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王永志(1932.11.17-),遼寧省昌圖縣人,航天技術專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開創者之一和學術技術帶頭人。 [1] 
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2]  1952年考入清華大學航空系(后因院系調整并入北航 [3]  ,1961年畢業于莫斯科航空學院導彈設計專業,1992年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1994年5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1]  2004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  2010年5月4日國際永久編號第46669號小行星命名為“王永志星”。
王永志長期致力于中國戰略導彈和運載火箭的總體設計與研制工作,參加和主持了6個導彈型號、2個運載火箭型號和“神舟”系列飛船的設計研制工作。王永志參與主持完成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主持了總體技術方案設計,組織了研制、試驗中的總體技術協調,提出了一系列推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跨越式發展的設計思路,正確處理了許多重大技術問題。 [4]  2017年6月12日,入選“八一勛章” 首批候選人名單。 [5] 
中文名
王永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遼寧省昌圖縣
出生日期
1932年11月17日
職    業
航天專家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莫斯科航空學院 [3] 
信    仰
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王永志人物經歷

編輯
王永志
王永志(10張)
1932年(中華民國二十一年)11月17日,王永志 [5]  生于遼寧省昌圖縣八面城鎮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7歲那年小學畢業,進入八路軍治下的昌北中學。由于學習成績連年優秀,初中畢業被保送到沈陽的東北實驗學校(遼寧省實驗中學的前身)就讀高中。 [2] 
1949年,初中畢業前王永志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由于出生農家,上中學時王永志最喜歡的課程是生物課。 [2] 
1952年,高中畢業,報考了清華大學航空系飛機設計專業。 [2]  后因為1952年院系調整并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3] 
1955年,到莫斯科航空學院飛行器設計系飛機設計專業學習。三年級時根據中蘇兩國政府的協議改學火箭導彈設計。 [2] 
1960年夏,在蘇聯米申院士的指導下,王永志的畢業論文選擇了洲際導彈設計,并以優秀的成績通過答辯,同時獲得了優秀生畢業文憑和工程師稱號。 [2] 
1961年,畢業于莫斯科航空學院,畢業后投身于我中第一種自行設計的火箭設計和研制工作,參加了多種火箭的設計和研制,先后擔任洲際火箭副總設計師,三種火箭總設計師,是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和研制總指揮, 曾任中國火箭研究院院長。 [6] 
1977年底,王永志在七機部規劃會議上提出對載人航天跟蹤研究的建議,并獲準他所在的第一設計部成立一個跟蹤研究小組。 [2] 
1978 年,王永志在第一設計部成立了以航天飛機為主要對象的跟蹤研究小組,并親自領導。這個專題研究組一直工作到1992年飛船工程開始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為止,為載人航天前期準備做了大量工作。 [2] 
1986年3月,國務院組織專家制定中國高技術發展計劃,王永志是200名參加者之一,并任其中一個論證組的組長。中央批準國家高技術(863)研究發展計劃后,王永志被聘為863國家高技術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7名成員之一。在首席科學家主持下,主要負責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和大型運載火箭的論證工作,參與擬制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藍圖。經過4年多的論證,專家委員會上報了《概念論證階段綜合報告》。 [2] 
1987年起,王永志作為“863”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成員,參與制定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藍圖。 [1] 
1991 年,調任航空航天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地地導彈系列總設計師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2] 
1992年1月,王永志被任命為載人航天工程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組組長,主持擬制了該工程七大系統的技術途徑和主要技術方案。 [1]  同年8-9月,王永志代表論證組先后向中央匯報了工程主要技術方案和“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均被肯定。工程立項后,王永志即被任命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他主持了工程方案設計、初樣研制、試(正)樣研制和無人飛行試驗,以及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技術工作,在總體技術方案制定、提出對各系統技術要求、關鍵技術攻關、重大問題處理等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 [1] 
1994 年,調往原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現解放軍總裝備部)繼續擔任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2] 
2010年5月4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先后發布公報通知國際社會,將國際永久編號第46669號小行星命名為“王永志星”。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協會第27屆年會在北京閉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任總設計師王永志被太空探索者協會授予水晶頭盔獎。 [7] 

