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城鎮化不是讓人口全部轉移到大城市,而是科學布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實現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的均衡協調發展。對于二、三線城市來說,建高樓、擴市區并不難,但更關鍵的是要發展軟實力提升吸引力,這樣才能讓當地的城鎮化更有人氣、更具活力。
硬件不落后,公共服務跟不上
●鎮上的小區硬件和縣里的差距并不大,甚至還更好。要是鎮上能有個好初中,那該多省心啊!
——農村居民李成祥
最近有件事兒讓李成祥很犯愁,那就是給快要上初中的孩子選學校。
李成祥家在農村。雖說是農村,可村子的富裕在附近是小有名氣的。“俺們村很多人都在北京做生意,還帶著街坊鄰居一起去賺錢。你看,村子里都蓋起了小樓。一到過年更是熱鬧,街上隨處可見停放著的好車。”李成祥說。
村子富起來了,孩子們的上學難題卻一直沒有解決。早些年,村里的孩子都是趕到5公里外的鎮上讀初中。有段時間,鎮上初中的升學率是縣里最高的,很多縣城的家長都把孩子送到鎮上讀書。可聽說這兩年,鎮上初中越來越多的優秀老師流失到縣城、市區,教學質量和升學率也隨之下降,這讓李成祥犯起嘀咕。
為了讓孩子上個好學校,村里但凡家境富裕的鄰居,都把孩子送到市里讀書了。稍微差一點的,也會送到縣城初中。“如果自己再把孩子送到鎮上,怕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送孩子進城的同時,鄰居們還會在城里買套房子,讓老人陪讀。對于李成祥來說,在縣城里買套房子并不是太大的困難,關鍵是自家老人身體不好,“別說照顧孩子了,老人自己還需要照顧。”
李成祥的承包地,雖說農忙時會花錢雇人,但平時總還是要忙前忙后,買肥買料。“縣城有幾十公里呢,我要是跟著孩子、帶著老人去了縣城,每天來回是個大麻煩事兒。”
李成祥盤算著,如果能住在鎮上就挺好的。從鎮上到自己承包地的距離有5公里,騎摩托車也就十幾分鐘,無論是照顧孩子老人還是打理農活,都很方便。
“從硬件設施上說,鎮上的小區和縣里的差距并不大,甚至還更好。”李成祥說,鎮上蓋起的小樓都非常漂亮,小區里花園、健身設施一應俱全,可醫療、教育、金融等服務和縣城相差不少,“要是鎮上能有個好初中,那該多省心啊!”
點評:推進城鎮化,應該讓農民努力實現本地轉移。農村新社區建設大大改善了農民的居住環境,也較好地實現了“本地轉移”的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提高農村小城鎮的吸引力和活力,更需要在公共服務上下大力氣,尤其是要實現教育、醫療、公共衛生等方面的同步發展。
在小城創業,實現夢想不容易
●小城人氣不旺,資源少,消費能力有限。希望能在稅收、貸款等方面給自主創業多一些支持。
——大學畢業生黃仁東
老家山東菏澤的黃仁東,2005年進入上海某重點高校學習。2009年本科畢業后,他選擇留在上海。黃仁東覺得,和其他地方相比,上海的機會更多,而且快節奏的生活能夠“逼迫”自己不斷前進。
畢業找工作的那會兒,黃仁東就給自己定下了發展目標:開一家屬于自己的餐廳。他說,自己當時也想過回老家創業,可是,對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來說,這并不容易。小城人氣不旺,消費能力有限;資源少,干什么事情都要“拼關系”;最主要的,品牌餐飲店少,服務水平低。想學習創業經驗,還得留在大城市。
黃仁東所在高校的畢業生,在上海找份體面的工作并不難。讓同學們都沒有想到的是,黃仁東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普通餐飲企業做服務員。
“可能在他們眼里,服務員這個工作不太體面。”對于同學們的不理解,黃仁東的態度卻很淡然,“只要有利于積累經驗的工作,我都樂于嘗試。”
就這樣,黃仁東先后任職于上海的幾家餐飲企業,當過酒店服務員,也干過廚房配菜工。現在,他是上海浦東一家口碑不錯的高檔酒店職員。
“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有動力但確實不輕松。”黃仁東說,如果趕上自己值班,一般要晚上11點半左右送走最后一批客人,然后才能趕回家。運氣不好還可能錯過回家的末班地鐵,只能花費一筆不菲的“打的費”。
