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于1994年6月設立。
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chǎn)生,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學技術水平和在國際上享有良好聲譽,對中國工程科學技術事業(yè)發(fā)展作出貢獻或在促進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國際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國籍專家、學者,可被提名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1] 
據(jù)2019年3月中國工程院官網(wǎng)顯示,中國工程院院士共有857人,包括資深院士403人;另有外籍院士65人。已故院士213人、已故外籍院士17人。 [2] 
中文名
中國工程院院士
屬    性
中國工程科學技術方面最高學術稱號
終身榮譽
設立時間
1994年
設立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評選周期
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

中國工程院院士歷史沿革

編輯
1994年6月3—8日,中國工程院成立暨首屆院士大會在北京舉行,和中國科學院第七次院士大會同時召開。 [3] 
1995年7月11—14日,中國工程院第二次院士大會在北京舉行。
1996年6月3—7日,中國工程院第三次院士大會與中國科學院第八次院士大會在北京同時舉行,選舉產(chǎn)生了中國工程院首批外籍院士。會議決定,今后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均在雙年6月份的第一個星期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會同期舉行。
1998年6月1日,中國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7月1日起,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實行“資深院士”制度。
院士大會 院士大會
2000年6月5—9日,中國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
2002年5月28日—6月1日,中國工程院第六次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
2004年6月2日,中國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會在北京開幕。
2006年6月5日,中國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會在北京開幕。
2008年6月23——27日,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
2010年6月7—11日,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
2012年6月11日,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在北京開幕。
2014年6月9—13日,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
2016年5月30日—6月2日,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與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一道召開。
2018年5月28日—6月1日,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 [4] 

中國工程院院士項目設置

編輯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學技術水平和在國際上享有良好聲譽,對中國工程科學技術事業(yè)發(fā)展
作出貢獻或在促進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國際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國籍專家、學者 [1] 

中國工程院院士組織流程

編輯

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組織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可通過兩種途徑提名:1.中國工程院院士直接提名候選人;2.中國工程院委托有關學術團體,按規(guī)定程序推薦并經(jīng)過遴選,提名候選人。對居住在中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和臺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的提名,按第一種途徑進行。不受理本人申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對候選人的評審和初選由各學部組織院士進行。初選時,實行差額、無記名投票。參加投票的院士人數(shù)不少于該學部有投票權院士人數(shù)的三分之二,選舉有效;獲得贊同票不少于投票院士人數(shù)三分之二的候選人,按該學部應選名額通過初選。
各學部初選結(jié)果經(jīng)主席團審議并確定終選候選人名單后,提交全院有投票權院士進行投票終選。終選采取等額選舉,參加選舉的院士須超過全院有投票權院士人數(shù)的二分之一,選舉有效,獲得投票院士半數(shù)以上贊成的候選人當選。
選舉結(jié)果經(jīng)主席團審議批準,書面向全體院士通報并正式公布。 [1]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增選與中國國內(nèi)院士增選同期進行。
外籍院士候選人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提名。
外籍院士正式候選人,由院主席團經(jīng)過討論并實行無記名投票確定。
外籍院士由全體院士會議實行無記名投票選舉產(chǎn)生。參加投票的院士人數(shù)超過全院有投票權院士人數(shù)的二分之一,選舉有效;獲得投票院士半數(shù)以上贊成的候選人當選。 [1] 

中國工程院院士標準條件

在中國工程科學技術方面作出重大的、創(chuàng)造性的成就和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國國籍的高級工程師、研究員、教授或具有同等職稱的專家,可被提名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學技術水平和在國際上享有良好聲譽,對中國工程科學技術事業(yè)發(fā)展作出貢獻或在促進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國際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國籍專家、學者,可被提名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外籍院士如取得了中國國籍,可按程序轉(zhuǎn)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并享有同等義務、權利及有關待遇。 [1] 

中國工程院院士放棄撤銷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三條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其公民具有雙重國籍的規(guī)定,中國工程院院士加入外國國籍后,即為自動放棄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
當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個人行為違反科學道德或品行不端,嚴重影響院士群體和工程院聲譽時,應勸其放棄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當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個人行為涉及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時,或涉及喪失科學道德,背離了院士標準時,應撤銷其院士稱號。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如出現(xiàn)嚴重的科學道德或危害中國國家利益等問題,由主席團審議,撤銷其外籍院士稱號。
中國工程院院士本人提出辭去院士稱號的辭呈,經(jīng)主席團審查認可后生效,并通報全體院士。 [1] 

