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槨 讀音: guānguǒ 即棺材和套棺(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紅色棺槨亦作“ 棺郭 ”。 指的是裝殮尸體的器具,槨,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1]
- 中文名
- 棺槨
- 讀 音
- guānguǒ
- 含 義
- 棺材和套棺
- 出 自
- 《春秋繁露·服制》
棺槨釋義
編輯1、棺材和套棺(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紅色棺槨亦作“ 棺郭 ”。棺指的是裝殮尸體的器具,槨,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易·系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示例:
《隸釋·漢楚相孫叔敖碑》:“病甚臨卒,將無棺郭。”
宋 蘇軾《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棺槨十襲閟精圜,神光晝夜發層巔。”
2.泛指棺材。棺槨則顯示死者的地位。
示例:
《花月痕》第四三回:“ 贊甫 、 雨農 領著 穆升 ,照料衣衾棺槨,用的棺就是停放樓下那一口。”
3、棺材是一種統稱,棺槨則顯示死者的地位。棺材,亦稱壽棺,是盛載死尸的匣子,通常在葬禮中使用。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制造,最常見的以木制造。亦有以銅、石等制造的棺材。
棺槨棺槨制的形成
編輯古代表示死者身份和等級的棺葬制。棺即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槨,套在棺外的外棺。木棺出現于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至龍山文化已出現木槨,用于氏族中之頭領。
至周代,棺槨制度化,規定:天子棺槨四重,親身的棺稱椑,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稱地也,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稱屬,第四重稱大棺。帝后之外槨兩重,多用梓木,因而其棺槨又稱“梓宮”。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差分別為三重(有兕牛皮)、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又,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士大棺厚六寸,庶人之棺只準厚四寸,無槨。后世帝王、貴族、士大夫,基本沿用此制,然時也有逾制者。
《禮記.檀弓上》:“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也棺一;梓棺二。”詳孔穎達疏。
棺槨紅樓夢中提及
編輯在紅樓夢十三回”“可巧薛蟠來吊問,因見賈珍尋好板,便說道:“我們木店里有一副板,叫作什么檣木,出在潢海鐵網山上,作了棺材,萬年不壞.這還是當年先父帶來,原系義忠親王老千歲要的,因他壞了事,就不曾拿去。 現在還封在店內,也沒有人出價敢買。你若要,就抬來使罷。”賈珍聽說,喜之不盡,即命人抬來。大家看時,只見幫底皆厚八寸,紋若檳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如金玉。大家都奇異稱贊.賈珍笑問:"價值幾何?"薛蟠笑道:"拿一千兩銀子來,只怕也沒處買去.什么價不價,賞他們幾兩工錢就是了."賈珍聽說,忙謝不盡”中寫到“厚八寸”可見這是天子等級的棺槨!這也證明忠親王起碼是個準天子,也就是將來即位的皇太子。這里說他壞了事,也就是說被廢了。在一個也看出秦可卿不是一般的人,能用天子級別的棺槨!起碼可以說明她和廢太子有什么關系才能用這個棺槨!
- 參考資料
-
- 1. 棺槨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7]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