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
金翅鳥(神話形象)一般指迦樓羅(印度神話中的一種巨鳥)
迦樓羅是古印度神話傳說中記載的一種巨型神鳥,在印度教中是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濕奴的坐騎,而在佛教中則位列于天龍八部之一。專食龍族——其實是那迦蛇族(Naga)佛教徒為了貼近中國文化而把古印度神話中的蛇族翻譯為龍族,如清邁雙龍寺便是一例,其“龍”無爪,實則為蛇也,并非龍。
[1]
而在有些不明事理的人將迦樓羅食蛇習性強加到鯤鵬身上,鯤鵬的鵬鳥形象融合到迦樓羅身上,將迦樓羅與鯤鵬大鵬等形象混淆后,大鵬金翅鳥這一古來未有的形象由此誕生,實際上兩者屬性完全相反。
而由于古代受格義風氣的盛行,佛教徒翻譯經典時不明就里,便將迦樓羅翻譯成金翅大鵬或大鵬金翅更進一步加劇這一錯誤,實為只知其表象而不知其本源。
- 中文名
- 迦樓羅
- 外文名
- Garuda
- 別 名
- 迦留羅、迦樓陀、加魯達
- 來 源
- 印度神話
- 漢 譯
- 金翅鳥
- 原 型
- 蛇雕
- 意 譯
- 羽毛美麗者
迦樓羅形象
編輯迦樓羅金翅鳥分為四種:化生、濕生、胎生、卵生?;葮橇_最為強大,其次是濕生迦樓羅,再次是胎生迦樓羅,最后是卵生迦樓羅。天下有無數迦樓羅金翅鳥,由威德、大身、大滿、如意四大迦樓羅王統領。
一般來說,迦樓羅以人面鳥身、鳥面人身或全鳥身形像出現。 [1]
一般來說,迦樓羅以人面鳥身、鳥面人身或全鳥身形像出現。 [1]
人面鳥身形
其身肚臍以上如天王形,只有嘴如鷹喙,綠色,面呈忿怒形,露牙齒。肚臍以下是鷹的形象。頭戴尖頂寶冠,雙發披肩,身披瓔珞天衣,手戴環釧,通身金色。身后兩翅紅色,向外展開,其尾下垂,散開。泰國國徽上的迦樓羅就是此形象。
鳥面人身形
在中國中原地區的佛教寺廟中,迦樓羅常常以觀世音化身之一的身份,出現在供奉觀音的圓通寶殿中,全身白袍,人形,唯面部尖喙,仍是鷹形。
全鳥形
在中國西南地區,迦樓羅往往以金雞形象出現,立于塔頂。另外,印度尼西亞也以迦樓羅為國徽,也是全鳥形象。
[4]
迦樓羅起源
編輯迦樓羅是古代世界性的巨鳥崇拜在印度地區的體現阿拉伯的Roc,中國的大鵬,印第安人的雷鳥等等。
釋名中寫道:“迦樓羅”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莊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娜迦為食?!卞葮橇_每天要吃一條娜迦王及五百條毒蛇。等他臨終時,無法進食,上下翻飛七次后,飛往金剛輪山,全身自焚,只剩一個純青琉璃心,值得注意的是,佛教所謂的龍族其實是那迦蛇族(Naga),佛教徒為了貼近中國文化而把古印度神話中的蛇族翻譯為龍族,如清邁雙龍寺便是一例,其“龍”無爪,實則為蛇也,并非龍。
[2]
迦樓羅傳說
編輯迦樓羅印度教
按照印度教的神話傳說,迦樓羅是大神毗濕奴的坐騎,屬次級神,據說其形象為半人半鳥,生有鷹首、利爪和喙,身軀和四肢則與人無異。傳說迦樓羅乃太陽神蘇利耶的御者阿盧那之弟。迦樓羅之母受其夫的另一個妻室和其子眾那迦的奴役。眾那迦要求迦樓羅為他們取來長生不老的甘露作為釋放其母的條件。在東南亞,迦樓羅是忠心的象征。
迦樓羅佛教
按照《妙法蓮華經》等佛經的說法,迦樓羅是護持佛的天龍八部之一,有種種莊嚴寶像,金身,頭生如意珠,鳴聲悲苦,每天吞食一條娜迦和五百條毒蛇,隨著體內毒氣聚集,迦樓羅最后無法進食,上下翻飛七次后,飛往金剛輪山,毒氣發作,全身自焚,只剩一個純青琉璃心。
據《舍利弗問經》所說:“迦婁羅神者。先修大舍。常有高心。以倰于物。故受今身?!?/div>
迦樓羅藏傳佛教
相傳昔日烏金蓮花生大士來到藏地后降伏了大部分妖魔鬼怪,桑耶不變自成宮殿剛剛竣工時,蓮師想觀察是否還有未調伏的鬼神,結果發現除了娜迦以外的所有鬼神都已調伏了,娜迦的身體已被調伏正在幫助建造經堂,語言也已被調伏而依教奉行,然而娜迦的心卻未被調伏,仍在伺機制造各種違緣。
蓮師在桑耶青普地方小住七日,以等持力擊中它們的要害,以致娜迦無法堪忍,化為十三個騎白馬的白人去國王赤松德贊前呈稟:“大王,請您向蓮師求求情,放松我們一點吧,需要的木料我們可以供奉?!碑敃r正趕上建造數多經堂木料不足,于是國王赤松德贊立即親自趕往蓮師前,結果沒有見到蓮師,卻看見一只紅色的迦樓羅擒著兩條娜迦王,嘴叼著,爪抓著,那兩條娜迦發出刺耳的叫聲。
