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
華中(中國中部地區簡稱)一般指華中地區
行政區劃
,
地理
中國華中地區,簡稱華中,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按照自北向南排序),華中國土總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5.9%。截至2017年底,華中地區常住人口約2.23億人,生產總值約11.61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約5.20萬元。
華中地區位于中國中部、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游地區,涵蓋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地處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等地區之間,眾多國家交通干線通達全國,具有全國東西、南北四境的戰略要沖和水陸交通樞紐的優勢,起著承東啟西、連南望北的作用。
[1-4]
華中地區的地形地貌以崗地、平原、丘陵、盆地、山地為主,主要山脈有嵩山、桐柏山、武當山、衡山等。其中平原和盆地、山區丘嶺面積分別占河南省總面積的55.7%、44.3%;山地、丘陵和崗地、平原湖區分別占湖北省總面積的56%、24%、20%;山地、丘陵和崗地、平原、水面面積分別占湖南省總面積的51.2%、29.3%、13.1%、6.4%。氣候環境為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5-7]
華中地區歷史文化厚重,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是全國工業農業的心臟和交通中心之一。
華中地區歷史沿革
編輯1941年4月27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在鹽城召開會議,劉少奇傳達了中央關于東南局與中原局合并及所轄范圍的決定。5月20日,華中局在鹽城正式成立,主要負責華中抗日根據地黨和新四軍的工作。華中局下轄蘇中、鹽阜、淮海、皖東北、皖東津浦路東、皖東津浦路西、豫皖蘇、鄂豫邊、江南9個區黨委。劉少奇為書記,領導人還有饒漱石、陳毅、曾山等。
1945年9月,中共中央華東局成立時,華中局撤銷。
1945年11月,留在華中解放區的新四軍組成華中野戰軍,粟裕任司令員,譚震林任政治委員,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
1947年1月,以抗日戰爭時期的在華中的新四軍大部及其后成立的華中野戰軍和山東的八路軍一部及其后成立的山東野戰軍為基礎組建華東野戰軍。
1949年10月,新中國的華中地區區域劃分,以解放戰爭時期各野戰軍戍防區域為基礎,大陸主要分六大區域。其中華北野戰軍的戍防區域為基礎為的華北地區,華東野戰軍及其南下范圍為建國后的新區域華東地區,中原野戰軍一路南下的范圍為基礎為中南地區,這也是山東河南部分區域在華北平原但是卻不在華北地區的原因。華中地區大部分地區隨著華中野戰軍與山東野戰軍的合并劃到了的華東地區,少部省份在中南地區。
1954年6月,大行政委員會撤銷,地方行政機構統一于省市地縣制(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4年6月19日第32次會議決定)。
1955年4月,中南軍區改建為廣州軍區。
1970年,在編制“四五”計劃中,決定以大軍區為依托,將全國劃分為西南區、西北區、中原區、華南區、華北區、東北區、華東區、閩贛區、山東區、新疆區等十個經濟協作區。此后再無華中經濟協作區作為一個單獨的區域形式出任何大陸政府的正式文件中。
進入21世紀,華中地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地處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地區之間,是黃河以南,南嶺以北,巫山、雪峰山以東的廣大地區,華中地區土地面積56萬多平方千米,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5.9%。
中國七大地理分區 | ||||||
---|---|---|---|---|---|---|
華中地區 | 華東地區 | 華南地區 | 華北地區 | 東北地區 | 西北地區 | 西南地區 |
華中地區國家政策
編輯1984年5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武漢成為全國第一個進行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的省會城市。實行計劃單列,被賦予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
[10-11]
1986年初,武漢成為全國首批金融體制改革試點城市,其后在全國成立第一家城市信用社漢正街信用社,成立全國國債交易量最大的武漢證券交易中心、武漢股票柜臺交易市場以及武漢融資中心。
[10]
1990年10月12日,鄭州商品交易所經國務院批準成立,是我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
[12]
2006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要求把中部地區建設成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使中部地區在發揮承東啟西和產業發展優勢中崛起。
[13]
2009年6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武漢市為全國首個綜合交通樞紐研究試點城市。
[15]
2011年12月22日,武漢正式被國家批準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是唯一獲批的全國副省級城市。
[10]
2013年3月8日,中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航空港區獲國務院批復,標志著全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實驗區——鄭州航空港區正式設立,要求鄭州要建設成為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現代航空都市、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實驗區,形成引領中原經濟區發展、服務全國、連通世界的開放高地。
[17-18]
2015年3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這是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臺后國家批復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
[19]