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情況

編輯

中國工程院院士首批院士

1994年3月初,由中國工程院籌備領導小組召開全體會議,以差額無記名預投票和正式投票,遴選出首批擬聘中國工程院院士66名。同時,中國工程院籌備領導小組委托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經(jīng)過各學部醞釀、協(xié)商后,由學部主席團和工程院籌備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先后審議、表決通過,確定30名工程技術背景比較強、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一并列入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的擬聘名單。以上兩部份共96名,經(jīng)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在1994年6月中國工程院成立暨首屆院士大會上予以公布,以中國工程院名義聘任。 [3] 

中國工程院院士院士增選

據(jù)2018年9月中國工程院官網(wǎng)顯示,中國工程院院士共有868人,其中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124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124人,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109人,能源與礦業(yè)工程學部118人,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108人,環(huán)境與輕紡工程學部55人,農(nóng)業(yè)學部77人,醫(yī)藥衛(wèi)生學部120人,工程管理學部33人;院士中,包括資深院士391人。另外擁有外籍院士65人。已故院士202人、已故外籍院士17人。
年份中國工程院院士
外籍
院士
(年)總數(shù)
機械
與運
載工
程學
信息
與電
子工
程學
化工、
冶金與
材料工
程學部
能源
與礦
業(yè)工
程學
土木、
水利與
建筑工
程學部
環(huán)境
與輕
紡工
程學
農(nóng)業(yè)
學部
醫(yī)藥
衛(wèi)生
學部
工程
管理
學部
總數(shù)
199496192316131312------
199521630363129283230----
19962000000020--7
199711616191516161717--0
199911315171515161817--0
200181111181111121257
200358977898734
200550756877736
2007335233435623
2009484366667736
2011548676746736
2013517747654746
2015709898869768
20176798978687518 [5] 

中國工程院院士院士名單

編輯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體院士名單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122人)
資深院士: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124人)
資深院士: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107人)
資深院士:
能源與礦業(yè)工程學部(117人)
資深院士:
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105人)
資深院士:
環(huán)境與輕紡工程學部(55人)
資深院士:
農(nóng)業(yè)學部(77人)
資深院士:
醫(yī)藥衛(wèi)生學部(117人)
資深院士:
工程管理學部(33人)
資深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

(65人)
序號姓名年齡國籍當選年專業(yè)
1貝聿銘101美國1996建筑設計、城市設計
2蒂奧萊83法國1998基因的分子生物學、乙型肝炎
3薩馬桑達蘭79美國1998礦物加工、膠體與界面
4施敏82美國1998微電子、半導體器件物理
5巴丘卡耶夫80俄羅斯1998航天動力學
6羅依茲曼89美國2000分子生物學與腫瘤學
7鄧文中80美國2000土木工程
8普賴斯75英國2000船舶工程、船舶力學
9何毓琦84美國2000自動控制理論與工程
10雅克·剛91法國2001醫(yī)學(血液學)
11弗斯貝格75瑞典2001礦物加工
12黃煦濤82美國2001計算機(圖象處理)
13藤島昭76日本2003光電化學
14何大一66美國2003臨床病毒學
15布魯斯80英國2005電子學
16劉錦川80美國2005材料科學與工程
17大村智83日本2005藥學
18沃爾夫78美國2005計算機
19古里亞耶夫83俄羅斯2005信息與電子
20黃鍔80美國2007數(shù)據(jù)分析,物理海洋學
21奧德馬格努斯·福爾廷森74挪威2007船舶與海洋工程
22郭位67美國2007工業(yè)工程(系統(tǒng)可靠性)
23科林·布萊克默74英國2009神經(jīng)科學
24楊祖佑78美國2009航空航天
25范良士71美國2009化學工程
26羅杰·瑞迪81美國2009計算機科學
27夏蘇魯82美國2009土木工程、材料科學、結(jié)構工程
28巴里·J·馬歇爾67澳大利亞2011臨床微生物學
29愛德華·F·克勞利64美國2011航空航天
30弗雷德·塞泊66美國、德國2011結(jié)構工程、土木工程抗災與防護工程
31霍寧博73美國2011公共衛(wèi)生政策學
32小泉英明71日本2011工程、物理、神經(jīng)科學
33杰夫里·華茲華斯68美國2011材料科學與工程
34汪正平71美國2013電子封裝材料
35王存玉55美國2013口腔醫(yī)學、分子信號和轉(zhuǎn)化醫(yī)學
36李澤元72美國2013電氣工程
37約翰·查爾斯·科瑞譚登68美國2013環(huán)境工程
38培萊彬·特恩卓普·彼德森77丹麥2013機械與運載
39羅賓·巴特哈姆77澳大利亞2013化學工程
40埃羅斯瓦米·波爾拉74美國2015無線通信電子工程
41牟德81美國2015機械工程
42加圖·洛朗森59美國2015化學及材料工程、骨科
43裴正康67美國2015生命科學兒童癌癥
44赫伯特·芒76奧地利2015結(jié)構工程與計算力學
45伊恩·大衛(wèi)·克拉吉69英國2015土木工程
46楊祖保76美國2015環(huán)境工程
47李文沅72加拿大2015電氣工程
48哈桑·卡雷姆70美國2017土木工程
49余艾冰55澳大利亞2017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
50比爾·蓋茨62美國2017信息與能源工程管理
51安道琳66英國2017機械/航空工程
52唐納德·格里爾遜72英國2017生物學
53李凱64美國2017計算機科學
54雷歐·拉斐爾·萊夫68美國2017電氣工程(半導體領域 )
55梅納赫姆·埃利梅萊赫63美國2017環(huán)境工程
56邁克爾·霍夫曼71美國2017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
57顧敏58澳大利亞2017光學工程
58尼古拉斯·佩帕斯70美國2017生物材料、化學工程
59尼古拉斯·羅伯特·萊蒙60英國2017醫(yī)學
60胡仕新54美國2017機械與運載工程
61松采夫·康斯坦丁·亞歷山德羅維奇68俄羅斯2017材料科學
62史提芬·博伊德60美國2017計算機科學
63田村幸雄71日本2017土木工程
64韋伯斯特·卡維尼67美國2017腫瘤學
65米耀榮72澳大利亞2017工程力學 [6] 