國王頂禮后說:“請上師慈悲放松,有一個悉地。”蓮師立即松開娜迦,漸漸現出自己的本面,問:“是什么悉地呢?”“是木料的悉地?!薄叭绻{伏了娜迦的心,那么會獲得比木料更大的悉地,遺憾的是,卻沒有成功,如此會導致未來流行各種各樣的疫病?!睘榱嘶謴途壠稹⒗婧蟠娚?,應法王赤松德贊祈請,蓮師造了許多迦樓羅修法,隨后伏藏在金剛磐巖、吉祥湖或堅固的寶篋中,并授記:“到時間、緣起具足由化身的伏藏大師開取而利益眾生。”
迦樓羅影響
編輯迦樓羅崇拜隨著印度教和佛教的傳播,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都有很大的影響。人們把迦樓羅當作力量的象征加以崇拜(如泰國、印尼)。
迦樓羅佛教八部眾
編輯迦樓羅提婆
佛教中,天神地位并非至高無上,只不過比人能受到更大更長久的福報而已,被稱作提婆。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天神也是要死的。天神臨死時有五種癥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或者說是“玉子離散”),這就是所謂的“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著名的大梵天(原為婆羅門教的創世神)、帝釋天(眾神的領袖,原為雷雨神兼戰神)、多聞天、持國天、增長天、廣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共33重天。
迦樓羅娜迦
那迦,是護衛佛法的有功之臣,專司興云降雨。在佛經里,娜迦擁有大量的珠寶,是海里的富豪。古印度人很尊敬龍,認為水中生物以娜迦的力氣為最大,下雨是娜迦從海中取水而灑下人間的。
迦樓羅夜叉
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一種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迦樓羅乾闥婆
在印度神話中,乾闥婆是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身上發出香氣的神,熟諳并揭示上天的奧秘和圣理,被視為太陽光焰的化身。相傳,是服侍帝釋天的樂神之一,他們為天神備制蘇摩酒。
迦樓羅阿修羅
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惡神。佛教經籍稱阿修羅為“非天”或“劣天”,意思是無端挑起戰爭,男極丑女極美,他與鬼蜮有相似之處,卻不是鬼蜮;他與人一樣有七情六欲,卻不是人。他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又極端丑惡的怪物。據佛教傳說,阿修羅與帝釋天是冤家對頭,總是互相爭斗不休。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天族有美食而無美女,所以互相嫉妒搶奪,最后阿修羅族戰敗被逐出天界,居于彌盧山洞窟中。
[3]
迦樓羅迦樓羅
迦樓羅居住在四大洲的大樹上,渾身金光閃閃。平時靠捕食龍為食。據說迦樓羅飯量極大,每天要吃掉一條大龍王和五百條小龍。吃飽了就飛回樹上睡覺,等他臨終時,大龍小龍一起吐出毒焰,出于食品安全的考慮不能再吃。饑腸轆轆的迦樓羅在天空上下翻飛七次之后,便落到金剛輪山頂上。這時他一生所吃的龍的毒素一起發作,迦樓羅也因此自焚而死,身體化為灰燼,只剩一顆心臟被火煅燒成為純青琉璃色的寶珠,成為天神們喜愛的飾物。
[2]
迦樓羅緊那羅
也被稱為歌神、歌樂神、音樂天。原為印度神話中的神仙,后被佛教吸收為天龍八部中的歌神。據《羅摩衍那》所述,為人軀馬首,或馬軀人首,又說為人首鳥軀。據《華嚴經 探玄記 卷二》載,緊那羅外形像人,但頭頂長一角,人見人疑,故也稱為疑人、疑神。緊那羅擁有美妙的歌喉,還善于舞蹈,是帝釋天的執法樂神。佛教畫作中,緊那羅通常膝上安放橫鼓或兩個豎鼓,作擊鼓演奏法樂之勢。
迦樓羅摩呼羅迦
大蟒神,人身蛇頭.善于演奏樂器,同時也力大無比,該神原本是腹行類,但由于其智力較低而無知,反而能得道挽回前因,擺脫腹行類的命運,脫胎換骨成為神祇。
《維摩經略疏》卷二云摩侯羅伽,此是蟒神,亦云地龍,無足腹行神,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毀戒邪諂,多嗔少施,貪嗜酒肉,戒緩墮鬼神,多嗔蟲入其身而唼食之。’此以摩侯羅伽為無足、腹行之蟒神。《舍利弗問經》云:“摩睺羅伽神者。布施護法性好嗔恚。故受今身?!?/div>
神話人物
,
社會
,
宗教人物
,
宗教
,
人物
- 參考資料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