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玉柱

(西北石油地質局副總工程師)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康玉柱,男,漢族,1936年3月生于遼寧省北鎮縣,中共黨員,西北石油地質局副總工程師、 新疆自治區專家顧問團顧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中文名
康玉柱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遼寧省北鎮縣
出生日期
1936年3月

康玉柱個人簡介

編輯
康玉柱,男,漢族,1936年3月生于遼寧省北鎮縣,中共黨員,西北石油地質局副總工程師、 新疆自治區專家顧問團顧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60年畢業于長春地質學院普查系,1977年來疆工作。1979年在新選塔里木探區中,提出向塔北沙雅隆起轉移戰略;1980年率先提出雅克拉構造上打沙參二井并獲高產油氣流,實現了我國古生代海相油氣田首次重大突破,在“七五”塔北勘探連獲“突破”、“八五”塔西南勘探實現兩個導向性重大突破和探明超億噸級塔河大油田等成就中起主導作用;建立我國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論并豐富了地質力學找油等理論。1993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并記一等功1次。撰寫論文、專著等約500萬字。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康玉柱先進事跡

編輯
2005年12月,從自治區科技廳傳來消息: 中石油西部新區勘探指揮部專家組副組長、自治區專家顧問團顧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康玉柱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該區繼吳明珠、劉守仁之后的又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學術稱號和最高榮譽稱號,每兩年增選一次??涤裰F年70歲,在40多年石油天然氣勘查生涯中,他走遍了東北、華北、西北、中南、華東、華南、西南等22個省的40多個盆地,進行過艱苦卓絕的石油地質勘查工作。在新疆的30多年間,他在塔里木盆地主持勘查發現了10個油氣田和1個大油田,為中國和新疆的石油天然氣工業發展作出了開拓性的突出貢獻。

康玉柱石油之夢

編輯

康玉柱源于塔里木

康玉柱的“石油夢”源起于塔里木。
60年代,當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江漢平原鄂爾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相繼發現油氣時,遠在西陲的塔里木盆地卻依然顯得那么沉寂。但是,杰出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卻指出,塔里木盆地的石油遠景不是沒有希望的。他指示地質部石油地質綜合研究隊到塔里木盆地進行偵察和初步評價工作。
于是,康玉柱,這位篤信李四光地質力學理論的長春地質學院的畢業生,第一次帶領地質部石油局綜合研究隊西北分隊來到了茫茫塔里木。
當時的塔里木條件艱苦。在野外跑剖面,一跑就是一天,吃不好,睡不好是常事。有一次,康玉柱和他的同事從和田到莎車,已經下午兩點了,想早日開始工作,就繼續往和什拉甫趕。結果,天黑路不清,轉彎時,乘坐的尕斯63整個扣過來了,做飯和吃飯的家伙、行李和人全扣到下面,人被砸得頭破血流。簡單治療后,第二天他們又接著到野外工作了。

康玉柱提出方案

經過近半年的細致勘測和艱苦探尋后,康玉柱鄭重提出:塔里木盆地是我國重要的大型含油氣盆地之一,而且是個多油氣藏型油氣盆地!1977年5月17日,塔里木西南部的柯1井噴出了高產工業油氣流,它打破了中國西部的油氣沉寂,也第一次證實了康玉柱的科學論斷???井出油后三個月,自國家地質總局的安排部署下,康玉柱率領了塔里木籌備組的一支先遣隊相繼在茫茫戈壁工作了四個多月之后拿出了《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質普查的初步設計方案》。依據這一方案,1978年10月,國家地質總局將1000多人的第一普查勘探大隊整建制調入新疆,至此,地礦部門在塔里木的油氣資源普查勘探大規模展開。

康玉柱重大建議

不久,康玉柱也說服了跟他東搬西遷好幾次,把全部家務承擔起來的老伴,自愿請纓,調到新疆,來到他魂牽夢縈的塔里木。
再一次來到塔里木,康玉柱運用李四光的地質力學理論經過縝密的分析研究提出:尋油大部隊向塔北轉移的建議,同時提出在躍進1號重力高上打參數井的建議。
不久,康玉柱的建議被采納,油氣普查勘探重點向北轉移,這一重大轉移也成就了中國石油地質里程碑的重大轉折。
1984年9月22日是個歷史性的日子,在塔北的沙參2井打到5391.18米時,沉睡了幾億年的原油噴薄而出。初噴日產原油1000多方,天然氣200萬方。沙參2井的出油實現了中國古生界海相油氣首次重大突破,引起了國內外的極大關注,也是我國石油地質理論上的新一頁。

康玉柱繼續探索

重大的理論發現并沒有讓康玉柱停止對塔里木大面積尋油之路的探索。
沙參2井出油后,地礦部決定立即加強塔里木地區油氣普查工作。然而,當時仍然有人擔心只有一個沙參2井,只有一個雅克拉,不會有多大的遠景,但康玉柱的信心卻始終不移。
1986年4月,雅克拉構造上的沙7井、沙4井相繼在寒武系、震旦系試獲工業油氣流,它證實了康玉柱的推論,也使雅克拉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古生界海相油氣田,塔里木盆地找油工作產生了又一個新的轉折。此后,如乘風破浪,地礦隊伍的勘探工作連連獲勝,到1990年11月,地礦部隊在沙雅隆起上已經打完了18口井,其中12口獲得工業油氣流,6口是高產井。美蘇等國在油氣普查階段一般的出油率只有26—30%,最高不過35%,而當時我們的出油率卻達到了66%。

康玉柱人生態度

編輯
面對自己奮斗一生取得的榮譽,康玉柱寫下了這樣一段淡白的文字:“應該說我獲得院士這一榮譽稱號是很高興的。這都歸功于黨的培養和教育,因為我從中學起就享受黨給的一等助學金,所以我有今天都是黨多年培養教育的結果。另外,
也歸功于各級領導正確的領導和支持,歸功于西北石油局的領導和同志們的支持和幫助。我也感到很慚愧,離黨和人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按照石油工業發展的要求也相差很遠,我做的還很不夠,我將把獲得院士的稱號作為新起點、新動力,為祖國的石油工業的發展盡自己的綿薄之力?!?/div>

康玉柱出版專著

編輯
康玉柱,中國古生代海相成油特征,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1995 [1] 
康玉柱,等,中國塔里木盆地油氣地質特征及資源評價,地質出版社,1996 [2] 
康玉柱,等,中國西北地區油氣地質特征及資源評價,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1997 [3] 
康玉柱,等,中國新疆地區油氣地質特征及資源評價,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2001 [4] 
康玉柱,等,新疆前陸盆地成油特征,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5] 
康玉柱,學習李四光的創新精神 發展地質力學理論,中國大地出版社,2009 [6] 
康玉柱,等,塔里木盆地構造體系控油作用研究,中國大地出版社,2009 [7] 
康玉柱,等,準噶爾-吐哈盆地構造體系控油作用研究,地質出版社,2011 [8] 
康玉柱,等,中國古生代海相油氣地質學,地質出版社,2011 [9] 
康玉柱,等,柴達木盆地構造體系控油作用研究,地質出版社,2011 [10] 
康玉柱,趙越馬寅生、喬德武、王宗秀、康志宏,等,油氣地質力學,地質出版社,2012 [11] 
康玉柱,等,中國西北地區構造體系控油作用研究,中國大地出版社,2013 [12] 
百度百科內容由網友共同編輯,如您發現自己的詞條內容不準確或不完善,歡迎使用本人詞條編輯服務(免費)參與修正。立即前往>>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
詞條標簽:
工程師 ,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