2015年7月22日,經國務院批準,人民銀行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知識產權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印發了《武漢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專項方案》,這是國內首個區域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專項方案,武漢城市圈成為國內首個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21]
2016年1月6日,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國務院批復,這是全國第二批12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之一。
[22-23]
201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求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托,發揮武漢的核心作用;以長江中游城市群為主體,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增長極;發揮武漢等超大城市引領作用,發揮南昌、長沙等大城市對地區發展的核心帶動作用;打造武漢、長沙、南昌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24-26]
2016年12月1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復函》,明確要求武漢立足中游、引領中部、服務全國、鏈接全球,全面提升現代制造基地、服務高地、創新源地、開放平臺功能,強化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及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強化支撐和承啟作用,拓展沿江發展新空間,挺起長江經濟帶脊梁,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
[27-28]
2016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該規劃指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長沙等省會城市地位,增強要素集聚、科技創新和服務功能,提升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繼續做大做強洛陽、宜昌、岳陽等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延伸產業和服務鏈,形成帶動區域發展的增長節點。”
[8-9]
2016年12月29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將中原城市群定位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先行區、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和綠色生態發展示范區。《規劃》提出:建設現代化鄭州大都市區,推進鄭州大都市區國際化發展。把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作為提升城市群競爭力的首要突破口,強化鄭州對外開放門戶功能,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中心功能,集聚高端產業,完善綜合服務,推動與周邊毗鄰城市融合發展,形成帶動周邊、輻射全國、聯通國際的核心區域。
[29-31]
2017年1月2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復函》和《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鄭州要發揮鄭州大都市區及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引領作用,增強國際物流通道功能、增強航空樞紐作用、提升全國鐵路樞紐功能,建設國際物流中心、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建設國際化現代都市。
[32-33]
華中地區自然地理
編輯華中地區地形
華中地區地形以平原、丘陵、盆地和河湖為主,主要山峰有嵩山、武當山、衡山等。其中平原和盆地、山區和丘嶺面積分別占河南省總面積的55.7%、44.3%;山地、丘陵和崗地、平原和湖區分別占湖北省總面積的56%、24%、20%;山地、丘陵和崗地、平原、水面面積分別占湖南省總面積的51.2%、29.3%、13.1%、6.4%。
[2-3]
華中地區氣候
河南省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湖北省、湖南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本區氣候以秦嶺——淮河為分界線,淮河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集中于夏季,冬季北部常有大雪,通常集中在河南省境內。
河南由南向北年平均氣溫為15.7~12.1℃,常年平均降水量532.5~1380.6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時,全年無霜期189~240天,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一年兩到三熟;
[2]
華中地區水文
華中地區行政區劃
編輯華中地區省份
河南,古稱中原、中州、豫州,簡稱“豫”,因歷史上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位于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截至2017年底,河南共下轄17個地級市、1個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5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85個縣,省會鄭州市,常住人口9559.13萬人,居中國第3位。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中國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火藥三大技術均發明于河南。從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有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四個及商丘、南陽、許昌、濮陽、偃師、淮陽等古都,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省份。