黃仁東和朋友一起租了一套三居室。為了分攤更少房租,他選擇了北邊最小的臥室。記者看到,在這個不到6平方米的小屋里,擺放著一張單人床、一個小書桌還有兩個大箱子,雖然被打理得干干凈凈,但也顯得非常擠。盡管如此,每個月仍然要1500元的房租。
“你后悔過嗎?”記者問。
“有什么好后悔的,不也是熬過來了嗎?”黃仁東笑著回答。
幾年下來,黃仁東覺得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有信心經營一家餐廳。考慮到資金問題,他打算回到家鄉從加盟店做起。
“在老家創業,有缺點,也有優勢。”黃仁東說,在上海稍微好一點的地段,哪怕幾平方米的店面租金,一年也要10來萬元,而在老家的租金只要不到1/3。關鍵的是,這兩年,老家城市的消費水平也越來越高。如果能夠選準位置,客流量未必比在上海低。希望城市能給自主創業者稅收、貸款等方面多一些支持,讓年輕人對未來更有信心。
“歡迎以后到我的店里做客。”黃仁東對記者說。
點評:推進城鎮化進程需要人氣。一線城市機會多、人氣足,但過度擁擠導致成本高、壓力大等。回“小地方”創業,則面臨著資源少、人氣不旺等難題。發展中小城鎮,需要更多政策傾斜,努力提升人氣,增強中小城鎮的吸引力,推動大城市、小城鎮均衡發展。
少了文化氛圍,心里總是空落落
●道路更寬了,小區環境好了,小城的日子很輕松,但看不到3D電影,想看話劇、聽演唱會,就更難上加難了。
——小城居民鄭海志
周一晚上6點半,鄭海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整理好辦公桌上的材料,站起來伸了個懶腰。倒上兩杯茶后,他和記者一起回憶起這幾年的經歷。
2008年,鄭海志從北京一所高校畢業。面臨多個就業機會,他毅然決定回到西部老家的三線城市發展。“我是家里的獨子,父母的身體都不太好。離得近一點,他們心里踏實,我也放心。”鄭海志說。
從收入來看,老家這份工作的收入比留在北京要低不少,但這對鄭海志來說并不是最重要的。相比而言,三線城市的工作壓力不算大,生活節奏也不快,方便照顧父母,這是他最看中的。
很少加班。鄭海志周末基本上不會在辦公室出現。每個工作日的晚6點左右,他就可以完成一天的工作。
經常旅游。利用周末,鄭海志可以帶上家人去城外找個農家樂品嘗農家飯,還可以利用法定長假和帶薪休假外出旅游。
有房有車。2009年,鄭海志以3000多元每平方米的價格購置了一套70多平方米兩居室,現在已經把房貸全部還清。去年他又買了自己的第一輛汽車。
這兩年的城市建設給他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以前相比,道路更寬了,小區環境好了,原先還收費的公園現在也免費了。”
盡管日子很輕松,但自稱“文藝青年”的小鄭覺得日常生活里少了點“文化味”。
小鄭說,自己所在的城市就只有2家電影院,音效等觀影感受和北京一些好的電影院差距很大,而且沒有一家可以觀看“3D”電影。每當有大片上映的時候,他就會特別羨慕住在大城市里的人們。
“這還不算,電影院熱門影片的上映時間也要比一線城市晚不少,有時候放映的影片也不全,看不到自己想看的電影,心里總是空落落的。”小鄭說。
看場電影都是如此,想要看話劇、聽演唱會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有的時候,為了一場自己非常喜愛的話劇或者演唱會,不得不專程趕到北京。”小鄭說,“在老家,如果電影院、話劇、演唱會再多一些,生活才更充實。”
更讓小鄭擔心的是,在市中心,有一條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街,也是他和朋友們經常聚會的地方,可按照城市發展規劃,市里準備將街道整體拆除,建設新的商業中心。“這條小吃街濃縮了太多人的記憶,也是城市最吸引人的地方,拆掉實在太可惜。”
點評:城鎮化,不單是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也要注重文化建設。對二、三線城市來說,一方面要引進現代文化藝術,豐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要保護傳統文化根脈,使其得到傳承發揚,留住地方特色,使當地的城鎮化具有生命力。(來源:人民日報)
硬件不落后,公共服務跟不上
●鎮上的小區硬件和縣里的差距并不大,甚至還更好。要是鎮上能有個好初中,那該多省心啊!