王永志主要成就

編輯

王永志科學研究

20世紀60年代末,王永志參加了洲際導彈的研制工作,主持該型號總體設計室的工作,王永志參加了總體參數的確定、性能的分析計算、箭上各分系統的技術協調和參數的匹配,并擬制地面試驗和飛行試驗方案。加速洲際導彈研制進程的需要,首飛基本成功后,又主持提出了十項修改設計方案,這些方案的正確性在以后的試驗中均得到了驗證。此外他還協助總設計師制定出以現有導彈為原型改造成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技術方案并參與主持研制工作,使中國按時實現了發射返回式衛星的任務。 [2] 
20世紀70年代后期,中國開始研制第二代戰略導彈。王永志擔任了中國新一代戰略導彈的總設計師,主持制定了體現技術更新換代要求的總體技術方案。采在研制方法上,也有許多創新:確立了基本型、系列化發展的指導思想,在標準化、系列化上下功夫,在深入、系統地總結第一代導彈研制經驗的基礎上,親自撰寫了《設計守則》,下發至每個工程組。提出并組織制定了《電子元器件選用手冊》、《質量控制與標準化管理要求》和《可靠性指標分配與評定方法》等產品質量控制措施,以規范該型號的研制工作,攻克了許多關鍵技術,完成了該型號初樣階段的工作,經地面試驗考核達到了設計要求。 [2] 
20世紀80年代,王永志是第二代戰略火箭研制的主要技術帶頭人,在新型液體遠程和固體遠程兩種戰略火箭以及地地戰術火箭的研制中,為實現火箭技術更新換代做出了重要貢獻。20世紀80年代,他主持完成了長征二號E大推力捆綁火箭研制任務。研制時間僅為18個月,首次發射取得成功,使中國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一舉由2.5噸提高到9.2噸,實現了火箭技術的巨大突破。 [1] 

王永志主要論著

著作
序號人員作品時間
1王永志,王丹陽同步通信衛星的發射1997 [8] 
2王永志試論彈道導彈與運載火箭技術發展方向1987
3王永志以飛船技術為基礎組建空間實驗室的構想1991
論文
序號人員作品刊物時間
1王永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體設計體系的建立與實踐高科技產業的系統工程管理2003
2王永志實施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推動載人航天事業科學發展《載人航天》2011
3王永志中國載人航天的征程《今日電子》2008
4王永志世界載人航天全景掃描《科技潮》2006
5王永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設計與實踐中俄工程科技研討會2005
6王永志傳播航天知識,促進技術進步《航天器工程》2004
7王永志載人航天發展走向的思考中國科協學術年會大會特邀報告2004
8王永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體設計體系的建立與實踐高科技產業的系統工程管理,2003
9王永志載人航天是當代航天技術的前沿《科學世界》2003
10王永志錢學森在中國導彈航天事業中的科學成就錢學森科學貢獻暨學術思想研討會2001
11王永志加強工藝工作,保證發展戰略的實施《航天制造技術》1988

王永志社會任職

編輯
1961年回國以來一直從事航天技術工作,先后擔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總體設計室主任、總體設計部副主任、主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院長。曾任洲際火箭副總設計師、第二代液體戰略火箭總設計師、固體戰略火箭和地地戰術火箭總設計師和研制總指揮,長征二號E捆綁式運載火箭等型號總指揮,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地地火箭系列總設計師。 [1] 
國家人事部博士后管委會審議組成員。曾任中國宇航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宇航學會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1961-1977年,國防部五院一分院(七機部第一研究院)戰略導彈和運載火箭總體設計部總體設計組組長、總體設計室主任。 [2] 
1978-1980年,七機部第一研究院總體設計部副主任、主任。 [2] 
1980-1991年,七機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長、院長。 [2] 
1991-1994年,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 [2] 
1991年5月,航空航天部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 [2] 
1992-2007年,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6] 
2004年,擔任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院長。 [6] 

王永志獲獎記錄

編輯
所獲獎項
  • 2014-09-15    被太空探索者協會授予水晶頭盔獎[7]     (獲獎)    
  • 1999    獲解放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1]     (獲獎)    
  • 1997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兩項[1]     (獲獎)    
  • 1985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     (獲獎)    
  • 1978    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     (獲獎)    
榮譽稱號
  • 2017    “八一勛章”[5]     (提名)    
  • 2005    被中央軍委授予“載人航天功勛科學家”榮譽稱號[9]     (獲獎)    

王永志人物評價

編輯
他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開拓和進步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新華網評 [10] 
王永志是航天技術專家,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開創者之一和學術技術帶頭人。40多年來在中國戰略火箭、地地戰術火箭以及運載火箭的研制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特別是在載人航天工程中做出了重大貢獻。(共產黨網評 [1] 
在推動中國航天事業、特別是載人航天領域所做出的卓越貢獻。(科學技術部副部長侯建國 [11] 
幾十年來他長期致力于中國戰略導彈、運載火箭和載人航天工程的研制試驗工作,取得卓著成就。他銳意進取,大膽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推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和導彈、火箭技術跨越式發展的設計思想。為表彰王永志同志為中國戰略導彈、運載火箭的研制與發展,特別是為載人航天工程跨越式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王永志同志是實現中華民族飛天夢想的開拓者,是國防科研戰線上的一面旗幟。全軍和武警部隊要向王永志同志學習,學習他對黨、對人民、對祖國、對社會主義無限忠誠,將聰明才智奉獻給中國科學事業的高尚品德;學習他緊跟科技前沿,刻苦鉆研,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拼搏精神;學習他勤奮敬業,不圖名利,忘我工作的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為加速、推進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新的貢獻!(中央軍委評 [10] 
百度百科內容由網友共同編輯,如您發現自己的詞條內容不準確或不完善,歡迎使用本人詞條編輯服務(免費)參與修正。立即前往>>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
詞條標簽:
行業人物 科研人員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