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白鵝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皖西白鵝原產于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區,是中國優良的中型鵝種。該品種是經過長期人工選育和自然馴化而形成的優良地方品種 [1]  ,適應性強、覓食力強、耐寒耐熱、耐粗飼、合群性強。早期生長速長快,肉質細嫩鮮美,特別是羽絨產量高、且絨品質優。
中文名
皖西白鵝
外文名
Wanxi white geese
產    地
安徽省六安地區
品種特性
適應性強、覓食力強、耐寒耐熱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雁形目
鴨科

皖西白鵝生物學特性

編輯
皖西白鵝是勞動人民經過長期人工選育和自然馴化而形成的優良地方品種,歷史悠久。適應性強、覓食力強、耐寒耐熱、抗病力強、耐粗飼、耗料少,且合群性強。早期生長速長快,肉質細嫩鮮美,特別是羽絨產量高、且絨品質優。
皖西白鵝雛鵝絨毛為淡黃色,喙為淺黃色,脛、蹼均為橘黃色。成年鵝全身羽毛潔白,喙橘黃色,喙端色較淡,脛、蹼均為橘紅色,爪白色。皮膚為黃色,肉色為紅色。頭頂肉瘤呈橘黃色,圓而光滑無皺褶,公鵝肉瘤大而突出,母鵝稍小。皖西白鵝體型中等,頸長呈弓形,胸深廣,背寬平。 [1] 

皖西白鵝產區分布

編輯
六安市為皖西白鵝中心產區。主要分布在六安市的霍邱縣壽縣、金安區裕安區、舒城縣(占85%)及合肥市的肥西等縣(10%),以及與六安市相鄰的河南省固始縣、淮濱縣一帶 [2]  ,因此也被稱為固始鵝、淮濱鵝。皖西白鵝也被引種到吉林、河南、湖北、廣東、內蒙古等近十個省市以及本省的大部分地區。

皖西白鵝產區環境

編輯

皖西白鵝地理條件

六安地區地跨東經115°20′~117°14′,北緯31°01′~32°40′,地處安徽西部,大別山北麓,統稱“皖西”。海拔一般在30—200米,山區海拔最高達1774米。

皖西白鵝氣候條件

產區處亞熱帶的北緣,屬濕潤季風氣候。季風顯著,雨量適中;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熱量豐富,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為l4.6℃~15.6℃,極端最高氣溫達43.3℃,極端最低氣溫達零下24.1℃。年平均日照時數1960~2330小時,全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900~1600mm,無霜期平均為211~228天。全區風向,冬季以偏北風為主,夏季以偏南風為主,春、秋兩季是風向轉換季節,全年最多風向為偏東風,年平均風速為3.2~3.4m/s。

皖西白鵝土質水源

佛子嶺梅山、龍河口、響洪甸、磨子潭五大水庫總蓄水量為67.3億立方米,水源充沛,水質優良。

皖西白鵝飼料作物

產區主產水稻、油菜、棉花、、大豆小麥、山芋等,年糧食總產量3000萬噸,為皖西白鵝的飼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皖西白鵝外貌特征

編輯
皖西白鵝圖(2) 皖西白鵝圖(2)
皖西白鵝雛鵝絨毛為淡黃色,雛鵝喙為淺黃色,脛、蹼均為橘黃色。
成年鵝全身羽毛潔白,部分鵝頭頂部有灰毛。喙橘黃色,喙端色較淡,脛、蹼均為橘紅色,爪白色。皮膚為黃色,肉色為紅色。體型中等,體態高昂,頸長呈弓形,胸深廣,背寬平。頭頂肉瘤呈橘黃色,圓而光滑無皺褶,公鵝肉瘤大而突出,母鵝稍小。虹彩灰藍色,約6%的鵝頜下帶有咽袋。少數個體頭頸后部有球形羽束,即頂心毛。
公鵝頸粗長有力,母鵝頸較細短,腹部輕微下垂。

皖西白鵝生產性能

編輯

皖西白鵝產肉性能

早期生長發育快,90日齡體重可達4.5~5.0kg。飼料轉化率為(3.6~4.0):1。育雛期(0~30日齡)成活率平均高達96.8%。

皖西白鵝產絨性能

皖西白鵝產毛量高,羽絨潔白,彈性好,蓬松質佳,尤其以絨毛的絨朵大而著稱。一年可活拔毛3~4次。平均每只鵝產毛349g,其中產絨毛量為40~50g。目前產區每年出口羽絨占全國出口量的10%,居全國第一位。鵝皮可鞣制裘皮,柔軟蓬松,保暖性好。每平方米重量僅有700克左右,是制作服裝、工藝品等的好材料。

皖西白鵝繁殖性能

編輯
公鵝6月齡性成熟,但配種多在8~10月齡以后;母鵝6月齡也可開產,但當地習慣早春孵化,有利于仔鵝的生長,故人為地將開產期控制到9~10月齡。公母配種比例為1:4~5,組成一個小的配種群,常年飼養在一起,任其自然交配,群眾稱之為“一架鵝”。母鵝就巢性強,一般年產兩期蛋,每產一期,就巢一次,有就巢性的母鵝占98.9%,其中一年就巢兩次的占92.1%。還有3~4%的鵝可連產蛋30~50個,而不抱窩,群眾稱為“常蛋鵝”,但不符合當地自然孵化的繁殖習慣,多被淘汰。皖西白鵝主要繁殖性能見下表
皖西白鵝主要繁殖性能

皖西白鵝品種來源

編輯
皖西白鵝形成歷史較早,在明代嘉靖年間即有文字記載,已有四百余年歷史。品種形成與當地自然生態條件有密切關系。該地區歷史上人少地多,交通閉塞,以自給經濟為主。盛產稻、麥,河湖水草豐茂,丘陵草地廣闊,放牧條件較為優越。當地群眾素有選養大鵝的習慣,對該品種的體型發展有重要影響。由于習慣選用2~3年的老鵝作種,春季采用自然孵化繁育雛鵝,故該品種母鵝就巢性很強。經過3~4個月的放牧,體重已接近成年鵝,但很少宰殺,繼續飼養到11月,至農歷“小雪”前后,在宰前20天將鵝圈養,限制其活動,以稻谷等飼料進行催肥,稱為“棧鵝”。制作“烤鵝”和“臘鵝”,鮮嫩可口,風味獨特。

皖西白鵝價值

編輯
應性強、覓食力強、耐寒耐熱、耐粗飼、合群性強;生長速度快,肉質細嫩鮮美;特別是羽絨產量高、品質好,是制作服裝、工藝品等的上好材料。 [1] 

皖西白鵝瀕危保護

編輯
安徽省六安市于1979年開始進行皖西白鵝品種資源保純工作,并在霍邱戶胡建立繁殖選育區。1981年皖西白鵝被正式編入《中國家禽品種志》,被國家列為二類保護物種、重點保護禽種;1986年列為重要的農業開發項目。2003年農業部投資新建了皖西白鵝原種場,對皖西白鵝品種資源的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皖西白鵝已被農業部列為“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的地方品種。
羽絨集中區
裕安區集中在固鎮鎮、新安鎮。固鎮鎮被譽為全國四大羽絨交易地之一。
參考資料
  • 1.    吳紅光.皖西白鵝的飼養管理技術[J].農技服務,2013,(第3期).
  • 2.    王琢,楊慶法,何斌,王勇,梁濤.加快皖西白鵝產業發展的調查與思考[J].當代農村財經,2014,(第6期).
詞條標簽:
科學百科生命科學分類 , 生物物種 , 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