——農村居民李成祥
最近有件事兒讓李成祥很犯愁,那就是給快要上初中的孩子選學校。
李成祥家在農村。雖說是農村,可村子的富裕在附近是小有名氣的。“俺們村很多人都在北京做生意,還帶著街坊鄰居一起去賺錢。你看,村子里都蓋起了小樓。一到過年更是熱鬧,街上隨處可見停放著的好車。”李成祥說。
村子富起來了,孩子們的上學難題卻一直沒有解決。早些年,村里的孩子都是趕到5公里外的鎮上讀初中。有段時間,鎮上初中的升學率是縣里最高的,很多縣城的家長都把孩子送到鎮上讀書。可聽說這兩年,鎮上初中越來越多的優秀老師流失到縣城、市區,教學質量和升學率也隨之下降,這讓李成祥犯起嘀咕。
為了讓孩子上個好學校,村里但凡家境富裕的鄰居,都把孩子送到市里讀書了。稍微差一點的,也會送到縣城初中。“如果自己再把孩子送到鎮上,怕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送孩子進城的同時,鄰居們還會在城里買套房子,讓老人陪讀。對于李成祥來說,在縣城里買套房子并不是太大的困難,關鍵是自家老人身體不好,“別說照顧孩子了,老人自己還需要照顧。”
李成祥的承包地,雖說農忙時會花錢雇人,但平時總還是要忙前忙后,買肥買料。“縣城有幾十公里呢,我要是跟著孩子、帶著老人去了縣城,每天來回是個大麻煩事兒。”
李成祥盤算著,如果能住在鎮上就挺好的。從鎮上到自己承包地的距離有5公里,騎摩托車也就十幾分鐘,無論是照顧孩子老人還是打理農活,都很方便。
“從硬件設施上說,鎮上的小區和縣里的差距并不大,甚至還更好。”李成祥說,鎮上蓋起的小樓都非常漂亮,小區里花園、健身設施一應俱全,可醫療、教育、金融等服務和縣城相差不少,“要是鎮上能有個好初中,那該多省心啊!”
點評:推進城鎮化,應該讓農民努力實現本地轉移。農村新社區建設大大改善了農民的居住環境,也較好地實現了“本地轉移”的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提高農村小城鎮的吸引力和活力,更需要在公共服務上下大力氣,尤其是要實現教育、醫療、公共衛生等方面的同步發展。
在小城創業,實現夢想不容易
●小城人氣不旺,資源少,消費能力有限。希望能在稅收、貸款等方面給自主創業多一些支持。
——大學畢業生黃仁東
老家山東菏澤的黃仁東,2005年進入上海某重點高校學習。2009年本科畢業后,他選擇留在上海。黃仁東覺得,和其他地方相比,上海的機會更多,而且快節奏的生活能夠“逼迫”自己不斷前進。
畢業找工作的那會兒,黃仁東就給自己定下了發展目標:開一家屬于自己的餐廳。他說,自己當時也想過回老家創業,可是,對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來說,這并不容易。小城人氣不旺,消費能力有限;資源少,干什么事情都要“拼關系”;最主要的,品牌餐飲店少,服務水平低。想學習創業經驗,還得留在大城市。
黃仁東所在高校的畢業生,在上海找份體面的工作并不難。讓同學們都沒有想到的是,黃仁東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普通餐飲企業做服務員。
“可能在他們眼里,服務員這個工作不太體面。”對于同學們的不理解,黃仁東的態度卻很淡然,“只要有利于積累經驗的工作,我都樂于嘗試。”
就這樣,黃仁東先后任職于上海的幾家餐飲企業,當過酒店服務員,也干過廚房配菜工。現在,他是上海浦東一家口碑不錯的高檔酒店職員。
“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有動力但確實不輕松。”黃仁東說,如果趕上自己值班,一般要晚上11點半左右送走最后一批客人,然后才能趕回家。運氣不好還可能錯過回家的末班地鐵,只能花費一筆不菲的“打的費”。
黃仁東和朋友一起租了一套三居室。為了分攤更少房租,他選擇了北邊最小的臥室。記者看到,在這個不到6平方米的小屋里,擺放著一張單人床、一個小書桌還有兩個大箱子,雖然被打理得干干凈凈,但也顯得非常擠。盡管如此,每個月仍然要1500元的房租。
“你后悔過嗎?”記者問。
