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地處北京城中軸線北端,北至清河南岸,南至北土城路,東至安立路和北辰東路,西至林翠路和北辰西路,總占地面積11.59平方千米,集中體現了“科技、綠色、人文”三大理念,是融合了辦公、商業、酒店、文化、體育、會議、居住多種功能的新型城市區域
[1]
。
快速導航
全景圖
- 中文名稱
-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
- 地理位置
- 北京市朝陽區
- 面 積
- 溫帶大陸型半濕潤季風氣候
- 級 別
- 國家級
- 管理單位
-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管理委員會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地理環境
編輯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位置境域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氣候特點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屬溫帶大陸型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春季干燥多風,晝夜溫差較大;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少雨,冷暖適宜,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干燥,多風少雪。年平均氣溫 11.6℃,最冷月 1 月份平均氣溫4 .6℃,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5.9℃,年無霜期192天;年平均降水量581毫米(1971-2000年),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5%。1998 年以來,氣候暖干化明顯,連年干旱。全年日照輻射總量為134.24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輻射量約占全年輻射總量49%。全年日照時數共2841.4小時,以5月份最多,有279.1小時;6月份次之,有277.3小時。
[3]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結構布局
編輯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13張)
已建成和預留區原為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位于北四環中路以南、北辰路以東的地區,所有場館均為1990年亞運會的比賽場館——包括奧體中心體育場、奧體中心體育館和英東游泳館。其南部的預留地將被開發為文化商務區。中心區位于奧林匹克公園中部,科薈路以南,北四環中路以北。其西北角設有奧運村,南部設有各個主場館,包括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國家體育館、國家會議中心(賽時為擊劍館、國際廣播中心)等。此外,奧林匹克多功能演播塔(玲瓏塔)、數字北京大廈、主新聞中心也在這一區域
[4]
。森林公園位于科薈路以北,利用挖湖堆山的中國古代園林技術,建造出“奧海”、“仰山”,作為北京中軸線向北延伸的終點。園區以五環路劃分為北區和南區,南區以人工景觀為主,北區的定位則更貼近自然野趣。兩區中間設置一座跨越五環路的“生態廊道”。其西側設有奧林匹克公園曲棍球場、奧林匹克公園射箭場及奧林匹克公園網球場(現稱“國家網球中心”)。另一種劃分方式中,除了奧運村之外的各區域按照規劃功能進行組合,劃分出五個片區:
國家體育場北路以南為“體育功能區”,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水立方”、國家體育館、奧體中心體育場、奧體中心體育館、英東游泳館等主要體育設施位于此區域內。國家體育場北路和科薈路間,龍形水系東側為“文化科教區”,賽后開放的中國科技館新館、規劃中的中國美術館新館、中國國學中心等科教文化設施設置在這一區域。國家體育場北路和科薈路間,龍形水系西側為“特色商業區”,國家會議中心、北辰洲際酒店、下沉廣場商業區、以及正在建設中的瞭望塔位于此區域
[5]
。科薈路與五環路間為“森林游憩區”,對應森林公園南區。五環路以北為“生態康體區”,對應森林公園北區。
奧林匹克公園圍繞貫穿整個園區的中軸線設計了不同的景觀,設計了三條軸線——中軸線、西側的樹陣和東側的龍形水系。在龍形水系和中軸線之間設置了三段不同的空間(慶典廣場、下沉花園、休閑廣場),水系兩岸也分別配套進行了景觀設計。在園區之中設置了一個標志性景觀塔——玲瓏塔,賽時為媒體提供演播室、電視轉播等服務。此外,園區中已有的歷史遺存,包括北頂娘娘廟等古跡在內,也放在了景觀設計的考慮范圍之內。
