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英文:Yongan)(古屬延平府永安縣、漳州府寧洋縣)別名“燕城”。永安市隸屬福建省三明市,為三明市代管縣級市。位于福建省的中西部 ,地處東經116°56′-117°47′,北緯25°33′-26°12′之間。東接大田縣,西鄰連城縣,南毗漳平市、新羅區,北與明溪縣、三元區接壤。市中心距福州280公里,離廈門290公里。
[1-2]
曾獲“中國魅力城市”、
[4]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5]
“國家園林城市”、
[6]
“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市”、
[7]
“全國雙擁模范城市”、
[8-9]
“全國綠色小康縣”
[10]
等稱號。2015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11]
永安建制沿革
編輯明景泰二年(1451年)獲準,景泰三年(1452年)九月,劃沙縣新嶺以南二十四都上四保至三十二都和尤溪寶山以西四十都至四十三都共計13個都之地置縣,命名為“永安”,寓永久安定之意。
[14]
永安建縣后至清朝,均隸屬延平府。
民國元年(1912年),福建省廢府設4道,永安縣屬北路道。
民國三年(1914年),改稱建安道。
民國十四年(1925年),廢道,實行省、縣兩級政制,永安由省政府直轄。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事變失敗,同年7月福建省開始實行行政督察專員制度,永安屬第八行政督察區,治所長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7月,改隸第二行政督察區,治所南平。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9月,又改隸第六行政督察區,治所龍巖。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省府在永安設第九行政督察區,永安縣屬該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4月,改稱第六行政督察區,仍轄永安縣。
1950年1月28日,永安解放后,省人民政府在永安設置第七行政專員公署。
1956年6月,撤銷第七行政專員公署,永安縣劃歸龍巖專員公署。
1960年5月,成立省轄三明市,永安縣劃歸三明市。
1963年4月,改稱三明專員公署。
1970年,改稱三明地區。
1983年7月,再改為省轄三明市。
永安行政區劃
編輯永安區劃沿革
1950年2月,永安廢除保甲,改設區鄉。全縣劃為6個區,下轄1鎮11鄉。
1951年9月,全縣設為6個區,下轄48個鄉、4個街道居委會。
1952年8月,增設七(青水)區公所,從二區(上坪)劃6鄉歸其管轄,同時將第三區區公所從大湖搬遷到貢川。即全縣設為7個區,下轄48個鄉、4個街道居委會。
1954年8月,增設大湖辦事處,并將五區的馬洪、磉竹、大陶、桐林、上峰5個鄉劃歸寧洋縣(內政部1951年6月1日批準寧洋縣治所搬遷到小陶,1956年9月撤銷寧洋縣)。全縣即為7個區,1個辦事處,下轄74個鄉、6個街道居委會。
1955年11月,城關區改稱為直屬鎮,設上坪、貢川、安砂、洪田、西洋、青水、大湖7個區公所,下轄42個鄉、6個街道居委會。
1958年5月,撤區并鄉,全縣改設3鎮、24鄉,即城關、貢川、小陶3鎮和青水、爐丘、龍坪、槐南、西華、荊崗、大湖、嶺后、坑邊、上墩、安砂、水碓、羅豐、洪田、吉山、湍石、磉竹、大陶、和平、石峰、西洋、黃歷、內桂、小螺24鄉。同年10月,撤銷鄉鎮建制,改設公社、管理區、大隊三級管理體制,全縣共設10個人民公社。
1969年,坑邊公社治所從坑邊遷到埔頭,更名為曹遠公社。
1984年8月,撤銷公社、大隊建制,建立鄉(鎮)、村行政體制,依原公社轄區設置5鎮8鄉,即燕江(城關)、小陶、西洋、貢川、安砂5個鎮和茅坪、上坪、青水、槐南、大湖、曹遠、洪田、羅坊8個鄉。
1987年12月,燕江鎮改為燕江街道辦事處。
1989年12月,撤銷燕江街道辦事處,分設燕東、燕南、燕西、燕北4個街道辦事處。全市共設4街、4鎮、8鄉。
1992年6月29日,撤銷茅坪鄉,分設吉山鄉、黃歷街道、興平街道。
1992年9月1日,大湖、曹遠、洪田撤鄉設鎮。當年底,全市共設6街、7鎮、5鄉。
2001年12月30日,黃歷街道并入燕南街道,興平街道并入燕北街道。2002年3月,吉山鄉并入燕西街道。當年底,全市共設4街、7鎮、4鄉。即燕東街道、燕西街道、燕南街道、燕北街道,小陶鎮、洪田鎮、西洋鎮、貢川鎮、安砂鎮、曹遠鎮、大湖鎮,上坪鄉、青水畬族鄉、槐南鄉、羅坊鄉。
2012年11月21日,槐南撤鄉設鎮。
永安區劃詳情
2013年,永安市轄4個街道、8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燕東街道、燕西街道、燕南街道、燕北街道、西洋鎮、貢川鎮、安砂鎮、小陶鎮、大湖鎮、曹遠鎮、洪田鎮、槐南鎮、上坪鄉、羅坊鄉、青水畬族鄉。
[16]
永安人口民族
編輯人口

永安新貌(42張)
2017年末全市總戶數9.62萬戶,比上年末減少416戶;總人口為33.09萬人,減少1723人。其中城鎮人口18.25萬人,農村人口14.84萬人。男性17.01萬人,女性16.08萬人。性別比例105.8:100。17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19.95%,18至34歲占總人口的21.14%,35至59歲占總人口的41.47%,60歲及以上占總人口的17.44%。人口出生率為13.47‰,死亡率為6.18‰,自然增長率為7.29‰。年末常住人口為35.5萬人,城鎮化水平為69.2%。
[3]
民族
永安市主要民族為漢族,少數民族以畬族、回族為主,據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統計,永安市畬族人口有4461人,回族人口489人。
永安地理環境
編輯永安市位于閩中偏西,東靠大田縣,西鄰連城縣,南毗漳平市,北與明溪縣、三元區接壤。地處東經116°56′到117°47′,北緯25°33′到26°12′之間。總面積2942平方公里。
[1-2]
[18]
市政府駐燕南街道。
永安地貌