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過半”之說,有商湯、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范蠡、商鞅、蘇秦、呂不韋、李斯、賈誼、張衡、杜甫、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李賀、岳飛等歷史名人。河南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大省,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中國第5位、內陸地區首位。鄭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國首家內陸唯一一家期貨交易所。鄭州航空港區為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實驗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中國新設立的自貿區。2016年12月,國家批復鄭州入選國家中心城市。河南文物古跡眾多,旅游資源豐富。截至2017年底,河南有世界文化遺產6項2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8處,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13處。
湖北,簡稱“鄂”,省會武漢市,位于中國中部偏南、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介于北緯29°05′至33°20′,東經108°21′至116°07′,東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陜西為鄰,北接河南。湖北省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部為“魚米之鄉”的江漢平原。湖北文化底蘊深厚,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里在湖北。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湖北是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交通樞紐,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是中國內陸重要的空港。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全省1062公里。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潤澤楚天,水網縱橫,湖泊密布,湖北省因此又稱“千湖之省”。湖北省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是中國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湖北省科學研究水平全國領先,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數量,連續7年位居全國前四。湖北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從武昌辛亥首義到新中國成立,湖北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僅紅安縣就孕育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和200多位將軍。
湖南,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因大部分區域處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土地面積21.18萬平方千米,占中國國土面積的2.2%,在各省市區面積中居第10位。全省總人口6783.0萬人(2015年)。轄14個地州市、122個縣(市、區)。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唐朝譚用之有詩“秋風萬里芙蓉國”詠之,毛澤東更是用“芙蓉國里盡朝暉”贊美湖南,因此又有“芙蓉國”之稱。湖南自古有“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之譽。近現代以來,先后涌現了啟蒙思想家魏源,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左宗棠,維新志士譚嗣同、唐才常,辛亥元勛黃興、蔡鍔、宋教仁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湖南發生了秋收起義、湘南暴動、桑植起義、平江起義、通道轉兵、芷江受降等著名歷史事件。
華中地區城市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鄭州市 | 長沙市 | |
開封市 | 黃石市 | 株洲市 |
洛陽市 | 十堰市 | 湘潭市 |
平頂山市 | 宜昌市 | 衡陽市 |
安陽市 | 襄陽市 | 邵陽市 |
鶴壁市 | 鄂州市 | 岳陽市 |
新鄉市 | 荊門市 | 常德市 |
焦作市 | 孝感市 | 張家界市 |
濮陽市 | 荊州市 | 益陽市 |
許昌市 | 黃岡市 | 郴州市 |
漯河市 | 咸寧市 | 永州市 |
三門峽市 | 隨州市 | 懷化市 |
商丘市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婁底市 |
周口市 | 仙桃市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駐馬店市 | 潛江市 | |
南陽市 | 天門市 | |
信陽市 | 神農架林區 | |
濟源市 | ||
注:各市、州、區的排序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行政區劃專欄。 [37] |
華中地區自然資源
編輯華中地區生物
華中地區生物資源具有種類繁多,資源豐富,數量龐大等特點。其中,河南省的生物資源占全國總數的23.9%,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0種;湖北省共有魚類176種,全省魚苗資源豐富,長江干流主要產卵場36處;湖南省植物種類多樣,群種豐富,是中國植物資源豐富的省份之一。
[2-4]
華中地區礦產
華中地區礦產資源具有儲量豐富,種類多樣,可開采量大等特點。
河南省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中國礦產資源大省之一。河南已發現的礦產144種,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110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產93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產中,能源礦產6種,金屬礦產23種,非金屬礦產62種,水氣礦產2種。全年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11處。
[2]
