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火山隧道設計為單線隧道,隧道最大埋深100米,最小埋深8米,進出口均設計有明洞,進口35米,出口23米,洞門形式采用斜切式結構,隧道結構為復合式襯砌,采用5層先后施作的隧道支護襯砌結構形式。
隧道所處風火山埡口高寒缺氧、氣溫低、晝夜溫差大。海拔4905米,年均氣溫零下7℃,寒季最低氣溫達零下41℃,空氣中氧氣含量只有內地的50%左右,被喻為“生命禁區”。隧道洞身全部位于凍土、凍巖中,地質巖層復雜,集冰凍土、富冰凍土、裂隙冰、泥砂巖等惡劣地質于一體,土質嚴密而混雜。
風火山隧道是青藏鐵路重點控制工程,于2001年10月18日開工建設,2002年10月19日勝利貫通,標志著青藏鐵路建設攻堅戰取得重要進展。
- 中文名稱
- 風火山隧道
- 地理位置
- 青藏
- 占地面積
- 10000平方
- 開放時間
- 24小時
- 景點級別
- AAA級
- 門票價格
- 300元
- 開工時間
- 2001年
- 海 拔
- 4905 米
風火山隧道建設歷史
編輯2002年10月19日,風火山隧道貫通。
2003年7月,風火山隧道竣工。
2006年7月,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營運,風火山隧道正式通車。
風火山隧道建設難題
編輯風火山隧道成功突破高原凍土技術難題,在國家科技部等單位組織的評選活動中,被為“2002年公眾關注的中國十大科技事件”之一,同時也被稱為世界上最長的“凍土隧道”之一。它被稱為世界上線路最長、海拔最高、穿越凍土里程最長的高原鐵路。
風火山隧道建造過程

風火山隧道(7張)
風火山隧道重點突破
為了攻克高原凍土施工難題,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成立了由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等為成員單位的科技攻關領導小組,中鐵二十局指揮部成立了以指揮長為組長的攻關小組,與鐵道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凍土研究所、西南交大等單位聯合攻關,先后在高原凍土隧道設計和施工中,研制、使用了適應凍土隧道施工的低溫早強混凝土,采用了防水、保溫等新技術和新工藝,攻克了淺埋凍土隧道進洞,冰巖光爆等技術難關,掌握了高原凍土路基和隧道施工的有效辦法。
風火山隧道積極探索
因為風火山隧道淺埋層較長,為避免發生塌方,他們針對不同地質的噴護和支護提出了工法方案。在富冰凍土地段,采用大管棚加小管棚的雙層超前超強支護法,利用中空錨桿和加溫后的水泥漿錨注,使圍巖上層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環境。同時,實行“弱爆破,快支護、快初襯”,安全通過富冰凍土區段。并對裂隙冰地質采用“先搶格柵架,快焊鋼筋網,邊焊邊噴護”方法,取得良好效果。還對融凍泥巖地質采取“用水玻璃進行雙液注漿,首先穩定山體結構,待水玻璃與水泥漿凝固后,再進行謹慎開挖”,很快制止了融凍泥巖的塌落,保證了施工的正常進行。
風火山隧道重視質量
他們貫徹“開工必優、一次成優、全面創優”的方針,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100%,優良率達到90%以上,減少了質量通病,未發生一起等級安全責任事故。還先后購進了400余臺(套)一流的高原施工機械,實現了機械化作業,大大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加快了隧道施工的進度。
風火山隧道隧道施工
編輯
風火山隧道施工現場(2張)
風火山隧道施工設計
風火山高原凍土隧道設計和施工中,研制、使用了適應凍土隧道施工的低溫早強混凝土。采用了防水、保溫等新技術和新工藝,攻克了淺埋凍土隧道進洞,冰巖光爆等技術難關,掌握了高原凍土路基和隧道施工的有效辦法,使之達到了國內外凍土隧道施工的領先水平。在風火山不良地質地區打隧道,關鍵是解決圍巖熱融問題。施工單位把攻克飽冰凍土地質施工作為首選目標,并借鑒國內外凍土隧道施工的經驗,研制、投產了兩臺特大型隧道空調機組,形成洞內空氣冷凍室和冷氣空調室,把洞內溫度控制在±5℃以內,從而解決了不同凍土地質條件下的熱融問題,為確保工程順利進展探索出了新路。先后購進了400余臺(套)一流的高原施工機械,實現了機械化作業,大大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風火山隧道是青藏線上淺埋層最長的隧道,為避免出現塌方,針對不同地質的噴護和支護提出了一攬子工法方案。在富冰凍土地段,采用大管棚加小管棚的雙層超前超強支護法,利用中空錨桿和加溫后的水泥漿錨注,使圍巖上層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環境。同時,實行“弱爆破,快支護、快初襯”,使富冰凍土區段得以安全通過。對裂隙冰地質,采用“先搶格柵架,快焊鋼筋網,邊焊邊噴護”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對融凍泥巖地質,采取“用水玻璃進行雙液注漿,首先穩定山體結構,待水玻璃與水泥漿凝固后,再進行謹慎開挖”,很快就制止了融凍泥巖的塌落,保證了施工的正常進行。