中軸線本身設計為景觀大道,總面積40萬平方米,中間不設置建筑物(稱作“虛軸”,與內城設置建筑物的“實軸”相對)。大道南起熊貓環島,北至森林公園南門廣場,總長3.7千米,在寬度為21至60米不等的范圍內采用灰色花崗石模仿中國古建筑中的御道進行鋪裝,即使與市政道路相交的位置也保持不變,以保持大道的完整性。
西側的樹陣景觀帶寬100米,長2.4千米,南起四環路北側,北至科薈路,中間在國家游泳中心和國家體育館東側斷開以形成廣場。樹陣中的樹木間隔為6米,矩陣排列,樹種以北京本地物種為主,考慮到成本沒有全部使用銀杏,而是以油松、毛白楊、國槐、欒樹等樹種為方陣主體,兩側以銀杏陣列貫穿。樹下則從南部的硬質透水磚,變成中部的規則綠籬,最終變為北部的自由綠化,逐漸融入森林之中。
東側的龍形水系總長約2.7千米,寬度20至125米,總面積16.5公頃,南起鳥巢南側,北至森林公園奧海。雖然是人工水系,水源也是污水處理廠中生產的中水,但是在建設中人工構建了生態平衡,以達到自然凈化的效果。西岸的湖邊西路為非機動車道,在下沉花園旁設置了親水平臺,并輔以臺階、平臺、座椅等設施。東岸則設置了帶狀綠地,西側植被種植較矮較稀疏,東側叫高較密,這樣一來既利于從東岸向西觀賞中心區,也使得中心區向東望去的景色富有層次感。
三段空間中,南段的慶典廣場與中軸廣場相連,為周邊的國家體育場、游泳中心、體育館提供賽時和賽后大型活動人流集散和室外活動舉辦的空間,南北兩側設置了噴水池。中段的下沉花園結合周邊的地鐵站和20多萬平米的地下商業設施進行設計,以“開放的紫禁城”為主題設置了7個院落,自南到北依次排開,分別采用不同的設計(4、5號院由道路分隔,采用同一設計),體現出不同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而北段的休閑花園則自然種植了植被
[6]
,作為中心區逐漸過渡到森林的緩沖地帶,植被中間留有空地以便活動;在建的瞭望塔位于休閑花園內。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地下環形交通走廊通道全長9.9公里,其中主干道長4.5公里,是亞洲最長的城市隧道。條環形通道的走向與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內的南一路、湖邊東路、北一路和景觀西路大致相當。其中東西兩段距地面13米,南北兩段距地面7.8米。通道主體長4498.92米,與附1713.8米,與地面相連的出口長3719.06米,整個地下工程全長9931.78米。通道寬12.25米,共有3條車道。通道的特別之處在于它只允許逆時針單向行駛,且限速每小時30公里。25個出入口連接周邊路網。地下通道內平均每兩三百米就有一個出入口,總計有25個之多。密集的出入口與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周邊的北四環路、成府路、大屯路、科薈路、北辰路等近10條市政道路相通。其中,與地面道路相連的有6個入口和7個出口,與大屯路隧道及成府路隧道相連的有6個入口和6個出口。地下通道還與周邊樓宇內的地下車庫相通,并為那些還在圖紙上、沒有開工的樓宇預留了接口,這樣的接口共有34個。此外,地下通道并非單純的交通過道,里面有完備的附屬設施,其中包括5個獨立的人員逃生出口、1座消防泵站、1個監控中心及排風機房和送風機房。
[1]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主要景點
編輯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鳥巢
國家體育場“鳥巢”是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建筑物之一,位于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南部,中軸線東側,為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體育場。總占地面積21公頃,建筑面積258,000平方米。場內觀眾坐席約為91000個,其中臨時坐席約11000個。
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第13屆殘奧會開閉幕式、田徑比賽及足球比賽決賽在這里舉行。奧運會后這里會成為文化體育、健身購物、餐飲娛樂、旅游展覽等綜合性的大型場所,并成為具有地標性的體育建筑和奧運遺產。
[1]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水立方
水立方是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建筑物之一,位于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南部,中軸線西側,為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游泳館。
水立方是唯一一個超過萬人游泳場館,認捐金額達到了9.6億元人民幣。2008年奧運會期間,國家游泳中心承擔游泳、跳水、花樣游泳、水球等比賽,可容納觀眾坐席17000座,其中永久觀眾坐席為6000座,是集游泳、健身、休閑于一體的水上樂園。
