內首次使用445R鐵素體高耐候性不銹鋼金屬屋面板系統,該系統具有超過50年的高耐候性,為雙表皮系統,內層為180°直立鎖邊不銹鋼排水板,飾面材料為445R鐵素體高耐候性不銹鋼板,該系統在高效解決復雜屋頂曲面的排水的同時,提供了完美的建筑造型。
3、廣州亞運館幕墻面積達到15000㎡,采用了多種幕墻形式,其中隱藏拉索式雙曲面玻璃幕墻,具有創新的受力體系,在國內首創地把拉索式幕墻與結構系統在同一結構模型中作受力分析。
4、工程使用了國內新興的技術和材料——清水混凝土,具有施工難度高、規模大、造型多樣、高支模等特點,廣州亞運館的室內外立面外露部分的混凝土構件基本為現澆清水混凝土,澆筑的清水混凝土墻的面積達到了25000㎡,最高的墻體高度達到了16m,而厚度僅為20cm,清水混凝土模板體系設計、配合比、混凝土的澆搗、養護、后期修補等控制均達到嚴格要求,完成效果受到較高評價。
5、廣州亞運館提倡綠色亞運及可持續利用設計理念,針對壁球館的使用功能,有針對性地采用回收塑料作為空心內模的空心樓板設計。不僅節省砼用量減輕結構自重,做到節能減排,還隔音、隔熱很好的滿足建筑的使用功能。
6、廣州亞運館倡導綠色亞運及可持續利用設計理念,按照國家“綠色三星”標準進行設計,綜合采用了多項節能新技術,節能率達60%,節能環保水平居于國內大型體育場館建筑前列,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09年度國家綠色建筑與低能耗建筑“雙百”示范工程。各種環保節能新技術為場館可持續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礎。
7、廣州亞運館的蒙皮技術是全國空間結構中首次采用的技術,它提高了單層網殼的抗震性能。采用了耗能式的大震設防基礎,基礎地震設防提高到至大震設防。提出了一種可伸縮的凹凸鋼節點變形裝置,解決了大跨度超長金屬屋面的溫度及抗震問題。它可以較大幅度的提高結構的耗能能力,提高幅度可在30%~50%,是一種值得廣泛采用的耗能裝置。
8、本工程創造性地使用了結構設計的被動控制技術,即采用結構附加裝置—TMD(調頻質量阻尼器)對大懸挑結構端部及其內部螺旋坡道進行減振控制,在結構的適當位置安放TMD裝置,達到耗能減振的目的。
9、針對亞運會比賽的高要求,廣州亞運館具有最高級別的供電保障。使用了行業領先的場地照明技術,使體操館場地照明達到高清轉播要求,并較好的解決了照度均勻度及眩光問題。具有領先的智能化水平和系統配置,設置了先進的信息系統(僅服務于亞運的計算機網絡就設置了三套網絡)、嚴謹的安全防范系統(設置了包括周界防范、入侵報警、視頻監控、火災自動報警、大空間火災探測與滅火、智能疏散照明等系統),并通過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對建筑物內電力、照明、制冷系統、空調通風系統、給排水系統、電梯、環境質量等進行自動監測或控制。確保設備運行于最佳工況、按需運行、節省能源,提高設備的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