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核
。
- 中文名
- 崔俊芝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地
- 河南省新鄉市
- 出生日期
- 1938. 7. 12
- 職 業
- 研究員
- 畢業院校
- 西北工業大學
- 主要成就
-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崔俊芝人物簡介
1962年至今先后在中國科學院下屬的計算技術研究所、計算中心、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所工作,曾任計算中心主任,CODATA中國委員會副主席。現兼任九個一級刊物的副主編、常務編委或編委,以及建設部、上海大學、
[1]
西北工業大學、鄭州大學等十余所大學、開放實驗室的顧問、兼職教授或學術委員等。
[2]
1954-1957年在河南省衛輝一中讀高中。1962年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數學力學系。1962年開始,先后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計算中心、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及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工作,歷任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計算中心主任、國家重大科技基礎工程--科學數據庫工程總經理,博士生導師等職位。1995年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CODATA中國委員會副主席等多個社會職務,現兼任十個國內外一級刊物的副主編﹑常務編委或編委,以及建設部、西北工業大學、上海大學等十余所大學﹑開放實驗室的顧問、兼職教授或學術委員等。
崔俊芝科研成果
1962年以來一直從事計算數學、計算力學和軟件工程方法的研究和應用工作。早年在馮康教授指導下從事有限元方法及其工程應用研究。1964年獨立研制出第一個平面問題通用有限元程序, 成功地解決了劉家峽大壩等工程的復雜應力分析問題。1972年開始有間隙帶摩擦彈性接觸問題分析方法及其工程應用研究, 于1973年首先揭示了接觸體內的應力狀態與加載路線的相關性, 運用增量理論和變分不等式對這類問題做出了嚴格的描述, 發展了一套線性化算法, 研制了相應的軟件, 順利地解決了龔嘴大壩帶縫運行和運行中高壓灌漿等多項復雜的結構工程難題。1980年以來先后主持或參與主持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 ”國家科技攻關,中科院重大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十多個項目的研究工作, 主持完成了“通用有限元程序系統”、“建筑工程設計軟件包”、“有限元方法軟件環境”、“科學和工程應用軟件開發規范”等多項成果,在完成大型軟件項目的過程中,總結提出了一套研制科學和工程應用軟件的軟件工程方法和技術, 包括算法自適應組織方法, 系統構造模式以及軟件開發規范等。
崔俊芝所獲榮譽
針對具有周期性和隨機性復合材料,建立和發展了一種多尺度分析方法及其有限元算法。獨立和作為主要成員發表論文70余篇,出版專著3本,譯著3本, 完成各類專題報告20余份,先后有七項成果通過了部、院級鑒定,作為主要成員獲得部、院二等獎以上獎勵6次,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次,部、院級一等獎各一次,四次為第一獲獎人。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6—2002:學部常委,學部副主任,2004— 學部常委。
- 參考資料
-
- 1. 中國工程院崔俊芝院士受聘上海大學材料基因組工程研究院兼職教授 .上海大學[引用日期2015-03-01]
- 2. 崔俊芝 .,[引用日期2013-11-15]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