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全國人大代表郭粵梅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固定資產投資減少,對于建筑設計這個與固定資產投資關系密切的行業而言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面對經濟新常態、產能過剩,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很多建筑設計企業都在探尋轉型升級。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指出這是一個化蛹成蝶的轉型升級過程,既充滿希望又伴隨陣痛,既非常緊迫又艱巨復雜。
全國人大代表郭粵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建筑設計企業轉型升級一定要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把握住城鎮化建設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契機。她指出,雖然近年來我國房建投入逐步減少,但是因歷史欠賬太多,未來10年,地下綜合管廊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將呈曲線上升趨勢。同時,經過近40年的發展,我國的建筑設計水平并不低于國外,完全有能力通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國門。建筑設計企業要做好準備、把握機遇。
她認為,建筑設計企業轉型升級有兩個方向:一是通過把設計做精而不斷做強;二是通過以設計為龍頭的EPC總承包模式把設計院做大,向工程咨詢公司發展。
面對國內市場變化,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建筑設計企業探索“走出去”的道路。郭粵梅指出,建筑設計企業“走出去”需要一個過程,首先要了解當地的法律法規、了解當地的市場。“沒有人赤手空拳就能在語言陌生、法規陌生、地域陌生的市場里打勝仗。”她建議,“企業要抓住國家投資和建設的機遇,先跟著有經驗的企業‘乘船出海’,從小做起、不斷積累,從參與國家項目逐步發展到獨立自主的商業貸款項目,這樣才可能大面積、大規模地進入國際市場。”
同時,她強調,建筑設計企業“走出去”一定要防范風險,特別是融資風險。“企業是經不起風險折騰的。一個有著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的企業,很可能因為一個項目、一件事就會破產,這種教訓太多了。建筑設計企業‘走出去’必然存在融資風險,而這恰恰是建筑設計企業的短板,建筑設計企業這方面的經驗很少。”
來源: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