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公交、軌道、的士“零換乘”
改造后的漢口站實現了鐵路、公交、軌道、的士“零換乘”。地下空間約7萬多平方米,靠西側是軌道2號線地鐵站,它的上部就是公交車站。乘客坐軌道交通來此,上到地面,就能轉乘公汽。的士停車場設在地下,靠財神廣場一側。進站的士走金墩路就可以進站。整個漢口站一共有停車位1060輛,分地上地下,廣場上主要是社會車輛停車位。
轉乘長途車的旅客,走車站地下通道,就能安全過馬路到達金家墩汽車客運站。
陳大斌說,乘車方式不同,進站走法不一樣:乘公交來的走地上,乘的士和軌道的走地下。車站地面和地下均設有售票窗口可買票。
漢口站南廣場可以容納10萬人。廣場上有歐式園林、停車場和進站風雨長廊。
火車站周邊路網變密了
漢口火車站改造投資初步估算在14.8億元,而配合它建設的地方輔助項目投資超過了“主角”,達到20多億。
市城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配套項目有4條路及地下空間改造、南北廣場改造等。以道路為例,緊鄰漢口站東側的金墩路去年9月通車,平行于金墩路的新華西路將于本月通車,這兩條南北向道路將分流姑嫂樹路的車流。漢口站西邊,正在建設的銀墩路爭取明年7月通車,屆時可分擔常青路的壓力。緊貼漢口站北邊橫貫東西的站北路,一端接常青路,一端接姑嫂樹路,成為發展大道以北連接這兩大主干道的重要連通道。
據測算,原來離漢口站最近的南北向貫通道路,相隔2270米。現在新建的金墩路和銀墩路將“間距”縮短為677米。原來漢口站東西向道路相隔1364米,現在站北路與發展大道距離802米,新建4條道路,優化和加密了漢口站地區道路網絡。 漢口站雨棚世界第二中國第一
進入漢口站,有并排自動扶梯將乘客送到高架候車廳,它像一個縱向停泊的“航母”,從空中“橫跨”漢口站內20條鐵軌線,便于乘客抵達任意一個站臺。
站臺被無柱風雨棚“全覆蓋”了,旅客乘車不擔心日曬雨淋。陳大斌介紹,像這樣簡潔空靈的鋼桁架雨棚,武漢是世界“第二例”,此前,只有法蘭克福一座火車站是這種設計。
漢口站一共有5道風雨棚,一拱連一拱,富有韻律感,給乘客候車營造了通透的空間和光影變幻之美。
第一個“三場合一”
漢口站副站長郭剛介紹,武漢站將來主要面向高速列車,武昌站發送往常規客流車輛,漢口站“應接”往西、往東以及往北的混合客流,“將是我市第一個面向高速、普通列車和城際鐵路的車站。”目前,我市漢孝、武咸、武黃等城際鐵路正在建設。
老弱病殘上火車不用再爬樓梯
漢口站過去是車站地面比站臺高60公分,乘客上車要爬幾節樓梯才能進車廂。漢口站昨日介紹,現在站臺、“加高”到與列車車廂地面一般高,老年人上車無障礙了。車站原來30多部電梯,現在擴充到65部,另有8部殘疾人電梯,覆蓋車站每個部位。
出站通道鋪上防滑板
漢口站改造項目負責人介紹,正在建廣場上的風雨長廊,方便乘客進出。車站中央空調還在安裝中,一能保證候車舒適溫度,二可以解決地下通道潮濕。漢口站出站通道避免了鋪大理石容易引起摔跤,改鋪具有防滑功能的火燒板。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