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不能正常開機的筆記本電腦,除了硬盤數據外,可能并沒有哪個部件讓用戶覺得還有留戀的理由,但對電子產業拆解者來說,這臺筆記本電腦的“價值之旅”才剛剛開始。通常,一噸礦石里含有約5克黃金就可稱為富礦,而在一噸電視機主機板中,黃金的含有量至少在80克、有的高達150克,而在筆記本電腦中,除了黃金,還有25%左右的銅、50%左右的可再生塑料。對圍繞在電子回收拆解產業鏈上的生態企業來說,這些電子廢棄物更常見的稱呼不是“垃圾”,而是“城市礦山”。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我國“四機一腦”年廢棄量達1億臺,手機淘汰量為7000萬部。我國的電子垃圾總量大、處理技術手段落后、相關監管不到位,導致了再生資源流失浪費、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國電子廢棄物產生的速度十分驚人。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報告,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子垃圾生產國,每年生產超過230萬噸電子垃圾,到2020年,我國的廢舊電腦將比2007年翻一番到兩番,廢棄手機將增長7倍。電子廢棄物在回收及綜合利用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污染環境和損害人體健康的現象,亟待引起重視。
報載,由于國家推進“綠色照明”工程,國內第一批財政補貼推廣中上市的上億只老舊節能燈正進入集中報廢期,且未來每年消費量將超過10億只。老舊節能燈因為含有汞、鉛等有毒有害元素,被專家稱為是僅次于廢電池的第二大生活垃圾“汞污染源”,而我國節能燈回收處理體系卻非常“幼稚”,如處置不當,污染風險不容忽視。值得一提的是,國家此前出臺的《產品可再生利用率指標限定值和目標值第一部分 》獲批后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發布實施。這是中國首次制定家電可再生利用率指標限定值和目標值國家標準。這意味著,對家用電器而言,只達到某一能效等級的節能不是環保的全部。除了節能,做到循環或再生利用才是大環保。
如果從我國頒布實施《環境保護法》算起,目前已經相繼頒布實施了《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10部固體廢棄物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但這些法律法規對有關電子垃圾流向等問題卻規定的很少。由于缺乏完整的配套細則,這就為電子垃圾的監管留下了漏洞。因此,促進國內電子垃圾流通市場的規范化至關重要。當務之急是對舊貨市場進行規范,嚴格禁止舊貨經營業主的拆解活動。此外,在經濟發達地區應率先嘗試電子廢棄物管理制度。同時,對具有經濟、交通、物流等區域優勢的中心城市,還應率先嘗試擴大生產者責任制。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電子垃圾的數量還將以每年5%至10%的速度增加,如何處理與再利用電子垃圾不僅任重道遠,而且大有文章可做。
來源: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