中國工程院院士義務和權利

編輯
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事業(yè),遵守《中國工程院章程》;積極促進工程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fā)和應用,努力創(chuàng)新,不斷作出成績;提倡科學精神,維護科學道德,發(fā)揚優(yōu)良學風,起表率作用;積極培養(yǎng)人才,推動工程科學技術隊伍建設;參加工程院及學部的活動,承擔工程院及學部組織的咨詢、評議任務,促進工程科學技術與國民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相結(jié)合。對國家工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決策有建議權;對院士候選人和外籍院士候選人有提名權;在院士會議上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享受有關待遇。
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參加院士會議及咨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對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發(fā)展和中國工程院工作有建議權;可應邀出席中國工程院及學部組織的有關會議和學術活動,可獲得中國工程院贈送的出版物。外籍院士不參加選舉活動。 [1] 

中國工程院院士社會評價

編輯
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 [7] 
作為學術帶頭人和青年科學家的引路人,絕大多數(shù)院士無論是學術還是學風,都堪稱典范。尤其是隨著近些年院士隊伍年輕化,一些認為院士只是學術“偶像”的說法,并不完全符合實際。即使不再承擔具體科研任務的很多院士,也都發(fā)揮著國家智力和思想庫的作用。人民日報 [8] 
“院士是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的一員。”“近年來對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認識出現(xiàn)了嚴重的誤區(qū), 在某種程度上院士成為某些單位的‘學術資源’,或是某些單位領導的‘業(yè)績’。”(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莊輝曾溢滔秦伯益,2011年5月31日) [9] 

中國工程院院士院士軼事

編輯
  • 停止院士資格
周國泰,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5年10月21日,因腐敗問題落馬,后被停止中國工程院院士資格。
李寧,2008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5年1月17日,被停止中國工程院院士資格。
孟偉,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7年11月14日,被停止中國工程院院士資格。 [10] 
  • “高官高管”院士現(xiàn)象
2013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中,候選名單出現(xiàn)了不少現(xiàn)任或前任“高官高管”,引起了廣泛關注。實際上,中國工程院早有明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首先必須是科學家”、“這一標準對所有的被提名人一視同仁,不管是對高級干部、企業(yè)老總,還是對沒有行政級別的科研人員”。
院士增選之所以為公眾關注,確實反映了學術界和科研生態(tài)圈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涉及院士的學術腐敗、壟斷學術資源的學霸問題,以及近些年來院士增選中出現(xiàn)的個人拉票、單位助選等不良風氣。中國工程院曾發(fā)布公開信,對新的院士增選過程出現(xiàn)的拉票、助選現(xiàn)象進行警告。 [8] 
  • 增選名單可能“泄露”
2011年12月8日上午,中國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選結(jié)果“出爐”,54名杰出工程科技工作者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而在1個月前,已經(jīng)有網(wǎng)友公布33位新院士的名單,其中32位“命中”,因此工程院新院士名單可能提前“泄密”。
工程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國務院還沒有批復以前,工程院是不會提前公布或者通知院士的,網(wǎng)絡上的名單可能是通過院士本人了解到的。網(wǎng)絡上的這份33人名單和最終的54人名單相比,顯然是不完全名單,說明“是非正式的途徑獲得,不符合規(guī)定”。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
詞條標簽:
科學家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