[1]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國家體育館
國家體育館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三大主要比賽場館之一,它的外形酷似一把展開的折扇,與“鳥巢”(國家體育場)、“水立方”(國家游泳館)比鄰而居,組成極具特色的建筑群落。位于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的南部,東臨中軸線廣場,南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西臨數字北京大廈,北臨國家會議中心。總占地面積6.87公頃,總建筑面積8.1萬平方米,館內體積51萬立方米,最多可容納觀眾約2萬人,是中國最大的室內綜合體育館。
主館區比賽場地為30000平方米,與主館連為一體的熱身館與主比賽場地大小相同。體育館三層為貴賓包廂層,共有面積從幾十至上百平方米的大、中、小包廂19間,并配套有餐廳、專用電梯等多種設施。
國家體育館工程為金屬屋面,外墻裝飾為玻璃幕墻,是目前國內設施建筑設計研究院和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聯合設計,北京城建集團施工的有中國特色的場館。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國家會議中心
國家會議中心是2008年奧運會主新聞中心、國際廣播中心和奧運會的擊劍比賽以及現代五項的擊劍和氣手槍比賽的臨時場館。坐落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鳥巢和水立方北側。它的主體部分的設計融入了中國傳統建筑中屋檐和拱橋的設計元素。總建筑面積53萬平方米,會議中心主體建筑面積27萬平方米,功能齊全。有大小不等的會議室近100個,配備了最先進的會議視聽設備,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從20人到6,000人,不同規模的會議、宴會、演出、新品發布、公司活動等多功能服務需求。其中最大的會議室6,400平方米,可容納6,000人,大宴會廳4,860平方米,可接待3,500人的宴會。展廳2.4萬平方米,凈高10米,僅僅3根立柱,可靈活分割成四個獨立的展廳,可滿足各類會議、展覽、獎勵旅游和大型活動的需求。配套設施建筑面積約26萬平方米。
[1]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森林公園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在貫穿北京南北的中軸線北端,位于奧林匹克公園的北區,是目前北京市規劃建設中最大的城市公園,被稱為第29屆奧運會的“后花園”,賽后成為北京市民的自然景觀游覽區。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是離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園,公園占地面積680公頃,比頤和園與圓明園的面積之和還大,是10個北海公園的大小,南區的面積為380公頃。公園南區的“主山主湖”是森林公園的主山,與景山同在中軸線上,南北呼應。之所以命名“仰山”,既因為《詩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詩句。仰山主山體以398萬立方米土方堆砌填筑而成,與北京西北屏障--燕山山脈遙相呼應,既符合中國園林建造的傳統,又與周邊大環境相得益彰。
[1]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下沉花園
奧林匹克公園下沉花園7處獨具中國特色的庭院完美演繹了“開放的紫禁城”。位于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地下9米的下沉花園,其兩側是大型購物中心和地鐵的出入口,長達700米的空間由7個庭院串聯而成。自南向北分別御道宮門、古木花廳、禮樂重門、穿越瀛洲、合院諧趣、水印長天。7處庭院以中國元素為亮點,充分展示出中國歷史與現代的文化傳承。
1號院:御道宮門
御道宮門是下沉花園的南側入口空間,寬18米的御道臺階引導人們進入下沉9米的廣場,正對大臺階入口設計了午門意象的宮門,頂部飛檐結構表達了傳統建筑的意象,從大臺階到宮門之間是36米見方的方形廣場,古樸莊重;這是一個多功能的露天空間,它是集散空間,也是表演舞臺,它以宮門為背景,在宮門洞口兩側裝有電動高清LED顯示屏,可播放18米寬5米高的巨幅畫面,具有露天劇場的完整功能,廣場東南側是樹陣、跌水、噴泉組成的休閑空間,長50米高6米的迭水墻面構成漲潮退潮的效果。
2號院:古木花亭
古木花亭是一組北京居民中具有代表性的三進制四合院,保持了傳統四合院的基本空間格局,表現四合院傳統瓦屋面以及支撐屋面的做法體系,將傳統的封閉空間開放為敞開的外部空間,加入鏤空瓦墻、倒影水池、立瓦鋪地等元素,給傳統空間注入新的表達語言。
3號院:禮樂重門