永安地處閩西和閩中大山帶之間,東部和西南部屬于戴云山脈,西北部屬于武夷山脈的東南坡,地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境內群山連綿,主要山峰有159座,其中千米以上的山峰有84座,山體多呈北東一南西或北西一南東方向展布。海拔相對高差大,最高點羅坊棋盤山海拔1705.7米,最低點貢川沙溪沿岸海拔僅150米,高差達1555.7米。地貌形態受新構造運動的內營力和流水作用的外營力的影響,地表切割強烈,結構支離破碎,多山地、丘陵、盆谷,平原狹小,呈現出有規律的高度分層。山地和丘陵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90.87%,平原僅占6.23%。全市山間盆谷多達121個,最大的山間盆地為城關盆地,南北長約20公里,東西寬約5公里多。
[2]
[18-19]
永安氣候
永安市氣候屬于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大陸性氣候。春季(3~5月)冷暖多變,常有春澇;夏季(6~8月)高溫,前期易澇后期易旱;秋季(9~11月)天氣宜人;冬季(12~2月)雨水適宜且寒冷干燥。永安地形復雜,山川溪流交錯,垂直分布的小區域性氣候差異更大,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特點。
[2]
[18]
[20]
永安土壤
永安市土壤分為7個土類、18個亞類、38個土屬。7個土類面
積從大到小,依次是紅壤、黃壤、水稻土、石灰土、紫色土、潮土、草甸土。從西南到東北和沿溪地段及西部的曹遠、城關、城郊主要為紅壤分布區,東部和西南中低山地區主要為黃壤分布區,兩者之間以及西南部的玳瑁山脈東麓地段為黃紅壤的過渡帶,石灰土只分布于大湖、曹遠、安砂的石灰巖地區,紫色土等多以星散的形式存在于紅壤分布區。

城市風貌(19張)
永安自然資源
編輯永安植物資源
永安動物資源
獸類,有華南虎、金錢豹、狗熊、狐貍(有果貍、九節貍之分)、猴子、山牛、山羊、野豬、刺猬、獺、野兔、山鹿、山獐、穿山甲、鼠、鼯鼠、松鼠、竹鼠等。其中華南虎、金錢豹、猴子已難覓蹤跡。(1985年永安市調查數據)
飛禽類,有竹雞、田雞、鶯、燕、烏鴉、斑雀、山雀、黃雀、練雀、布谷、鳥鷂、鳩、老鷹、白鷴、雉、喜雀、鷦鷯、畫眉、鷓鴣、鳧、雁、鴛鴦、白鷺、鸛、杜鵑、啄木鳥、白頭翁、貓頭鷹、蝙蝠等。(1985年永安市調查數據)
淡水魚類有13科45屬61種,其中鯉魚科35種,鮠科7種,鰍科3種,酯科5種,其它9科11種。全市昆蟲有405種,其中旱地、稻田天敵有2個綱7個目355種。其中本地土蜂蜜源豐富,農戶多有飼養。(1985年永安市調查數據)
永安森林資源
截至2015年,永安市有林業用地面積367萬畝,森林覆蓋率83.2%,林木蓄積量2210萬立方米,竹林面積100.7萬畝,農民人均擁有林地25畝,是中國南方48個重點林區縣(市)之一和全國唯一的林業改革與發展示范區。
[24]
永安礦產資源
永安水資源
永安經濟發展
編輯2014年,全市生產總值300億元,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1.3億元,增長15.3%;公共財政總收入24.34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6.7億元,增長3%;固定資產投資225億元,增長21.6%;外貿出口1.7億美元,增長79.1%;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673萬美元,增長1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4億元,增長14.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47元,增長9.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51元,增長11.1%;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2.3%。
[25]
2015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15.1億元,增長9.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6.9億元,增長1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2億元,增長3.2%;固定資產投資258.6億元,增長19%;外貿出口2億美元,增長10.1%;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792萬美元,增長1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億元,增長1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34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69元,增長10.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5%;完成節能減排年度任務,繼續保持全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市)”。
[26]
2016年,永安市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337.2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0.37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193.01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113.86億元,增長9.7%。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0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7.23%,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3.76%。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0.9%,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2.0%,服務項目價格下降1%。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893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76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4%。公共財政總收入23.69億元,比上年下降0.8%,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7.44億元,增長1.3%;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7.61億元,增長9.0%。國稅稅收收入9.33億元,增長19.3%;地稅系統組織各項收入13.35億元,下降15.3%。
