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行進在湖北省宜昌市城區至“三峽人家”景區的路上,群山峰巒疊嶂、連綿起伏,山間云蒸霞蔚、溪水蜿蜒,碧山秀水間依稀點綴著一處處具有鮮明峽江風格的白墻黛瓦民居村落,一幅幅生動秀美的畫卷展現眼前。
近年來,宜昌市突出特色村莊和宜居村莊建設,加強環境綜合整治,狠抓農村危房改造,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方興未艾。
政府引導 營造鄉村良好環境
2013年,中央提出了建設美麗鄉村的目標,這給多年來村鎮建設一直走在湖北前列的宜昌市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以來,宜昌市先后組織工作人員赴浙、渝、贛、豫等省市參觀學習,并在該市遠安縣、夷陵區召開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會。
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宜昌市非常重視規劃的引領作用。目前,在全市1336個行政村中,已有750個村完成了規劃編制,18個歷史文化村落保護重點村、11個“四化”同步示范鎮所轄的194個村莊的規劃編制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在村域規劃的統領下,村莊整治建設規劃、中心村建設規劃、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規劃等專項規劃相互銜接并形成體系。
為科學指導并促進全市美麗鄉村建設,宜昌市還制訂出臺了《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美麗鄉村建設指南》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培訓了逾1.5萬名管理人員和建筑工匠。同時,該市進一步明確了有關部門和縣市區美麗鄉村建設的職責和任務,并將其納入市對縣市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有關部門和縣市區每月向該市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工作進展情況,市住建委定期對各縣市區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整合財力 實施環境綜合治理
為有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宜昌市整合建設、環保、農業、水利、交通、林業等部門的相關資金,重點抓好垃圾處理、污水治理、衛生改廁、村莊綠化、村道硬化等項目建設。
近3年來,宜昌市共建成鄉鎮無害化垃圾處理場16座、壓縮式垃圾中轉站43座,購置密閉式垃圾中轉車56輛,配備鄉村保潔員3690人,63%的農村垃圾得到無害化處理。該市因地制宜選擇垃圾處理方式,平原和丘陵地區實行“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方式,山區則實行“戶收集、村轉運、鄉鎮填埋”模式。當陽、遠安等市縣基本實現了全域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在污水處理方面,宜昌市探索村域統一處理、納管處理、聯戶處理等多種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60個宜居村莊以及新建的農村社區均建設了污水處理設施。
此外,宜昌市大力拆違增綠,加強清掃保潔。兩年來,僅枝江市就拆除農村違章建(構)筑物120余處,清理亂堆亂放和不規范廣告牌1000余處;交通要道、集鎮、村莊及農戶房前屋后做到常年清掃保潔。該市還動員農民在集鎮、路渠沿線、村級公共場所等地植樹,戶均植樹10棵以上,完成重要節點綠化美化20余處。
重點解危 力推農房危改工程
近年來,宜昌市將農村危房改造作為民生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責任體系,制訂了嚴格的考核獎懲辦法,印發了《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實施方案》、《農村危房改造試點資金管理辦法》等指導性文件。在危房改造實施過程中,該市充分挖掘地方建筑文化,并將其融入旅游村、文化村等特色村莊建設,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宜居村莊發展模式。
遠安縣創造性地推出了“村民為主、政府協調、商家配合、市場運作”的農房改造模式,在國家扶持的基礎上,縣財政根據農房改造戶的具體情況確定了每戶5000元 9000元的補償標準。在施工中,技術活由建筑工匠做,非技術活由村民換工完成,既大大降低了成本,又保證了工程質量和安全。建筑材料由村委會出面與商家談判,經村民確認質量、價格后,由村委會根據各戶的用量統一采購,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除國家補助外,農房改造戶只需拿出兩三千元即可實現安居夢想。
近年來,宜昌市共投入危房改造資金5.69億元,56481戶農村危房得到了改造,惠及村民19萬余人,農村危房改造竣工率、農戶檔案電子信息率、質量驗收合格率均達到100%。
來源: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