禮樂重門院子東側是龍形水系下面的地下商業,西側是地鐵奧運支線及部分商業空間,南北兩端與前后院子相通,是一個過渡性的空間。這里有紅墻,有紅色鋼構支起的上百面“響鼓”。鼓面可敲,鼓內藏燈,白天是鼓,晚上是燈,鼓燈結合為奧運搭起喜慶的紅門。 這里還在甬路旁立起一排“銅蕭”,管上有空,風過可鳴,管下有燈,引導路人。這里還搭建了鐘樓,是在鋼架上掛滿禮樂的鐘磐鈴,隨風搖擺,清音可繞。此外,窗前還拉起了細索,如琴弦般可以撥動,弦下的發生器便會送出美妙的音符,通過人為的敲擊和流動的風,鐘和著磐鳴、鼓隨著簫吟。
4、5號院:穿越瀛洲
4、5號院以及大屯路人行隧道是南北花園之間的聯系空間,4號院的地鐵出入口和大屯路交通樞紐,產生大量的人員集散,因此穿越性構成了空間的主題。這個穿越性的交通空間與綠色休閑空間結合,表現了對瀛洲仙境的向往。
6號院:合-四合院
7號院:水印長天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北頂娘娘廟
北頂娘娘廟是明代皇家敕建的廟宇,廟內原供奉碧霞元君,是北京著名的“五頂八廟”中五頂之一;位于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的北端,是北京北端的標志性建筑。北頂娘娘廟據史書記載,明清兩代北京寺廟眾多,城內廟宇多為香火之地,城外廟宇多為游春、廟市的場所。老北京的“五頂”, 代表了京城的五個方向,功能各有特色,中頂以社火、走會為主;南頂跑車、賽馬聞名;西頂為皇太后祝厘之所;北頂、東頂為廟市,是民間物資交流的場所。
[1]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網球中心
奧林匹克公園網球中心位于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北鄰北五環路,東鄰北辰西路,西臨白廟村路,南側為射箭場。整個項目占地面積16.68公頃;總建筑面積26514平方米,共設置10片比賽場地。其中,中心賽場作為決賽場地,可容納觀眾1萬人,1號賽場可容納觀眾4000人,2號賽場可容納觀眾2000人,2號平臺有7塊預賽場地,每塊場地可容納觀眾200人,總坐席數為17400個。另有練習場6塊。
[1]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開發建設
編輯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選址過程
1990年亞運會結束后,很快北京就開始準備申辦2000年奧運會。1992年提交的申辦報告中,提出以擴建已有的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為主體育中心,在奧體中心南部預留地建設一個新的10萬人體育場,向北擴建奧運村;在西部五棵松建設“21世紀體育中心”,包括游泳館、體育館和網球場。當時各個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對于場地的要求較低,北京僅需新建7個場館即可滿足要求。
然而,北京以一票之差負于悉尼,申辦2000年奧運會失敗。時隔5年之后,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次年3月31日北京市政府同國家體育總局成立了“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規劃工作協調小組”,對奧運場館和奧運中心區的布局進行研究。中心區的選址總共經過四個階段的選址工作,第一階段共有15個方案,到第三階段提出奧體中心、定福莊、垡頭和亦莊4個方向,到第四階段選擇了奧體中心和東南部亦莊兩個方向,細化為5個方案。最終,為了在申辦過程中給評委以最佳印象,市政府決定放棄與京津冀一體化方向相適應的東南方向,選擇因亞運會而建設得比較成熟的城市北部建設奧林匹克中心區,把奧體中心向北拓展,利用中軸線北延線上原來規劃的行政中心預留地改為奧林匹克公園。
[7]
這一片預留地原來是大屯鄉和洼里鄉的范圍。洼里因地勢低洼得名;而大屯因為宋、遼古戰場宋軍屯糧之處得名。此地原為農田,1960年代被規劃為科學城,建設了917大樓,中國科學院下屬的幾家研究所在此辦公。由于此地為規劃預留用地,北京沒有在此進行任何建設,因而成為流動人口聚居的區域,甚至一度為廢紙交易的市場。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申辦方案
選址工作結束之后,市政府立即展開了奧林匹克中心區規劃方案的征集工作。2000年3月初,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對奧運中心區規劃方案舉行了國際競賽,7月份經專家評審,評選出12個入圍方案。隨后,對各個方案進行綜合之后,形成了申辦方案。
[8]
申辦方案規劃范圍包括原奧體中心、中華民族園、中心區、民族大道、洼里森林公園,占地1215公頃。在中心區新建體育場、游泳中心、體育館、網球中心、曲棍球場、射箭場,并利用新建展覽中心的展廳作為比賽場館和主新聞中心、國際廣播中心。包括已有場館在內,共設置14個場館,可舉辦15個項目的比賽。體育場、體育館和游泳中心分布在中軸線東側,以裙房相連接;展覽中心位于軸線西側,與東側體育建筑呈對稱布局,中間中軸線上設置一個長800米寬400米的廣場,北端設置一個雙子塔,塔高500米,建筑面積60萬平方米,作為寫字樓、酒店等功能,模仿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門前方尖碑的造型,意圖引進西方建筑風格,但它遭到了批評,被認為忽視了傳統文化的特征。西北角設置奧運村,總建筑面積47萬平方米,設置3個餐廳,包含36萬平方米的運動員公寓。在北部設置森林公園。