湖南省是“有色金屬之鄉”和“非金屬礦之鄉”,已發現各類礦產143種,37種礦產保有資源儲量居中國前5位,62種礦產保有資源儲量居中國前10位。其中,鎢、錫、鉍、銻、石煤、普通螢石、海泡石、粘土、石榴子石、玻璃用白云巖等礦種的保有資源儲量居中國之首,釩、重晶石、隱晶質石墨、陶粒頁巖等礦種居中國第二,錳、鋅、鉛、汞、金剛石、水泥用灰巖、高嶺土等礦種也在中國具有重要地位。
[4]
華中地區水土
河南省境內1500多條河流縱橫交織,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干河流有493條,全省常年水資源總量413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蘊藏量490.5萬千瓦,可供開發量315千瓦。河南亦是國家重特大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和工程渠首所在地,全省年受水量8.7億立方米,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最多的省份,河南境內輸水干渠地跨南陽、平頂山、許昌、鄭州、焦作、新鄉、鶴壁、安陽等8個大中城市。
[2]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之稱。境內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漢平原上。擁有水資源總量為825.28億立方米。面積百畝以上的湖泊約800余個,湖泊總面積2983.5平方公里。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洪湖、長湖、梁子湖、斧頭湖。
[3]
湖南省內河網密布,水系發達,淡水面積達1.35萬平方公里。湘北有洞庭湖,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有湘江、資水、沅水和澧水等4大水系,分別從西南向東北流入洞庭湖,經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5公里以上河流5341條,河流可通航里程1.5萬公里,內河航線貫通95%的縣市和30%以上的鄉鎮。湖南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450毫米,水資源總量1689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2500立方米,水資源相對豐富。
[4]
華中地區人口特點
編輯華中地區具有人口眾多、密度較大、人力資源豐富等特點,2017年各省常住人口中,河南省9559.13萬人,湖北省5902.00萬人,湖南省6860.20萬人,華中地區常住人口合計22321.33萬人。
[38-40]
華中地區經濟建設
編輯改革開放以來,華中地區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2017年,華中地區完成生產總值(GDP)116101.71億元,人均生產總值(GDP)約為52013.80元。
河南:2017年,河南省生產總值44988.16億元,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39.49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21449.99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19198.68億元,增長9.2%。三次產業結構為9.6:47.7:42.7。
[38]
湖北:2017年,湖北省生產總值36522.95億元,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59.69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16259.86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16503.40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結構為10.3:44.5:45.2。
[39]
湖南:2017年,湖南省生產總值34590.60億元,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90.00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14145.50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16755.10億元,增長10.3%。三次產業結構為10.7:40.9:48.4。
[40]
華中地區社會文化
編輯- 方言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華中地區樞紐交通
編輯華中地區樞紐
參考資料來源:《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41]
華中地區公路
華中地區鐵路
華中地區航空
航空港區:鄭州航空港區。
民航機場: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鄭州上街機場、洛陽北郊機場、南陽姜營機場、信陽明港機場、商丘觀堂機場、安陽豫東北機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宜昌三峽機場、襄陽劉集機場、恩施許家坪機場、荊州機場、黃岡機場、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衡陽南岳機場、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常德桃花源機場、懷化芷江機場、永州零陵機場、岳陽機場、邵陽武岡機場、郴州機場、湘西機場。
參考資料來源:《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41]
華中地區地鐵
地鐵名稱 | 已運營/在建地鐵(不含輕軌、單軌、磁懸浮、有軌電車等) | 首線通車時間 | 已運營里程 |
鄭州地鐵 |
鄭州地鐵2號線二期(在建)
鄭州地鐵3號線(在建)
鄭州地鐵4號線(在建)
鄭州地鐵5號線(在建)
鄭州地鐵6號線(在建)
鄭州地鐵7號線(在建)
鄭州地鐵8號線(在建)
鄭州地鐵9號線二期(在建)
鄭州地鐵10號線(在建)
鄭州地鐵11號線(在建)
鄭州地鐵12號線(在建)
鄭州地鐵14號線(在建)
鄭州地鐵16號線(在建)
鄭州地鐵17號線(在建)
| 95.41km | |
武漢地鐵 |
武漢軌道交通11號線東段(光谷火車站-左嶺)
武漢軌道交通紙坊線(在建)
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南延線(在建)
武漢軌道交通蔡甸線(在建)
武漢軌道交通5號線(在建)
武漢軌道交通8號線二期(在建)
| 2004年7月28日 | 288km [45] |
長沙地鐵 |
長沙地鐵3號線(在建)
長沙地鐵4號線(在建)
| 2014年4月29日 [46] | 22.26km |
洛陽地鐵 | 洛陽地鐵1號線(在建)
洛陽地鐵2號線(在建)
| 預計2021年底前 | / |
華中地區港口
華中地區主要大型內陸港口有:
華中地區教育資源
編輯華中地區中學
華中地區部分重點中學有:
華中地區高校
