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麻溪鄉
- 幅員面積
- 24.36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
- 3150畝
- 總人口
- 5560人
麻溪鄉簡介
編輯位于市區西北的岷江右岸,東與白沙鄉為鄰,南與玉堂鎮接壤,西與阿壩州汶川縣交界,北與龍池鎮隔岷江相望,鄉境東西最大橫距9.7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9公里。幅員面積24.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50畝。除岷江沿岸有少量河谷階地外,全為高山、中山地貌類型,境內最高峰(趙公山)海拔2434米,最低處(灰窯溝)海拔730米。1999年末,轄友誼、青云、白果、黎明、望江、灰窯6個行政村,42個村民組??側丝?56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41人;農業人口5319人。居民分散居住于老麻溪場、候次坡和沙金壩,2000年4月,建居民委員會1個。鄉政府駐沙金壩,俗稱新麻溪,東南距市區12公里。鄉以場名,老麻溪場位于麻溪溝與岷江交匯處。清道光二十(1840)年始有野店,后漸成集市。
麻溪鄉歷史
編輯鄉境宋熙寧五(1072)年屬青城縣滋茂鄉。元代屬灌州滋茂鄉。明代屬灌縣滋茂鄉。清代屬筏村,咸豐時(1851-1861),分屬麻溪局和遵諭局;光緒三十一(1905)年,屬西七區;宣統三(1911)年,屬漩口鄉。民國初年屬麻溪鎮,1936年設麻溪聯保。1940年,與玉堂聯保合并置為玉溪鄉。1941年,玉溪鄉分置為玉堂鄉和麻溪鄉。1957年,與白沙鄉合并置紫坪鄉。1958年10月,建立紫坪人民公社。1971年9月,紫坪人民公社分置為麻溪、白沙人民公社。不久,治所從候次坡遷至沙金壩。1983年12月,改麻溪人民公社為麻溪鄉。
麻溪鄉地理環境
編輯鄉境國道213線過境長度12公里,其中水泥路面約1公里。有機耕道10條,總長17.5公里,一般寬3米。1999年,實現村村通電話目標。
麻溪鄉農業
編輯鄉境旱地多、水田少,大春玉米種植面積占80%;水稻僅青云村、望江村、友誼村的河谷階地種植少量,占15%;其余如黃豆、高粱、紅豆、巴山豆等占地面積不大,產量也甚微。小春以小麥為主,其余如油菜、洋芋、小麥、豌豆、胡豆等各占一定比例。隨著國家天然林禁伐令的頒布,1999年全鄉退耕還林還草面積就達2159畝。在紫坪水庫淹沒區以上新栽植獼猴桃669畝、銀杏384畝、枇杷417畝、核桃287畝、板栗245畝、其它果樹8畝,全鄉水果總面積已達3407畝。在灰窯村、黎明村、白果村建成以蘿卜為主的無公害反時令蔬菜試驗示范基地;在青云村建成枇杷種植示范基地;白果建成以獼猴桃為主的果木示范基地。年末統計,實現農業總產值14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22元;糧食總產2297噸,肉類總產291噸。
- 參考資料
-
- 1. 麻溪鄉簡介 .金農網[引用日期2015-08-12]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