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塏

編輯 鎖定
吳祖塏(1914.3.23-2014.1.16)浙江嘉興人,中國著名的真空電子技術專家、日光燈技術研制的先驅者和電子束管產業的奠基人。 [1-2]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碩士學位,197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  [3] 
吳祖塏主持和參與了中國第一只日光燈、第一只黑白顯像管、第一只彩色顯像管等研發與生產。曾任南京741廠、成都773廠、咸陽4400廠總工程師,主持試制成功中國第一只日光燈、黑白顯像管、彩色管及電壓穿透式多色顯示管等重大產品并投產,為國防建設和電子工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他早年的專著《日光燈制造基礎》被視為中國日光燈工業的奠基之作,為中國微光夜視行業由仿制走上自行設計研制、自主開發開辟了道路。 [2]  [4] 
中文名
吳祖塏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嘉興
出生日期
1914年3月23日
逝世日期
2014年1月16日
職    業
真空電子技術專家
畢業院校
上海交通大學密歇根大學
主要成就
日光燈技術研制的先驅者
電子束管產業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
《日光燈制造基礎》等

吳祖塏人物生平

編輯
吳祖塏
吳祖塏(2張)
1914年3月23日,吳祖塏出生于新塍一個沒落的書香之家。父親早年隨祖父在上海,后輾轉廣東、杭州、寧波等地從事財務工作,因長年在外,吳祖塏兄妹三人由其母親一人撫養成人。 [5-6] 
1926年,考入嘉興浙江省立第二中學校。 [6] 
1929年,考入杭州省立高級中學。 [6] 
1932年,他以該校首屆理科畢業生第一名的成績,破例免試保送浙江大學工學院。 [6] 
1933年夏,考入國立交通大學。
1937年他從上海交大畢業后,選擇了南京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中央電工器材廠的工作。 [6] 
1938年該廠遷到廣西桂林。在桂林時,吳祖塏了解到美國已經發明了熒光燈,發光功率是白熾燈的5~6倍,壽命為白熾燈的6倍。 [6] 
1940年,他得知美國在1936年已生產日光燈,發光效率是普通燈泡的4—5倍,開始對日光燈產生濃厚興趣,他憑自己在交大學得的基礎知識,首先試制成了硅酸鋅:錳(Zn2SiO4:Mn)熒光粉,并把它涂在866汞汽整流管的玻殼內。此管在工作時成功地發出了綠光。接著他又試制出了另一些熒光粉。在其玻殼內涂上這些熒光粉的866管,都先后發出了不同顏色的熒光。
1942年,反映吳祖塏這些研究成果的論文Phosphors Under UV Excitation發表在中國工程師學會蘭州年會的論文集內,這是吳祖塏發表的第一篇論文,也是中國有關發光材料最早的一篇論文。 [6]  同年冬,吳祖塏被調到重慶分廠擔任廠長。他一到重慶黃桷埡分廠就開辟了兩個小實驗室,一個試制熒光粉,一個試制熒光燈。當時中央電工廠的總經理惲震非常支持吳祖塏的工作,設法為他從昆明的中央研究院取得了在當時甚為稀缺的30克硝酸鈹。 [6] 
1943年冬,吳祖塏終于試制出中國第一支日光色熒光燈的雛形,當時樣品的發光效率和壽命還有問題。 [6] 
1944年,吳祖塏升為副工程師,并擔任中央電工器材廠重慶二支廠廠長的吳祖塏,他決定參加國民政府經濟部舉行的留美出國考試,被錄取。 [5]  同年,吳祖塏在中國工程師學會重慶年會上,他演示了各種顏色的熒光燈,所發文章《熒光粉發光的機理》獲推薦論文獎。 [6] 
1945年8月15日,吳祖塏公費出國留學,就學于美國密歇根大學 [6] 
1946年,獲電機工程碩士學位。在密歇根大學,他除學習了電子工程學的有關課程外,還選讀了數學,如傅氏級數、復變函數、高等微積分等,以及原子光譜學、核子物理等課程。碩士畢業后在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蘭城工廠產品開發試驗部的陰極射線管(CRT)實驗室任工程師。在近兩年的時間里,他收集一些發光材料的研制資料,解決了投影管的問題,學到了國外研究開發光電器件的工作方法,這對他歸國后試制日光燈、顯像管和攝像管的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 [6] 
1948年春,吳祖塏回國。歸國后,他被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任命為中央電工廠器材總公司轄下南京電照廠正工程師兼副廠長。 [5] 
1949年后,吳祖塏先后擔任南京電照廠(741廠)副廠長、廠長、總工程師,成都紅光電子管廠(773廠)和陜西咸陽陜西彩色顯像管總廠(4400廠)第一副廠長兼總工程師。 [4] 
1957年,吳祖塏在蘇聯參觀時發現莫斯科地鐵車站上的日光燈兩端都是發黑的,這表明他們的排氣工藝有問題。時值蘇聯在全世界第一個將人造衛星送上天,但是他們在日光燈兩端發黑這個問題上,技術比美國至少落后了20年,比中國落后了5年。 [6] 
1958年9月,吳祖塏被調任成都紅光電子管廠(773廠)第一副廠長兼總工程師。 [6] 
1977年,年逾花甲的他奉命籌建咸陽陜西彩色顯像管廠,任第一副廠長兼總工程師。
1978年,吳祖塏奉命籌建4400廠,全面負責生產和技術工作。 [6]  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3年,被中國電子學會選為會士,1988年被尊為榮譽會員。
1986年退居二線, 應聘到陜西省人民政府任特約技術顧問,并兼任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委員,從事全國各地彩管、玻殼、蔭罩和熒光粉項目的評估工作。
1991年和1992年分別寫了《大中型企業搞不活的基本原因》和《科技成果如何不能及時轉化為商品生產的探討》兩篇文章,充滿了鮮明大實話,可惜未能公開登載,僅見于內部。這后一篇文章直到后來被山西省的《經濟時刊》所轉載。只要我們今天再翻開這兩篇文章,吳祖塏的直言便會躍然紙上。這篇文章已被國內《跨世紀戰略文獻叢書》所收錄。
1995年5月23日獲美國信息顯示學會(SID)授予的國際公認獎;1996年6月7日獲中國工程院授予的首屆中國工程科技獎。
2014年1月,中國日光燈和電子束管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一輩子只說真話的仁者吳祖塏去世,享年101歲。 [6] 