[17]
2016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384.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0.98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223.34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129.87億元,增長9.2%。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8.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3.8%。
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516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22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5%。
公共財政總收入24.58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7.61億元,增長1.0%;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9.15億元,增長5.4%。國稅稅收收入11.33億元,增長21.3%;地稅系統組織各項收入13.31億元,下降0.3%。
[3]
2017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384.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0.98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223.34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129.87億元,增長9.2%。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8.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3.8%。
[27]
永安第一產業
2016年,永安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0.12億元,比上年增長5.3%。
2016年,永安市谷物種植面積17.92萬畝,比上年減少0.93萬畝,其中稻谷面積16.00萬畝,減少1.53萬畝;煙葉種植面積3.24萬畝,減少0.49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8.97萬畝,增加0.21萬畝;水果種植面積16.15萬畝,增加0.26萬畝。全年谷物產量7.13萬噸,比上年減少0.38萬噸,減產5%;煙葉產量0.54萬噸,減產8.7%;蔬菜產量40.95萬噸,增產4.2%,水果產量12.47萬噸,增產6.6%。
2016年,永安市完成更新造林面積2.12萬畝,商品材產量14.76萬立方米,竹材采伐量3660萬根。
永安第二產業
2016年,永安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29.69億元,比上年增長8.3%;增加值191.33億元,增長7.6%。
2016年,永安市機械汽車、紡織、化學、建材、林產五大主導產業共實現產值669.00億元,比上年增長8.4%,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80.6%,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81.4%。其中,機械汽車工業完成產值146.55億元,增長11.3%;紡織工業完成產值192.50億元,增長7.8%;化學工業完成產值105.19億元,增長5.7%;建材工業完成產值82.62億元,增長8.7%;林產工業完成產值142.15億元,增長8.2%。
2016年,永安市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中:發電量54.23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5%;化學纖維9.18萬噸,增長7.7%;紗22.83萬噸,增長2.6%;汽車3.04萬輛,增長31.6%;水泥1153.08萬噸,增長3.0%;軸承541萬套,下降8.0%;原煤59.94萬噸,下降26.9%。
[17]
2016年,永安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789.93億元,比上年增長9.1%;實現利稅21.39億元,下降31.6%;虧損面為6.5%,比上年下降2.8個百分點。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8.22%;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94.25%,比上年提高24.52個百分點。