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部分) | 所屬城市 |
---|---|
鄭州大學 | 河南省鄭州市 |
河南工業大學 | 河南省鄭州市 |
鄭州輕工業大學 | 河南省鄭州市 |
河南農業大學 | 河南省鄭州市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 河南省鄭州市 |
河南中醫藥大學 | 河南省鄭州市 |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 河南省鄭州市 |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 河南省鄭州市 |
河南大學 | 河南省開封市 |
河南科技大學 | 河南省洛陽市 |
河南師范大學 | 河南省新鄉市 |
河南理工大學 | 河南省焦作市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省武漢市 |
武漢大學 | 湖北省武漢市 |
湖北省武漢市 | |
武漢理工大學 | 湖北省武漢市 |
華中農業大學 | 湖北省武漢市 |
中國地質大學 | 湖北省武漢市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湖北省武漢市 |
湖北大學 | 湖北省武漢市 |
武漢科技大學 | 湖北省武漢市 |
湖北工業大學 | 湖北省武漢市 |
武漢工程大學 | 湖北省武漢市 |
中南民族大學 | 湖北省武漢市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 | 湖北省武漢市 |
湖南大學 | 湖南省長沙市 |
中南大學 | 湖南省長沙市 |
湖南師范大學 | 湖南省長沙市 |
湖南農業大學 | 湖南省長沙市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 湖南省長沙市 |
長沙理工大學 | 湖南省長沙市 |
湘潭大學 | 湖南省湘潭市
|
華中地區旅游景區
編輯華中地區景區
華中地區具有歷史文化厚重、文物古跡眾多、旅游資源豐富、旅游種類多樣等特點:
河南省:長城(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安陽殷墟(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東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中岳廟、嵩岳寺塔、會善寺、嵩陽書院、觀星臺)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回洛倉、含嘉倉、通濟渠洛河隋唐洛陽城段、通濟渠洛河洛口段、洛口倉、通濟渠汴河鄭州段、滎陽故城、北宋開封東京城、通濟渠汴河開封東京城段、通濟渠汴河商丘南關碼頭段、通濟渠汴河商丘夏邑段、商丘古城、通濟渠汴河商丘濟陽鎮段、永濟渠、百泉、百泉河、衛源廟、合河石橋、永濟渠衛河鶴壁浚縣段、黎陽倉、云溪橋、枋城堰、永濟渠衛河安陽滑縣段)(世界文化遺產)、絲綢之路(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世界文化遺產)、嵩山、云臺山-神農山-青天河、白云山、堯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雞冠洞、龍潭大峽谷、嵖岈山、紅旗渠-太行大峽谷、雞公山、南灣湖、中國西峽恐龍遺跡園-伏牛山-老界嶺、武侯祠、桐柏山淮源、黃帝故里、白馬寺、龍亭、開封府、清明上河園、商丘古城等。

河南旅游(47張)
湖北省:武當山建筑群(世界文化遺產)、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世界文化遺產)、神農架(世界自然遺產)、黃鶴樓、漢口江灘、歸元寺、三峽大壩、武漢東湖風景區、東坡赤壁、荊州古城墻、黃鶴樓、九宮山、古隆中等。
華中地區特產
華中地區的主要菜系、小吃、特產有:
豫菜又名豫宴,即中原(河南)菜系。是對在帶有中原傳統文化內涵的烹飪理論指導下,運用具備中原地域特點的技術和材料所制作的菜肴、面點和筵席的總稱。有“烹飪鼻祖”和“中華廚祖”之稱的伊尹便出生于河南杞縣空桑。當代豫菜是在原宮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和民間菜的基礎上,根據中原物質條件,逐步積累演變而發展起來的。名菜有洛陽水席、糖醋軟熘魚焙面、煎扒青魚頭尾、炸紫酥肉、汴京烤鴨、河南蒸餃等。
湖北風味,楚菜
[47]
,以水產為本,魚饌為主,汁濃芡亮,香鮮微辣,注重本色,菜式豐富,筵席眾多,擅長蒸、煨、炸、燒、炒等烹調方法,民間肴饌以煨湯、蒸菜、肉糕、魚丸和米制品小吃為主體,具有滾、爛、鮮、醇、香、嫩、足七美,經濟實惠。名菜有清蒸武昌魚、排骨藕湯、紅菜苔炒臘肉、沔陽珍珠丸子、沔陽三蒸、黃陂三鮮、瓦罐煨雞、黃陂糖蒸肉、龍鳳配、三鮮豆皮、東坡餅等。
湘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個地方菜。是漢族飲食文化八大菜系之一。湘菜歷史悠久,早在漢朝就已經形成菜系,烹調技藝已有相當高的水平。湖南地處我國中南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越。湘西多山,盛產筍、蕈和山珍野味;湘東南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漁發達;湘西菜擅長香,酸,辣,具有濃郁的山鄉風味。著名菜肴有臘味合蒸、東安子雞、麻辣子雞、紅煨魚翅、湯泡肚、冰糖湘蓮、金錢魚等。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1949年-1958年:頒布共同綱領成立經濟協作區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3-08-30]
- 2. 河南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引用日期2014-07-13]
- 3. 湖北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引用日期2014-07-13]
- 4. 湖南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引用日期2014-07-13]
- 5. 豫黃介紹>基本情況 .河南黃河網[引用日期2014-07-20]
- 6. 流域概況 .淮河水利網[引用日期2014-08-06]
- 7. 國務院批轉國家標準總局等六個部門關于省、市、自治區排列順序請示報告的通知 .中國網.2006-08-08[引用日期2014-08-05]
- 8.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17-04-03]
- 9.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17-04-03]
- 10. “漢水橫沖”的武漢改革回望 .湖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06]
- 11. 檔案背后的湖北故事:34年前,武漢請來一位“洋廠長”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12-06]
