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缺少信息欄,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技術體系指社會中各種技術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系、按一定目的、一定結構方式組成的技術整體。技術體系是科技生產力的一種具體形式。如煉鋼技術同與其聯系的煉鐵技術、選礦技術、采礦技術及冶金機械設備制造等技術組成的技術整體。技術體系受自然規律和社會因素的制約。技術與技術之間的聯系、作用受自然規律的影響,例如煉鋼,不但要掌握煉鋼技術,還要掌握能源、信息、機械生產等一系列的準備技術,即各專業技術之間存在廣泛的聯系。同時各項技術之間的聯系又受到社會因素制約,因時代、地理、國家的不同,技術之間的聯系方式便不同,如從能源技術與其他技術之間的聯系看,有水力、煤、石油等能源與其他技術之間的聯系,也有原子能、太陽能與其他技術的聯系。所以在現實社會中,技術體系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縱橫交錯的立體網絡結構。
技術體系技術結構
編輯“技術體系”概念與“技術結構”概念密切相關,技術體系是一種宏觀的、社會性的整體技術結構。要理解技術體系,需要先說明技術系統的概念。技術系統和技術體系的英文譯名都是technological system,如果從各種技術之間的聯系這個意義上理解,具有相似含義,但在實際使用中,兩者還是有較大差別的。
[1]
一般的,我們把從工程學或工藝學角度出發,與同一類自然規律及改造自然規律有關的相互聯系的技術整體稱為技術系統。例如水力發電技術系統就是利用水的勢能變為電能的技術過程,它由水壩建筑、水輪裝置和發電設備三種主要技術相互聯系組合成為一個技術系統。技術系統是由技術要素組成的,不同的技術要素和技術要素的不同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技術系統。例如,勞動力、勞動對象、勞動工具三種技術要素組合可以形成經濟學技術系統;價值、情報、生產、使用等要素組合可以形成社會學技術系統;主體、工具、控制、動力、材料等要素組合可以形成工程技術系統。由于技術要素的多樣性和組合構成的復雜性,就產生了技術系統的復雜性。弄清技術系統及其組成要素的相互關系,有助于揭示技術的內在機制、結構和功能,掌握技術發展的內在規律,為技術規劃和技術開發提供理論指導。
技術不但具有自然屬性,還具有社會屬性,因此技術之間的聯系不可能僅僅是按自然規律建立起來的。這樣,我們就需要從自然規律和社會條件兩個方面出發考察技術之間的關系,并把各種技術在自然規律和社會因素共同制約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結構和功能的技術系統,稱之為技術體系。技術體系是技術在社會中現實存在的方式,它超出了單一工程學或工藝學的范圍,把技術之間的聯系同時放到社會條件下加以考察。一項新的技術發明產生后,能否在生產中加以應用,并與已有的技術聯系起來構成新的技術體系,除發明自身具有實用性外,還要有一系列其他的技術條件,如與之相應的新材料、新工藝、新動力和新知識等物質上和知識上的前提。但這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有社會價值觀念、文化基礎、經濟關系等各種條件的配合。
技術體系的形成和確立,首先會受到國家、民族和地區具體條件的制約。世界上存在共同的科學原理、技術原理,但卻沒有由各種技術要素組成的完全相同的技術體系,因為所有技術體系都有其賴以確立的生存土壤。比如世界各國生產汽車,汽車的技術原理基本相同,但各國汽車的設計思想、材料結構、外觀造型往往差別很大,其中就有深刻的價值觀念、風俗習慣、思維模式在發生作用。一項技術原則上可以為各個國家、民族和地區所利用,但利用的程度、效果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可能有完全一樣的情況的。
技術體系制約條件
編輯技術體系的形成和確立,同時受到社會經濟水平和能力的制約。有許多技術盡管完全可以投入應用,但因為受到經濟能力的限制,或者經濟上并不能產生效益,也只好不進入現有的技術體系。例如人們看到煉油廠的煙囪頂上總是燃燒著火焰,會想到能源的浪費,希望能加以利用。雖然,這部分能量的回收技術能夠獲得,但由于這些燒掉的氣體成分變化很大,回收需要采取許多復雜的技術措施,有相當大的投入。從經濟學角度看,投入和回報差距懸殊,燒掉是最經濟的辦法。因此廢氣回收技術就暫時不能組合到煉油技術體系中。又如煉鋼,從化學角度看是從礦石直接還原為含低碳的鋼方法最好,這種技術也已經發明,但在經濟上卻無法承受,所以現代條件下只能先從礦石中煉出含碳量飽和的生鐵,再到煉鋼爐中脫碳、脫硫,最后鑄成鋼錠。許多技術體系的形成,都是在社會經濟條件制約下的一種特定技術要素組合,往往表現出技術先進性對技術經濟性的妥協。
技術體系的形成和確立,還受到社會整體文化知識水平的制約。一個技術體系中,如果主體的文化水平很低,則先進的工具、高度的自動控制、高效的能源動力和優質的材料都不可能被有效利用,即使配備得很完全,也只能閑置、浪費甚至損壞。發達國家的技術體系是與其國民文化和技術素質相聯系的,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必須同步進行人員培訓,其原因也在于此。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