2016年,永安市全年建筑業總產值80.80億元,比上年增長8.6%。全市33家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831.22萬平方米,增長7.7%;房屋建筑竣工面積362.41萬平方米,增長99.1%。
[17]
永安第三產業
2016年,永安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80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其中,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33.46億元,增長14.1%;限額以下企業零售額52.33億元,增長9.5%。
2016年,永安市新辦內聯企業37家,新批三資企業2家。引進市外資金22.91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實際利用外資1961萬美元,增長7.9%。出口總額14.12億美元,增長14.3%。
2016年,永安市全年接待旅游人數460.4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1%,實現旅游總收入26.12億元,增長16.8%。
2016年,永安市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04.85億元,比上年增長12.2%,比年初增加22.32億元。人民幣存款中,住戶存款余額102.85億元,增長8.4%,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00.63億元,增長7.8%,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63.02億元,增長26.9%。本外幣貸款余額199.26億元,比上年增長1.4%,比年初增加2.75億元。人民幣貸款中,短期貸款69.68億元,下降13.3%;中長期貸款128.28億元,增長13.0%。
永安社會事業
編輯永安社會保障
2016年,永安市全市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9.40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37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6.07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40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3.11萬人。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登記人數累計1.46萬人,為符合條件的3043人發放保障金710.67萬元。為領取被征地農民企業社保補貼的1694人,當年發放補貼金額144.65萬元。
[17]
2016年,永安市各類收養性、救助類社會福利單位15個,擁有床位1234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33個。全市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有498戶667人、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598戶1099人,發放保障金742.45萬元;為農村五保對象531戶542人發放保障金436.91萬元。救助城鄉醫療困難群眾10638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248.61萬元。救助城鄉困難家庭466戶次,發放臨時救助款37.75萬元。發放慈善助醫、助學等救助金57.10萬元,發放孤兒養育金25.02萬元。
[17]
永安教育事業
2016年,永安市全市適齡幼兒入園率為98.5%,適齡兒童小學入學率為100%,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為97.2%,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為99.9%,應屆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7.1%,高中毛入學率為98.6%。職業院校招生3770人,在校生9624人,畢業生3986人;普通高中招生1995人,在校生6016人,畢業生1953人。初中招生3692人,在校生10279人,畢業生3135人。小學招生4369人,在校生24616人,畢業生3729人。特殊教育在校生79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3955人。
[17]
永安科技事業
2016年,永安市全年共組織申報省和三明市級科技計劃項目19個,完成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項國家創新基金項目、3項省區域重大項目、1項省重點項目、1項省星火計劃重點項目的驗收。現有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2家。全市專利申請受理411件,專利授權448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76件,發明專利授權31件。新增省級創新型企業2家,5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建成三明市級眾創空間4家,市級及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
[17]
永安文化事業
2016年,永安市全市共有群眾業余演出團隊21個,影劇院2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文化娛樂場所22處。影劇院、電影工作站放映電影2.12萬場次,觀眾41.96萬人次。公共圖書館總藏量41.31萬冊(件)。年末全市廣播電視臺1個,基層廣播電視站12個,“村村通”率100%,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為98.58%,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為98.55%。