“有什么好后悔的,不也是熬過來了嗎?”黃仁東笑著回答。
幾年下來,黃仁東覺得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有信心經營一家餐廳。考慮到資金問題,他打算回到家鄉從加盟店做起。
“在老家創業,有缺點,也有優勢。”黃仁東說,在上海稍微好一點的地段,哪怕幾平方米的店面租金,一年也要10來萬元,而在老家的租金只要不到1/3。關鍵的是,這兩年,老家城市的消費水平也越來越高。如果能夠選準位置,客流量未必比在上海低。希望城市能給自主創業者稅收、貸款等方面多一些支持,讓年輕人對未來更有信心。
“歡迎以后到我的店里做客。”黃仁東對記者說。
點評:推進城鎮化進程需要人氣。一線城市機會多、人氣足,但過度擁擠導致成本高、壓力大等。回“小地方”創業,則面臨著資源少、人氣不旺等難題。發展中小城鎮,需要更多政策傾斜,努力提升人氣,增強中小城鎮的吸引力,推動大城市、小城鎮均衡發展。
少了文化氛圍,心里總是空落落
●道路更寬了,小區環境好了,小城的日子很輕松,但看不到3D電影,想看話劇、聽演唱會,就更難上加難了。
——小城居民鄭海志
周一晚上6點半,鄭海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整理好辦公桌上的材料,站起來伸了個懶腰。倒上兩杯茶后,他和記者一起回憶起這幾年的經歷。
2008年,鄭海志從北京一所高校畢業。面臨多個就業機會,他毅然決定回到西部老家的三線城市發展。“我是家里的獨子,父母的身體都不太好。離得近一點,他們心里踏實,我也放心。”鄭海志說。
從收入來看,老家這份工作的收入比留在北京要低不少,但這對鄭海志來說并不是最重要的。相比而言,三線城市的工作壓力不算大,生活節奏也不快,方便照顧父母,這是他最看中的。
很少加班。鄭海志周末基本上不會在辦公室出現。每個工作日的晚6點左右,他就可以完成一天的工作。
經常旅游。利用周末,鄭海志可以帶上家人去城外找個農家樂品嘗農家飯,還可以利用法定長假和帶薪休假外出旅游。
有房有車。2009年,鄭海志以3000多元每平方米的價格購置了一套70多平方米兩居室,現在已經把房貸全部還清。去年他又買了自己的第一輛汽車。
這兩年的城市建設給他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以前相比,道路更寬了,小區環境好了,原先還收費的公園現在也免費了。”
盡管日子很輕松,但自稱“文藝青年”的小鄭覺得日常生活里少了點“文化味”。
小鄭說,自己所在的城市就只有2家電影院,音效等觀影感受和北京一些好的電影院差距很大,而且沒有一家可以觀看“3D”電影。每當有大片上映的時候,他就會特別羨慕住在大城市里的人們。
“這還不算,電影院熱門影片的上映時間也要比一線城市晚不少,有時候放映的影片也不全,看不到自己想看的電影,心里總是空落落的。”小鄭說。
看場電影都是如此,想要看話劇、聽演唱會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有的時候,為了一場自己非常喜愛的話劇或者演唱會,不得不專程趕到北京。”小鄭說,“在老家,如果電影院、話劇、演唱會再多一些,生活才更充實。”
更讓小鄭擔心的是,在市中心,有一條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街,也是他和朋友們經常聚會的地方,可按照城市發展規劃,市里準備將街道整體拆除,建設新的商業中心。“這條小吃街濃縮了太多人的記憶,也是城市最吸引人的地方,拆掉實在太可惜。”
點評:城鎮化,不單是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也要注重文化建設。對二、三線城市來說,一方面要引進現代文化藝術,豐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要保護傳統文化根脈,使其得到傳承發揚,留住地方特色,使當地的城鎮化具有生命力。(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