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光(1921年1月22日-2017年4月12日),男,理論電工和電子工程專家。祖籍浙江紹興,出生于遼寧省營口市。
1944年武漢大學工學院電機系畢業,留校任教。1953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班畢業。現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專家委員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信息與工程學院士。曾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科技委副主任。在核武器引爆控制方面,采用過載延時引信,提高了引爆的可靠度。在核武器再入遙測技術中,采用S波段脈位鍵控調制方案,獲得了良好結果。擔任國家某型號核武器總體設計師并完成定型工作。參加并審核、制定院軍標、國軍標和國家標準數十項。審定院科技叢書十余冊。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1]
。
2017年4月12日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鐵將軍”俞大光逝世,享年97歲
- 中文名
- 俞大光
- 國 籍
- 中國
- 出生地
- 遼寧省營口市
- 出生日期
- 1921年1月22日
- 逝世日期
- 2017年4月12日
- 職 業
- 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主要成就
-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祖 籍
- 浙江紹興
俞大光人物生平
編輯
俞大光院士指導工作(5張)
1944年,俞大光從武漢大學工學院電機系畢業后,留校任教,先后擔任助教、講師。
1950年,俞大光由武漢大學派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班學習。
1953年,俞大光通過研究生結業答辯(當時不授學位),調任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系教研室主任。譯著《電工原理》出版。
1956年7月,俞大光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俞大光編著《電工基礎》由高教出版社出版(1958年上冊,1959年中冊,1961年下冊)。
1962年5月,俞大光調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現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1963年,俞大光任二機部九局設計部副主任,兼引爆控制室主任。
1964年2月,俞大光赴青海211廠審定首次核試驗引爆控制系統方案。
1966年,俞大光任第九作業隊引控系統組長,參加第三次核試驗。7月,提出核導彈采用加速度延時引信,提高引爆可靠度。
1967年,俞大光作為第九作業隊引控系統組長,執行空爆核試驗任務。后因“文革”,被停止工作四年。
1970年1月,俞大光被宣布拘留,關押西寧南灘監獄。2月,押回廠內批斗。11月,起解到四川902地區五所。
1972年6月,俞大光恢復工作。
1973年6月,俞大光平反后任五所所長。
1978年6月,俞大光審核東風四號試驗引控系統方案;9月,參加東風五號核戰斗部引控系統飛行試驗;10月,任九院副院長。
1982年3-5月,俞大光帶隊參加巨浪一號全武器系統艇上匹配試驗;9-10月,帶隊參加9182潛射彈道導彈發射的引控系統飛行試驗,皆獲得圓滿成功。
1983年,俞大光被任命為某戰略武器型號第二總設計師。
1988年,該戰略武器型號定型。組織編寫《中國軍事百科全書》部分詞條。
1991年,俞大光被評為中國電子學會會士。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5月,辦理退休手續,接受返聘。
1992年,俞大光主持審定國軍標《核武器安全設計及評定準則》。
1995年,俞大光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0年,俞大光撰寫《國防科技名詞大辭典》核武器學科條目釋文,并參與學科交叉審稿。10月,參加國際工程科技大會。
2002年,俞大光受聘為中國電工技術協會電磁發射專業委員會顧問;參與某武器型號科研成果鑒定。
2004年,俞大光撰寫《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第二版相關條目釋文及說明。
2006年,俞大光完成科技叢書《核武器安全性導論》書稿專審。
俞大光社會任職
編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顧問、專家委員會成員和科技叢書編審委員會成員、全國(中國)高校電工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全國(中國)電工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維修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量和單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顧問、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卷電磁學編審組成員、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核武器分冊特邀編審人員、是中國電子學會第二、三屆理事、四川省科技顧問團顧問等。
曾任科研處處長、設計部副主任、電子工程研究所所長、副院長、科技委員會副主任、核戰斗部型號總師。是中國電子學會第二、三屆理事,全國高校電工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電工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維修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長于電工基本理論研究。1962年后主要領導和組織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統和核戰斗部的方案評審、試驗定型等。主持完成的“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統”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參與主持的“氫彈的突破及武器化”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主編有《電工基礎》、《電路及磁路》等。并參與編寫《量和單位規范用法辭典》的電學和磁學部分。俞大光長期從事核武器電子系統研究,是中國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統和遙測系統的開拓者之一,多次參加核試驗、導彈飛行試驗及試驗方案的審定。曾任國家教委電工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一至三屆委員,全國量和單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顧問。主持領導繼續工程教育、參與編審院科技叢書以及《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有關條目。