[17]
永安醫療衛生
2016年,永安市全市醫療衛生機構129個,其中醫院7個,衛生院1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8個,預防保健機構2個,中等醫藥教育機構、衛生監督所各1個。擁有病床床位總數2551張。衛生技術人員3075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1006人,注冊護士1264人。
[17]
永安體育事業
2016年,永安市運動健兒在全國比賽中,共獲得金牌1枚,銀牌3枚,銅牌6枚;在省級比賽中,共獲得金牌9枚,銀牌7枚,銅牌5枚。成立了自行車運動協會、馬拉松協會,現已有13個體育單項協會。先后舉辦、承辦各類體育賽事21項。成功舉辦首屆農民春晚、國際(永安)竹工藝品現場雕刻、編織技藝大賽。全年開展文藝演出40場次,舉辦《燕江講壇》、《道德講堂》等講座8場。
[17]
永安貨運郵電
2016年,永安市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3.97億元,比上年增長4.2%。
2016年,永安市全年公路貨運量1643萬噸,比上年增長8.7%,貨運周轉量18.36億噸公里,增長7.1%;客運量452萬人,增長2.6%,客運周轉量3.34億人公里,增長1.2%。
永安基礎設施
編輯鷹廈鐵路、泉三高速公路、永武高速公路、永寧高速公路、205國道、307省道、208省道貫穿境內,是閩西北重要交通樞紐和物資中轉、集散地。努力構筑便捷交通,境內鐵路總長129.55公里,鐵路干線東到福州,西通龍巖、深圳,南達廈門,北上江西、浙江和上海等省市;毗鄰永安的連城冠豸山機場、沙縣機場投入使用;永安至漳州高速公路動工建設,杭廣過境高速鐵路南三龍段基本建成,即將通車,有效鞏固永安作為海峽西岸區域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的地位。全市擁有大小客貨站13個;公路通車里程25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0余公里、國道77公里、省道66.3公里,行政村道路硬化率100%。2017年公路客運量450萬人、客運周轉量31718萬人公里,公路貨運量1881萬噸、貨運周轉量203228萬噸公里。電力供應較為充足,擁有水、火電總裝機容量76.7萬千瓦,其中火電裝機容量61.1萬千瓦。廣電郵電通信發達,所有行政村全部開通程控電話并實現移動電話信號全覆蓋,全市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8.6%,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8.5%,移動電話用戶數達41.37萬戶,互聯網寬帶用戶數11.71萬戶。文化、體育、旅游、衛生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建設,現代物流、商貿流通、科技和信息、商務服務、社區服務等服務業加快發展。
[28]
永安公路
截至2013年,永安市公路通車總里程2625公里。其中:泉州至三明、永安至武平、永安至寧化和永安至漳州(在建)等四條高速公路,總里程公路128公里;國道205線、省道208線、307線構成永安公路主通道,總里程135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2362公里,通建制村公路硬化率達100%。
截至2013年,永安市有道路客、貨運輸企業40家,貨運車輛2502輛計15795噸,客運車輛257輛計5516座,城市出租車151輛。開通長短途公路客運線路120條,共計1031客運班次,多形式實現全市228個建制村開通農村客運;有城市公交車147輛,開通公交線路34條。
[29]
永安鐵路
鷹廈鐵路貫通永安,境內長88公里。
[29]
永安有永安站、永安南站兩個火車站。
永安水運
永安文化
編輯永安燕城文化
永安市境內九龍溪與巴溪匯合于城區西,形似燕尾,故別名“燕城”,市標為“群燕騰飛”雕塑,市樹為香樟,市花為含笑。明景泰三年(1452年)設縣。抗日戰爭時期,福建省會內遷永安達7年半之久,為當時東南抗戰文化名城。
永安地方戲曲
木偶戲
木偶戲又名傀儡戲,有提線木偶、木仗木偶和布袋木偶三種。提線木偶在明代末期即傳入青水鄉,最初演出形式極為簡單,演出者僅兩人。一人在臺后操作,一人司鑼、鼓,吹笛。演出者不但要手牽提線,以調動傀儡 的全身各部分,同時還得根據不同的角色和身份唱念出生、旦、丑的唱腔和語調。
[30]
打黑獅
安貞旌鼓
安貞旌鼓起源于宋代初年,最初是在豐收、喜慶和春節、崐元宵等重大節日,由村民自發形成的鼓隊。1885年,槐南安貞堡建成后,堡主池連貫又將金鼓進行了改編,為其打上了客家文化的烙印。擂鼓者服飾保留中原漢族崐的風格,并添入舞火龍、舞金獅等客家風格的民俗游藝,在春節、鬧元宵、端午節、中秋節及婚嫁、壽辰、祭祖等場面使用。
[32]
大腔戲
大腔戲也稱大門腔,現今僅流傳于永安青水鄉,被譽為“戲劇活化石”。大腔戲源于江西。元朝年間,熊姓家族從江西石城遷到永崐安青水豐田村。在明朝中葉汲取了元末明初南戲一支流派“弋崐陽腔”的戲劇聲腔以及青陽腔和徽池雅調,并糅合木偶戲和道崐教舞蹈,創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劇種大腔戲。大腔戲粗獷古樸,唱腔結構為曲牌連套式,起伏大,音高崐亢,唱時大小嗓結合,“字多腔少,一曲百盡”。唱詞多為長崐短句格式,屬中洲音韻。鑼鼓是大腔戲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33]
永安特色小吃
永安諸多小吃均以米、麥、豆、蕨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其風味以甜、咸、香為主,當地人特別喜歡蒜頭辣味。其中最具特色的小吃有:煨豆腐、果條筒、磨漿果、米凍峰、糍粑、客家捶圓等。紅糟醉香雞為當地傳統名菜。
[34]
永安方言
永安風景名勝
編輯鱗隱石林: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鱗隱石林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區西北13公里處的大湖鎮境內,由鱗隱石林、洪云山石林、十八洞等景區組成,總面積1.21平方公里。這是一處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發育了眾多的怪石、奇峰和異洞。鱗隱石林富有特色:地上石林,地下迷宮。景區內聳立著石芽、石錐、石柱、石筍400多座,最高36米。怪石擬人狀物,千姿百態。主要景點有:三鼎巖、望天星、八戒照鏡、接筍峰、石猿抱桃、黑熊護筍、石龜探洞、接吻石、鱗隱書院等50多處。