[9]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方案形成
申辦成功之后,考慮到安全、資金、可行性等因素,500米雙子塔方案被放棄。隨后,在北京奧組委的授權下,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于2002年3月又一次進行了奧林匹克公園規劃方案的征集,并在7月16日至29日于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規劃設計方案的展覽。最終獲得一等獎的是美國佐佐木建筑師事務所和中國天津華匯工程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的聯合設計方案,成為了奧林匹克公園最終設計的藍本。這一方案中,設計者提出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紀念大道”的概念,這條大道沿著中軸線向北延伸,從南至北依次設置中華人民共和國、宋朝、漢朝、周朝、夏朝、三皇五帝五個紀念廣場,其中最后兩個位于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內,軸線最終消失在森林公園中,寓意中國古代文明發端于自然之中;森林公園位于五環北側的部分以山林為主,寓意昆侖山脈;南側部分以水系為主,寓意東海,中央設置一島,寓意蓬萊仙島。森林公園的湖泊作為“龍頭”,引起整個奧林匹克公園之中的龍形水系,把自然引入城市。
2003年11月又進行了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和森林公園景觀設計方案征集,佐佐木建筑師事務所與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院聯合方案勝出,首次將中軸線命名為“通向自然的軸線”。在這幾個方案的基礎上,設計者進行了深化,經過多方面討論取消了“五千年紀念大道”的概念,把森林公園主山移到五環以南,同時減小水面面積以壓縮投資。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建造過程
奧林匹克公園的第一項工程——辛店路于2003年6月7日開工;同年12月24日,鳥巢和水立方開工建設;地鐵奧運支線2005年5月開工;森林公園同年6月30日開工。在2008年,這些工程紛紛竣工。水立方在1月28日竣工
[10]
;鳥巢在6月28日的正式竣工則標志著奧林匹克公園和比賽場館的建設全部完成;奧運支線則于7月19日通車試運營。
隨后,奧運會2008年8月8日開幕到殘奧會9月17日閉幕期間,奧林匹克公園作為主賽場舉辦了大量的比賽。殘奧會閉幕后,奧林匹克公園對外封閉。9月28日至10月6日,奧林匹克公園免費開放(通過發放門票來控制人流),成為北京最熱門景點;再次封閉2天之后對外免費免票開放。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景區榮譽
編輯2010年,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提出爭創5A級旅游景區。2013年3月,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被國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稱號,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成為北京第8家、朝陽區第1家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主要活動
編輯國際泳聯世界跳水系列賽自2011年落戶水立方以來,共吸引了200多名世界頂級的跳水明星參賽。水立方承載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38枚金牌的榮耀,賽后圍繞“大型室內多功能水上中心”的定位,堅持職業體育、群眾體育、水上娛樂休閑的兼容并蓄,協調并進。已經成功舉辦了10項具有重大影響的國際頂級水上體育賽事。比賽項目包括男、女單人3米板;男、女雙人3米板;男、女單人10米跳臺;女子雙人10米跳臺等。
[11]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旅游交通
編輯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路線
地鐵:
共有3條地鐵線路,分別是8號線、10號線和5號線。其中地鐵8號線南起北土城,北至森林公園。設有北土城站、奧體中心站、奧林匹克公園站和森林公園站4個站點。