吳祖塏主要成就

編輯

吳祖塏科學研究

1958年冬,擺在初任773廠第一副廠長兼總工程師的他面前的產品方案有示波管、雷達指示管、黑白顯像管和攝像管四大類12個品種。顯像管年產量定為50萬只,其它三類各共10萬只。1960年蘇聯專家撤退,當時正值全國性經濟困難時期,不少援建項目呈停頓狀態。面對這種情況,他根據國防和國民經濟近期和遠期的需要,建議改變產品結構,將黑白顯像管的年產量減少到10萬只;同時開發儲存管和準備試制彩色顯像管。為此,他一方面籌建開發試驗部,并仿效美國的模式成立了理化試驗室、特種電子管試驗室、儲存管試驗室、彩色管試驗室、攝像管試驗室、熒光粉試驗室和試制車間;另一方面他抓黑白顯像管、示波管和指示管的試制和玻殼及示波管、指示管的大量生產,這涉及到設備、模具、原材料、工藝等一大串問題。在吳祖塏的運籌與主持下,這些問題都得到較好的解決。1963年,773廠經國家順利驗收時已能生產四大類、10個品種的電子束管。到1977年他調離773廠時,該廠已能生產六大類150種以上的產品。更成長了一支技術隊伍。 [7] 

吳祖塏主要論著

早年的專著《日光燈制造基礎》被視為發展中國日光燈工業的奠基之作。
1、沈慶核,吳祖塏.《電子束管進展》.電子學報電子管專輯,1965.
《電世界》 《電世界》
《電世界》
2、吳祖塏.《PIL彩色管近年來的發展》.電子科學技術.1979(7).
3、吳祖塏.《華東工業部南京電照廠試制日光色熒光粉成功》.電世界,1952,9(5):143—145.
4、吳祖塏.《光源顏色的測量及其應用》.電世界,1953,10(7):262—265.
5、吳祖塏.《冷光燈的發展》.電世界,1955,12(4):154—156.
6、吳祖塏.《電子光源》.電世界,1957,14(12):539—541.
7、吳祖塏.《熒光燈制造基礎》.上海科技衛生出版社,1958年初版,1960年再版 [1] 

吳祖塏社會任職

編輯
1937—1945年就職于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中央電工器材廠有關分廠,先后任實習員、工務員、助理工程師、副工程師。
1946—1948年3月任美國無線電公司蘭城(Lancaster)工廠產品開發試驗部陰極射線管試驗室工程師。
1948年3月—1949年4月任南京電照廠正工程師兼副廠長。
1949年4月—1958年10月任南京電照廠(今741廠)廠長、總工程師。
1958年10月—1978年8月任成都紅光電子管廠(773廠)第一副廠長兼總工程師。
1978年8月—1986年6月任陜西咸陽陜西彩色顯像管總廠(4400廠)第一副廠長兼總工程師
1995年,起任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特邀委員、彩虹集團公司高級顧問、西安交大名譽教授。吳祖塏院士還是第二屆全國政協特邀委員,第三、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子學會第一、二、三屆理事、榮譽會員。中國電真空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理事長。 [5-6] 

吳祖塏獲獎記錄

編輯
所獲獎項
  • 1996    榮獲中國工程院首屆工程科技獎[1]     (獲獎)    
  • 1995-05    國際信息顯示學會在美國授予吳祖塏院士“特別國際公認獎”,[1]     (獲獎)    
  • 1995    美國SIG特授予他“Special Recognition Award”[3]     (獲獎)    

吳祖塏親屬成員

編輯
吳祖塏原配徐慧玉,是他杭高讀書時的同學同鄉,嘉興王店人。1937年,吳祖塏上海交大畢業前和徐慧玉完婚,婚后育有三子。1954年,徐慧玉因心臟病病逝于南京。1955年,吳祖塏和上海外貿部職工醫院主治大夫楊影波再婚。吳祖塏長子吳宗鑫留學英國,歸國后在清華執教,后曾任能源研究院院長;二子吳宗森為美國紐約理工大學博士,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任教;三子吳宗焱赴法留學,在法國郵電學院任教。 [5] 

吳祖塏人物評價

編輯
您是電子行業的老前輩,是陜西人民的驕傲,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您和老一代知識分子為國家建設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陜西省委書記趙正永評) [8] 
中國電子工業特別是電視機產業發展迅速,吳老和老一代電子工作者為此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將以吳老為榜樣,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陜西省長婁勤儉 [8] 
中國日光燈和電子束管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一輩子只說真話的仁者吳祖塏。(科學網 [6]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詞條標簽: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