天寶巖自然保護區:天寶巖總面積11015余公頃,位于南亞熱帶至中亞熱帶的過渡帶,位于武夷山脈和戴云山脈之間永安市境內,包括天斗山和九龍壁景區,海撥14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6座,主峰達1604.8米。2003年6月,天寶巖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桃源洞:在永安市北10公里、緊靠著205國道的栟櫚山中,面積37平方公里,因景區內有桃花澗而得名。宋李綱有詩云:"栟櫚百里遠沙溪,水石稱為小武夷",故又有"小武夷"之稱。明萬歷年間(1573~1619年),已辟為游覽區,筑亭臺樓閣10余座。1994年,被評為第三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永安龍頭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永安市西北部的安砂鎮,地處閩江干流上游、九龍溪中游,是以水庫為主體的海西地區唯一的庫塘型濕地公園。公園涉及安砂鎮的安砂村、坑口村、羅豐村、青村和新建村,總面積達3073.8hm2,其中濕地面積1032.7hm2,濕地率為33.6%。
[35]
永安安貞堡: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永安市槐南鄉洋頭村,又名池貴城,為當地鄉紳池占瑞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建造,歷時14年完工。占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800平方米。
貢川古城:貢川古城位于距桃源洞風景區10公里處的貢川鎮。貢川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城墻、會清橋、筍幫公棧、陳氏大宗祠。筍幫公棧是中國發現最早的筍業同業公會會址。鎮內古城墻保留較好,它建于明嘉靖年間,原長約3100多米,現遺留1300米左右,高約7米。明末城堡內建有書院,藏書十萬冊。城墻外的胡貢溪上建有會清橋(廊橋的一種),建于明朝天啟二年(1622年)。
北陵:位于永安市西南5公里處,集古代文化、抗戰文化、佛教文化、吉山酒文化于一體,具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摩崖石刻、竹筏游覽、春谷山莊、沙灘燒烤、抗戰遺址、清代民居、天然泳池、寶應寺等10余個景點和休閑垂釣、旅游馬車項目。
甘乳巖風景區:地處小陶鎮大陶洋盆地的西陲,位于永安到連城205線中段,距國道8公里。現已開發可供觀賞的有眾多的溶洞群和小石林群,長百米的大石廳可容納千人集會,地下河潺潺流水,七級瀑布為同類溶洞所罕見。
永安名人
編輯劉佐成(1883~1943年),字鷹公,又名國云,福建永安汶洲青水池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到延平府應試,考中秀才。與李寶焌同為我國第一代飛機制造家。
李寶焌(1886~1912年),字焜甫,乳名漢佬。福建永安洋畬(今屬貢川鎮)人。中國航空先驅,第一代飛機制造家。
張靜初(1980年2月2日-),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2005年,以電影《孔雀》開始走紅,一度有“小章子怡”之稱。2005年獲得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2006年獲得第三十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黃海冰(1973年7月23日-),中國影視男演員。2002年,獲得第二屆中國電視藝術“雙十佳演員”。
永安友好城市
編輯友好城市 | 締結時間 | 友好城市 | 締結時間 |
---|---|---|---|
福建省石獅市 | 1988年10月1日 | 陜西省寶雞市 | 2012年7月31日 |
浙江省安吉縣 | 2006年4月27日 | 美國蘭辛市 | 1997年9月10日 |
安徽省岳西縣 | 2008年3月28日 | 澳大利亞霍巴特 | 2001年5月30日 |
臺灣省苗栗縣 | 2010年1月26日 |
永安城市榮譽
編輯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永安概述 .永安政府網[引用日期2016-05-29]
- 2. 概 述 .永安市志[引用日期2016-06-06]
- 3. 2017年永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永安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8-04-03]
- 4. CCTV2006年度十大魅力城市揭曉- .搜狐[引用日期2016-06-06]
- 5.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名單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6-06-06]
- 6. 關于命名國家園林城市(城區)的通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引用日期2016-06-06]
- 7. 科技部關于公布2013年全國縣市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市先進個人和優秀組織單位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引用日期2016-06-06]
- 8. 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名單(共416個)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6-07-30]
