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 義
- 指提供歷史、動態、文物藏品等
- 原 名
- 中國國家博物館
- 宗 旨
- 歷史文物保存、展示與介紹等
歷史博物館概念定義
編輯歷史博物館設立宗旨
編輯以歷史文物保存、展示與介紹,盡量發揮現代的藝術文物,將歷史文物宣揚到海外,吸收世界各國古今的文化藝術并加以介紹為宗旨。
歷史博物館名館舉例
編輯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相對稱布局,是一座系統展示中華民族文化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國博藏品數量為100余萬件,集收藏、研究、展覽于一身。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 推翻了中國漫長的封建帝制。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后, 立即決定建立近代化的國立博物館。最初館址設在明清時期的太學—國子監, 后遷至天安門內午門以及午門與端門間的東西朝房。到1926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時, 已收藏文物20余萬件, 共有10個陳列室, 展出歷史文物和藝術品2000余件。
1958年8月, 中國政府決定在天安門廣場東側新建國家博物館, 1959年10月建成, 即后來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2003年合并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整座建筑由南北兩部分組成, 總占地面積45000平方米, 外觀呈長方形, 正好和對面的人民大會堂相對稱, 博物館的正面有24根高大的方形廊柱構成雄偉的西門長廊。整個建筑色調典雅, 巍峨莊嚴, 是天安門廣場的組成部分。館名系郭沫若先生題寫。
原中國歷史博物館新館建成后,從全國各地調集了大量的傳世和出土文物精品。館內文物保護技術設施較為完備, 有一個現代化的實驗室和文物修復技術室。承擔著青銅器的保護、書畫裝裱、紙張的保護、壁畫彩塑保護、古建筑和民族文物的保護、文物與環境、文物復制技術等工作。
臺北市歷史博物館
歷史博物館,位于臺北市南海學園。
1956年3月12日正式成立,1957年10月10日前稱歷史文物美術館,1958年起得美國亞洲協會等資助,增建館舍,1961年畫廊正式落成啟用。
現有館藏文物八萬余件,以出土文物為主,包括陶器、銅器、玉器、甲骨文、錢幣、袍服等類,均為1956年以來當局部門及社會各界捐贈。
設有固定性館藏展覽、特展、一般性書畫及其它展覽,臺灣島內外巡回展覽,并設有機場畫廊。
陜西歷史博物館
這座館舍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筑群,融民族傳統、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于一體。館區占地 6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5600平方米,文物庫區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000平方米。館藏文物多達 370000余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
[2]
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前身是市政局于1962年成立的香港博物美術館。1975年7月,香港博物美術館一分為二,分拆為香港藝術館和香港博物館。新成立的香港博物館初時租用尖沙咀星光行為館址,1983年遷往九龍公園臨時館址,1998年7月遷至尖沙咀漆咸道南現址。香港博物館由1998年4月1 日起,易名為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歷史博物館新館,總樓面面積17500平方米,由香港政府撥款港幣三億九千萬興建,是一座綜合性的現代化博物館大樓,建筑物乃由本港巴馬丹拿建筑及工程師有限公司(Palmer & Turner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Ltd.)按照威拿·莊信先生(Mr. E. Verner Johnson)的建筑概念設計而成;其外型、色調與毗鄰的科學館互相協調,形成一個博物館組合。
除了位於漆咸道南的主館外,香港歷史博物館還有五間分館,分別位于筲箕灣的香港海防博物館、深水蓨乶鄭屋漢墓博物館、位于柴灣的羅屋民俗館、位於香港?魚涌公園內的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以及位于中環半山的孫中山紀念館。
弗拉基米爾歷史博物館
佛拉基米爾的歷史博物館是一座將弗拉基米爾地區的歷史資料,以現代技術手法進行展示的博物館。從史前時代的出土物品、古代人埋葬方法等開始展示,其中,中世紀的展示內容最為豐富。初期圣母升天大教堂的再現圖、外壁雕刻碎片等都頗有參觀價值二樓全部都是關于沙俄至俄國革命前的資料展示。
[3]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國家標準英文名公布,涵蓋13個領域 .澎湃[引用日期2017-11-30]
- 2. 陜西歷史博物館:博物館簡介 .陜西歷史博物館網站[引用日期2012-11-30]
- 3. 【弗拉基米爾】歷史博物館 .俄羅斯旅游中文網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