乘坐10號線到北土城站轉乘8號線即可到達奧林匹克公園。地鐵10號線起點為勁松站,終點為巴溝站,沿線經過了中心城的朝陽區、豐臺區和海淀區,北連CBD,南接城市東南方向最重要的公共交通樞紐宋家莊公交樞紐,西連城市交通樞紐六里橋。乘坐10號線到北土城站轉乘8號線即可到達奧林匹克公園。
地鐵5號線南起豐臺區宋家莊,北至昌平區天通苑。
公交:
乘839,510路北辰西橋北站下; 運通113,407,386,656,836快車,983空調車路線,753,740內外環,939,944支,944,660,689路北辰橋西站下; 328,379,419,425,484,518,628,751,836,851,913,949,963,運通110路洼里南口站下。
自駕車:
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目前尚未設立固定停車位,私家車在北辰東路、北辰西路停車場停放,不能進入園區。
市交通部門還為殘疾人士準備了特殊交通服務:地鐵對殘障人士提供特殊乘車服務。
乘坐輪椅的游客到達場館的路線:
1、乘坐輪椅的乘客從10號線北土城站換乘8號線,可在站內走專用通道乘垂直電梯換乘8號線。
2、乘坐公交車到北土城站后換乘8號線。
3、游客到達8號線奧林匹克公園站后,從東南D口出站,進入下沉花園,乘垂直電梯或走坡道到達公園廣場。
到達森林公園南門站從西南D口出站,進入公園廣場。
乘坐輪椅游客返回時的路線:
1、游客在玲瓏塔北面乘垂直電梯或走坡道到達下沉花園,從地鐵B口、C口、D口進入8號線奧林匹克公園站,乘垂直電梯到站臺坐8號線。
2、在森林公園南門站西南D口進入8號線森林公園南門站,乘垂直電梯到站臺坐8號線。
3、乘8號線到達北土城站后,可在站內直接乘坐垂直電梯換乘10號線。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安檢
生物制劑、毒品等。自帶的軟硬包裝飲料、橫幅標語、大型箱包、超長(超過1米)旗幟和旗桿、無線電設備(可能影響電視轉播、干擾賽場內儀器正常運行)、動物等也不可以帶入場館。其他可能限制攜帶的物品包括:專業攝像器材、三腳架、打火機和火柴以及樂器等。
2017年12月4日起,游客進入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通過三種方式從奧園實名制入園。第一種方式是二代身份證掃描;第二種方式是手機二維碼掃描:第三種方式是人工登記入園信息。在推行實名制后,奧林匹克公園將提供個性化、集成化服務以提高赴園游覽游客的體驗。同時,實名制能夠加強監管部門對園區的監管,保證奧林匹克公園安全穩定運行。
[1-2]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概況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官網[引用日期2015-02-14]
- 2.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12月4日起試行實名制入園,需先安檢 .澎湃[引用日期2017-12-06]
- 3. 地理環境 .北京市朝陽區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引用日期2015-02-26]
- 4. 園區概況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官網[引用日期2012-09-14]
- 5. 北京:發揮政府職能 促進園區發展 續寫奧運輝煌 .國家體育總局.2011-11-02[引用日期2012-09-14]
- 6. 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本卷主編.《五環綠苑——奧林匹克公園》.北京:北京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 7.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主編.《2008奧運·城市》.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 8.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2008奧運·城市》.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 9. 解讀奧林匹克公園規劃方案:北京軸線上的奧運傳奇 .CCTV[引用日期2012-09-14]
- 10. 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建筑 "水立方"竣工并交付使用 .新華網.2008-01-28[引用日期2012-09-14]
- 11. 世界跳水系列賽北京站3月14日開賽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官網[引用日期2015-02-25]
- 收起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