風火山隧道科技創新
1、高原多年凍土隧道施工制氧、供氧技術。研制建成的風火山隧道制氧站,氧氣產量大于20m3/h,氧氣濃度達到92%以上;提出了隧道掌子面彌散式供氧和隧道氧吧車供氧的新方法。
2、研制了SDTK-100型高原隧道專用空調機組使隧道內的溫度控制在±5℃之間,保證了掌子面的凍土熱擾穩定及混凝土施工質量。
3、首次研究了高原多年富冰凍土、凍巖條件下隧道濕噴混凝土施工技術及工藝,研制了低溫早強抗凍復合型速凝劑,使噴砼在負溫下迅速凝結硬化,達到抗凍臨界強度。
4、研究總結了多年富冰凍土淺埋段開挖、支護成洞施工技術。
5、首次采用“防水板+隔熱層+防水保護層”的防水、保溫結構形式,沿隧道全長全斷面鋪設,形成隧道二次襯砌完全和地層隔離;保溫復合結構的“無釘法鋪設”施工新工藝,確保風火山隧道不滲、不漏。

海拔4900多米的風火山隧道(9張)
7、首次研究了高原多年凍土隧道施工機械設備的選型、合理配套技術及維修保養方法,為風火山隧道的順利建成提供了保障。
8、通過對溫度、壓力、變形、凍融圈等施工信息的監測,根據數據指導施工,保證風火山隧道施工質量控制,提出了一套高原多年凍土隧道信息化施工方法及工藝。
9、首次采用鹽水水炮泥封堵炮孔的技術措施,達到降低工作面溫度和降塵的效果,測試分析,在凍土邊坡中的最大爆破振動速度控制在2~5cm/s為宜,在隧道掘進中對圍巖最大爆破振動速度控制在5~10cm/s為宜。
風火山隧道施工保障
編輯風火山隧道施工隊伍
風火山隧道位于海拔5000米以上的風火山上,全長1338米,全部位于多年凍土帶以內,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凍土區最長的高原永久凍土隧道,有“世界第一高隧”之稱。風火山地區氣候環境極為惡劣,年平均氣溫零下7攝氏度,最低氣溫達零下40攝氏度,空氣中氧分壓僅相當于海平面的50%。風火山隧道施工條件極其困難,主要是面臨著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級施工難題。
來自中鐵二十局的300多名建設者,首先要面對高海拔地區高寒缺氧、氣候惡劣等嚴峻考驗。據中鐵二十局青藏鐵路工地醫院院長丁守全介紹,為解決高原缺氧問題,他們建起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醫用制氧站,在隧道施工中,對洞內掘進撐子面創新性地進行了彌漫式供氧,使洞內氧含量提高,解決了高原施工低壓缺氧的難題。
風火山隧道開始施工。由于特殊的地質條件,克服凍土地域施工成為首要難題。建設者們先后攻克了含土冰層、飽冰凍土、富冰凍土、裂隙冰以及不良巖層等難題,并相繼解決了衛生保障、環境保護、施工用氧等一系列難題,保證了施工的順利進行。
風火山隧道三級衛保
風火山隧道內空氣非常稀薄,嚴重缺少氧氣,即使工作人員都帶著氧氣罐,還是不夠用,杯水車薪。為確保隊伍上得去、站得穩、打得贏,他們從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技術難度、物資設備、醫療衛生等多方面保障出發。先后投入資金組建了擁有高壓氧倉、B超等先進醫療設備的“工地醫院”和9個基層工地衛生所,配備醫護人員34名,另外還預備格爾木等城市的大醫院為后盾,形成了健全的三級衛生保障網絡。
風火山隧道獲得獎項
編輯2002年度中國大陸公眾關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之一。
200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風火山隧道世界紀錄
編輯海拔最高的鐵路隧道:風火山隧道位于青藏鐵路的4,905米(16,092英尺)處,途經中國青藏高原。 它長1,338米(4,390英尺),建于2001年10月18日至2003年9月30日。(吉尼斯)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青藏鐵路風火山隧道換無縫鋼軌 列車照開 .人民網.2015-07-19[引用日期2015-07-29]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