俞大光成長經歷
編輯俞大光求學
俞大光出生于營口市,就學于偽滿時期的營口學校,后隨家庭遷往奉天。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不久,俞大光全家遷居湖南長沙,當地有祖父俞文瀚留下來的70多畝稻田。父親轉職到天津市北寧鐵路局當科長。俞大光初中畢業后,因父親當時已被解職,無力負擔他再上大學,在哥哥的引導下,他考入湖南省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讀電機科。在戰時堅持讀完三年中專后,他進入湖南煙溪第十一兵工廠動力科,任助理技術員,后隨工廠遷往重慶銅罐驛。通過自學于1940年考取武漢大學工學院(當時西遷在四川樂山),并申請到乙等貸金,一年后被分入電機系。
由于學習勤奮,俞大光成為工學院同年級中四年總平均成績最高的學生,享受到優先介紹工作的權利。
俞大光留校任教
1944年,因敬佩講課出色的教師,他選擇了留校任教。當時哥哥被誣陷入獄,家中生活難以維持,俞大光不得不兼課來接濟哥哥一家,為生活疲于奔波。即使如此,他依然積極參加學生運動。1946年武漢大學“六一慘案”后,俞大光發出多封告同胞書的信函。同年他當選為講師助教會干事。不久,該會發起了“反饑餓、反內戰”罷教運動。后來他又參加“應變委員會”、“安全互助團”,為“保產護校”、反迫害運動作出了貢獻。
俞大光建國后
1950年,俞大光被派往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班向蘇聯專家學習教學經驗。3年結業后留在哈工大任教,先后任電工教研室主任、電機系副主任、教務處副處長。他感于《三字
經》“教不嚴師之惰,”因此對學生的要求很嚴,有“鐵將軍”之綽號。其間他編寫了《電工基礎》一書,影響甚大。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晉升為副教授。
1962年4月,俞大光被中央組織部點名調到二機部九局北京第九研究所(后稱第九研究院,現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從事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統的科研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俞大光因受迫害而中止工作4年。1968年清理階級隊伍,他被點名交待政治歷史問題,停止工作進“學習班”。1970年被拘留關進西寧南灘監獄,蹲鐵窗500余天。1971年7月被釋放勞動教養,喂豬放羊。1972年,蒙受多年不白之冤的俞大光從‘牛棚“解放出來,老伴含淚勸他:“咱們申請調回老家吧,再也不回來了!”俞大光答以“我要在這里繼續干下去!”他鐘情于自己的事業,對遭難毫無怨言,惋惜的只是時間。
1973年,俞大光被任命為電子工程研究所所長。面對積重難返、問題成堆的局面,他同所黨委書記密切配合,進行各方面整頓,逐步創建了一個良好的科研環境,有效地將引爆、引信、遙測、電池等系統的科研工作有條不紊地運轉起來,保證了國家任務的順利完成。
1978年,俞大光任九院副院長。1980年,任一個武器型號的核戰斗部總設計師,同年晉升為研究員。1982年,為中國首次潛艇水下發射導彈試驗成功作出了貢獻。
1984年起,任院科技委副主任。1991年退休后返聘。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1998年,又由返聘改為在職,系中國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統和遙測系統的開拓者之一。
[3]
俞大光科學成就
編輯在核武器引爆控制方面,提出采用過載延時引信,提高了引爆可靠度
指導過核武器工程技術方面的其他工作,對改進核裝置工程設計與結構方面提出過有遠見的獨到見解。
審定過大批技術文件、學術論文、科技總結等文字材料。
參加審核、制定軍標、國軍標和國家標準數十項。
主持領導繼續工程教育、參與編審院科技叢書以及《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有關條目。為中國核武器的研制、定型和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2年后主要從事領導和組織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統和核戰斗部的方案評審、內外協調、試驗定型等。
1978年主持完成的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統;
1985年參與主持的氫彈的突破及武器化;參與某型號飛行綜合科學試驗。
主要著作有《電工基礎》、《電路及磁路》、《氫彈的突破與武器化》和《515飛行綜合科學試驗》等;撰有《關于“核武器系統”、“核彈頭”、“核戰斗部”的定義及其英文對應詞的探討》等論文。
[4]
俞大光所獲榮譽
編輯主持完成的“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統”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1984年獲國家發明二等獎、
參與主持的“氫彈的突破及武器化”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某型號飛行綜合科學試驗”獲1987年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9年被四川省國防科工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991年被電子學會評為會士。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44年武漢大學電機系畢業后,先后在武漢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任教18年,編著了我國學習蘇聯教學第一套電工基礎課程自編教材上中下冊,由高教出版社出版并經修訂再版一次,在國內有較大影響。1962年以后調現單位從事核武器研制,負責引爆控制系統和遙測系統,并擔任一個核武器型號總設計師,均圓滿完成任務并定型生產,獲得國防科工委頒發的榮譽狀。他是我國政府特殊津貼首批獲得者。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國防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二項;部委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三項。1989年被四川省國防科工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俞大光個人生活
編輯俞大光人物評價
編輯俞大光為中國核武器的研制、定型和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情-科技英才-俞大光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網[引用日期2016-10-13]
- 2. 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鐵將軍”俞大光逝世 .科學網[引用日期2017-04-23]
- 3. 黨史人物-俞大光 .紹興網[引用日期2016-10-13]
- 4. 教育新聞-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大光 .搜狐教育[引用日期2016-10-13]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