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四大金剛
- 其他名稱
- 四大天王
- 登場作品
- 《西游記》
- 出 處
- 二十諸天
四大金剛來歷
編輯四大金剛即四大天王,出自婆羅門教即印度教神話的二十諸天,分別是:多聞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二十諸天是吠陀神話中八部眾之中的諸位天神。佛教創立之初尚處于哲學范疇,隨著佛教逐漸發展,將印度教神話的八部眾(諸天、龍眾娜迦、夜叉、阿修羅等部族)納入佛教神話當中。
四大尊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尊王,是佛教三十三天中的四位尊天大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通常分列在凈土佛寺的第一重殿的兩側,天王殿因此得名。坊間傳聞四大尊天王護世于須彌山山腰上的四天。
四大金剛民間傳說
編輯四大天王民間又稱“四大金剛”,即東方持國天王,名多羅咜,身白色,穿盔甲,手持琵琶,主樂神;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盔甲,手握寶劍,護法神;西方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另一說法是紅色),穿盔甲,手持蜃(據明·楊慎《藝林伐山》云:“蜃行似蛇而大音順。”有人曰蛇或龍,皆誤)傳法神;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身綠色(另一說法是金色),穿盔甲,右手持寶傘,左手握銀鼠,降魔施財之神。
根據印度佛教傳說,在須彌山中有一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峰,四大天王便各居一峰,護一方天下,故稱四大天王。在中國古代,四大天王還有“風調雨順”的含義——持劍者風(鋒)也;持琵琶者調也;持傘者雨也;持蜃者順也。這也反映了農業社會人們對豐收之年的渴望。
四大金剛人物形象
編輯四大金剛民間形象
(2)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穿甲戴胄,持寶劍;
(3)西方廣目天王:身紅色,穿甲戴胄,左手執鞘,右手把赤索;
(4)北方多聞天王:身金色,金甲胄,左手執寶塔,右手執三叉戟,腳踏三夜叉鬼。
四大金剛佛教形象
佛教的四大天王漢化便形成中國羅漢堂中的“四大金剛”,成為“風調雨順”的化身:
(1)東方持國天王魔禮海:掌碧玉琵琶一把,職調。
(2)南方增長天王魔禮青:掌青光寶劍一口,職風。
(3)西方廣目天王魔禮壽:掌紫金龍花狐貂,職順。
(4)北方多聞天王魔禮紅:掌混元米傘一面,職雨。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四大金剛 .搜狗百科[引用日期2015-10-21]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