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到1954年 9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的最高國家政權機關。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和由它任命并受其領導的政務院、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署等機構 。1952年11月15日增設中央人民政府計劃委員會。
- 中文名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 官 網
- http://www.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歷史沿革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是中央人民政府的首腦機構,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選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人、副主席6人、委員56人,并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互選秘書長1人組成。對外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內領導國家政權。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會議每2個月舉行1次,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召集和主持。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任命總理1人、副總理若干人、秘書長1人、政務委員若干人組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作為國家政務的最高執行機關。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一次會議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同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三次會議任命董必武、陳云、郭沫若、黃炎培為副總理。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十七次會議又任命鄧小平為副總理。政務院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負責并報告工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休會期間,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負責并報告工作。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還組織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作為國家軍事的最高統轄機關,組織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署作為國家的最高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歷史上起過重要的作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它存在的5年中,舉行過34次會議,通過了一系列法律,決定了國家生活中的許多重大事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職責權利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其職權是:制定和解釋法律,頒布法令并監督其執行;規定國家的施政方針;廢除或修改政務院與國家的法律、法令相抵觸的決議和命令;批準或廢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外國訂立的條約和協定;處理戰爭及和平問題;批準或修改國家預算決算;頒布國家的大赦令和特赦令;制定并頒發國家的勛章和獎章,制定并授予國家的榮譽稱號;依法任免政府工作人員、駐外代表、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成員和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員、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署的成員;籌備并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工作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領導。
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三)規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并且領導不屬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
(四)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
(五)編制和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
(七)領導和管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工作;
(九)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定;
(十)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
(十一)領導和管理民族事務,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
(十二)保護華僑的正當的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十三)改變或者撤銷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規章;
(十四)改變或者撤銷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十五)批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劃分,批準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
(十六)依照法律規定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
(十七)審定行政機構的編制,依照法律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行政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機構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歷屆成員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任命鄧小平為副總理。
任次
| 屆次
| 姓名
| 任期開始
| 任期結束
| 備注
|
---|---|---|---|---|---|
政務院總理(1949-1954)
| |||||
1
| 1
| 1949年10月1日
| 1954年9月27日
| ||
國務院總理(1954至今)
| |||||
1
| 1
| 周恩來(1898-1976)
| 1954年9月27日
| 1959年4月27日
| |
2
| 1959年4月27日
| 1965年1月4日
| |||
3
| 1965年1月4日
| 1975年1月17日
| |||
4
| 1975年1月17日
| 1976年1月8日
| 在任時逝世
| ||
-
| 空缺
| 1976年1月8日
| 1976年2月2日
| 尚未任命接替者
| |
2
| 華國鋒(1921-2008)
| 1976年2月2日
| 1976年4月7日
| 代總理
| |
1976年4月7日
| 1978年3月5日
| ||||
5
| 1978年3月5日
| 1980年9月10日
| 辭去職務
| ||
3
| 趙紫陽(1919-2005)
| 1980年9月10日
| 1983年6月18日
| 任命接替
| |
6
| 1983年6月18日
| 1987年11月24日
| |||
4
| 李鵬(1928-)
| 1987年11月24日
| 1988年4月13日
| 代總理
| |
7
| 1988年4月13日
| 1993年3月31日
| |||
8
| 1993年3月31日
| 1998年3月17日
| |||
5
| 9
| 朱镕基(1928-)
| 1998年3月17日
| 2003年3月16日
| |
6
| 10
| 溫家寶(1942-)
| 2003年3月16日
| 2008年3月16日
| |
11
| 2008年3月16日
| 2013年3月15日
| |||
7 | 12 |
(1955.7-)
| 2013年3月16日 | 2018年3月18日 | |
13 | 2018年3月18日 | 至今 [4] |
- 參考資料
-
- 1. 中國當代外交史
- 2. (兩會受權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05-03]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4-07-23]
- 4.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決定李克強為國務院總理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8-05-03]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