- 9. 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名單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6-06-06]
- 10. 全國“綠色小康縣”表彰名單(2007年) .搜狐[引用日期2016-06-06]
- 11. 第三批城鎮化試點地區公布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6-12-07]
- 12. 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中國經濟導報[引用日期2018-11-25]
- 13. 三明8縣市區選舉產生新一屆人大、政府領導班子! .三明[引用日期2016-12-26]
- 14. 建縣 .永安市志[引用日期2014-01-08]
- 15. 永安市志隸屬 .福建省情資料庫[引用日期2014-01-08]
- 16. 1950年至2013年永安的行政區劃情況 .永安市政協[引用日期2016-06-06]
- 17. 2016年永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永安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17-06-14]
- 18. 永安概述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6-06-06]
- 19. 永安市志地貌 .福建省情資料庫[引用日期2014-01-07]
- 20. 永安市志氣候 .福建省情資料庫[引用日期2014-01-07]
- 21. 第五章 土 壤 .永安市志[引用日期2016-06-06]
- 22. 第四節 植物資源 .永安市志[引用日期2016-05-29]
- 23. 第五節 動物資源 .永安市志[引用日期2016-05-29]
- 24. 永安市自然資源信息匯總 .永安市政府[引用日期2016-05-29]
- 25. 2015政府工作報告 .永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01]
- 26.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 .永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01]
- 27. 2017年永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永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04-05]
- 28. 永安市基本情況介紹 .永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01]
- 29. 永安市交通運輸綜述 .永安市交通局網[引用日期2016-05-29]
- 30. 木偶戲 .永安市旅游網[引用日期2016-06-06]
- 31. 打黑獅 .永安市旅游網[引用日期2016-06-06]
- 32. 安貞旌鼓 .永安市旅游網[引用日期2016-06-06]
- 33. 大腔戲 .永安市旅游網[引用日期2016-06-06]
- 34. 桃源勝景最悠悠 .新浪網.2005-07-25[引用日期2014-01-08]
- 35. 基本概括 .永安龍頭國家濕地公園[引用日期2016-06-08]
- 36. 永安市列入首批國家級林業科技示范縣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6-06-06]
- 37. 2006年全國糧食生產表彰名單 .中國農業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06-06]
- 38. 國家林業局確定永安市為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的示范點和試驗區 .國家林業局[引用日期2016-06-06]
- 39. 農業部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公布2011年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引用日期2016-06-06]
- 40. 全國普法辦公室關于表彰首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的通知 .中國普法網[引用日期2016-06-06]
- 41. 農業部關于認定第二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引用日期2016-06-06]
- 42. 民政部關于命名第四批全國養老服務示范活動示范單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引用日期2016-06-06]
- 43. 國家體育總局通報表彰2012年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引用日期2016-06-06]
- 44. 2018中國國際生態競爭力峰會在銀舉行 .寧夏新聞網[引用日期2018-10-31]
- 收起
詞條標簽:
V百科往期回顧
- 詞條統計
- 突出貢獻榜
- 1 建制沿革
- 2 行政區劃
- 2.1 區劃沿革
- 2.2 區劃詳情
- 3 人口民族
- 4 地理環境
- 4.1 地貌
- 4.2 氣候
- 4.3 土壤
- 5 自然資源
- 5.1 植物資源
- 5.2 動物資源
- 5.3 森林資源
- 5.4 礦產資源
- 5.5 水資源
- 6 經濟發展
- 6.1 第一產業
- 6.2 第二產業
- 6.3 第三產業
- 7 社會事業
- 7.1 社會保障
- 7.2 教育事業
- 7.3 科技事業
- 7.4 文化事業
- 7.5 醫療衛生
- 7.6 體育事業
- 7.7 貨運郵電
- 8 基礎設施
- 8.1 公路
- 8.2 鐵路
- 8.3 水運
- 9 文化
- 9.1 燕城文化
- 9.2 地方戲曲
- 9.3 特色小吃
- 9.4 方言
- 10 風景名勝
- 11 名人
- 12 友好城市
- 13 城市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