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哈迪德提交的北京大興機場設計方案
由扎哈設計、已建成的北京銀河 SOHO
扎哈設計的廣州大劇院與西塔
廣州大劇院內部
由Foster + Partners設計、于2008年建成的T3航站樓已經投入運營了幾年了,很快,北京又要在南邊建新機場了。新機場被規劃建造在北京大興區的東南角,建成后將與T1、T2遙遙相望,承擔這個機場設計的仍然是有著建筑師女魔頭之稱的扎哈。
今年年初,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Zaha Hadid)公布了他們為大興機場設計的概念圖,在這幅圖中,巨大的航站樓像是一只章魚,匍匐在大地上。但事務所的建筑師Patrik Schumacher最近在接受媒體的采訪時表示,這個設計可能不會通過了,目前各方還在商討中。他還補充了一句,“在中國,項目現在不好做了啊。”
其實這個建造概念是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和ADPI共同提出的。2011年,ADPI中標了北京新機場的項目,后來他們和扎哈·哈迪德聯手,試圖將它打造為“全球最大的航站樓”。從之前公布的設計細節來看,新機場將會是一個綜合的樞紐,擁有靈活的布局,建成后將和鐵路網相連。
但目前情況有了改變。“中國的經濟放緩,而政府又想更多地啟用本土設計師。”Patrik Schumacher對媒體說,“我們能感受到政府想減少國外建筑師的影響力。”去年的10月15日,習近平在一次文藝座談會上提到“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這或許是政府開始青睞國內建筑師的原因。這次講話還影響到了扎哈·哈迪德在中國其他的一些項目,“我們確實在設計上做出了一些改變,將原來的設計改成一些更自然的東西。”
其實在這之前,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Zaha Hadid)還未曾真正設計過機場。事務所的名字正是這位伊拉克裔英國女建筑師的名字。1950年,哈迪德出生于伊拉克巴格達的一個富裕、開明的家庭。在創辦自己的公司之前,她曾就職于大都會事務所(OMA),后來開始自建門戶。
1993年,她憑借德國魏爾鎮的一座消防站設計一舉成名,在這個作品中,建筑物與地面的狀態若即若離,有一種海市蜃樓的效果。之后她相繼完成了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的滑雪臺、美國辛辛那提的當代藝術中心的設計,作品風格愈發解構和大膽,她也一步步鞏固著自己建筑界“女魔頭”的地位。在這之后,就是他們在中國做的這幾個項目了——廣州大劇院和北京銀河SOHO,以及可能不會被實現的北京大興機場。
中國建筑業從2014年末開始降溫,讓國外建筑事務所將目光轉向了其他國家,比如美國和澳洲。“美國市場的增長令人難以置信,”Patrik Schumacher說,“曼哈頓正在蓬勃發展,在邁阿密,我們第二個塔正在設計中,在芝加哥、洛杉磯,都潛藏著我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