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建設報
工業化是住宅產業化的核心內容,早已成為業內共識。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工業化?工業化有何標準?一直沒有定論。
近日,針對這一基礎性問題的解答工作正式開啟。《中國建設報·中國住房》記者獲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化建筑評價標準》編制組近日正式成立并舉行了第一次工作會議。
據了解,該項國家標準是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2013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13]6號)的要求,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和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主編、來自全國各地16家企業與機構共同參編完成。
“沒有工業化建筑評價標準,工業化建筑將缺少必要的遵循條件,建筑工業化也難以保持健康發展”,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主任楊蓉表示,開展《工業化建筑評價標準》的編制已經刻不容緩,它將直接關系到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是推動建筑工業化的重要基礎,是促進建設領域技術進步的重要手段和引擎。
住宅產業現代化促進中心技術發展處處長葉明進一步介紹,該項標準將廣泛適用于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和工業建筑等各類新建建筑的工業化水平的評價,用于指導和規范工業化建筑的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以及相關的評價活動。
他透露,標準編制的主要技術內容將在與現行國家標準協調一致的基礎上,結合工業化建筑自身特點,并借鑒國際先進的經驗,推廣符合我國國情的建筑工業化技術體系和生產方式,重點突出在工業化基礎條件、生產方式、社會與環境效益上的體現。
作為一項標準填白,該標準需要攻克多項技術難點,如工業化建筑主要技術特征的劃分與確定,民用建筑與公共建筑的技術指標區分,評價方法與等級劃分的確定,綜合評價的量化指標合理性的確定,評價具體指標要求與建筑工業化發展方向相結合等諸多問題。
對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副司長田國民長表示,工業化建筑在我國節能減排、資源節約以及提高建設質量和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為此,編制組要仔細斟酌評價內容,表述要清晰;要在思想上引導循序漸進式的發展;要規范標準用語,嚴格遵循標準編制要求,做到程序到位、工作嚴謹;要廣泛開展及有針對性的意見征詢。
按照進度計劃,該標準將于年底完成意見稿并公開征求意見,2014年7月完成報批稿,上報相關標準管理委員會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