- 12. 謝伏瞻到鄭州商品交易所調研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8-12-05]
- 13. 2006年4月15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18-12-06]
- 14.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批準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通知 .國家發改委[引用日期2018-12-06]
- 15. 武漢獲批全國首個交通樞紐研究試點城市 .商務部[引用日期2018-12-06]
- 16. 湖北省人民政府轉發國務院關于同意支持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批復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06]
- 17.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18-12-05]
- 18.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18-12-05]
- 19. 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負責人解讀《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 .國家發改委[引用日期2018-12-06]
- 20. 8個試驗區改革正發力 169項全面創新改革舉措全部啟動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12-06]
- 21. 《武漢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專項方案》印發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8-12-06]
- 22. 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批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05]
- 23. 李克強:跨境電商綜試區不是政策洼地而是制度高地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8-12-07]
- 24.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武漢上海重慶列為超大城市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12-04]
- 25.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18-12-07]
- 26.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央視網[引用日期2018-12-07]
- 27.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復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18-12-04]
- 28. 國家發改委復函要求武漢 以四大功能為支撐 加快建成國家中心城市 .湖北日報[引用日期2018-12-04]
- 29. 國務院關于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批復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05]
- 30.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18-12-05]
- 31. 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05]
- 32.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復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18-12-05]
- 33.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18-12-07]
- 34. 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05]
- 35. 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湖北) 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8-12-06]
- 36.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05]
- 37. 最新縣及縣以上行政區劃代碼(截止2013年8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官網.2014-01-17[引用日期2014-08-05]
- 38. 2017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河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03-17]
- 39. 2017年湖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湖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03-17]
- 40. 2017年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湖南省統計局[引用日期2018-03-17]
- 41.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4-08]
- 42. 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布局規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引用日期2017-03-30]
- 43. 鄭州地鐵1號線28日開通 建設者乘坐首發車(圖) .騰訊網.2013-12-30[引用日期2014-07-17]
- 44. 武漢地鐵集團簡介 .武漢地鐵集團[引用日期2018-12-06]
- 45. 7號線開通首日載客超20萬乘次 武漢地鐵通車里程全國第五 .湖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06]
- 46. 湖南首條地鐵今天開通 長沙挺進地鐵時代 .騰訊網.2014-04-29[引用日期2014-07-17]
- 47. “鄂菜”要改稱“楚菜” .長江網.2014年11月18日[引用日期2016-09-18]
- 收起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