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
北戴河(國際重要濕地)一般指北戴河區
行政區劃
,
地點
,
鄉鎮
北戴河區早在1898年就被清政府辟為“允中外人士雜居”的避暑區。自20世紀50年代起,黨和國家領導人暑期在北戴河辦公、休息。北戴河是聞名中外的旅游度假勝地,擁有海洋、森林、濕地三個主要的生態系統有聯峰山、鴿子窩、中海灘三大風景群組等40余處景觀。
[1]
北戴河是國家級園林城市,城市綠化覆蓋率57.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53.33平方米,每立方厘米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最高可達15000個,是一般城市的20倍,被譽為“天然氧吧”。北戴河是世界著名的觀鳥勝地之一,已發現鳥類451種,被譽為“觀鳥的麥加”。
北戴河區歷史沿革
編輯清順治二年(1645年)劃興隆方圓800平方公里為馬蘭東陵后龍風水禁地,封禁270余年。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被清政府辟為避暑區,在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條旅游鐵路專線、第一條航空旅游航線,第一個19孔高爾夫球場等諸多中國旅游史上的第一,被譽為中國現代旅游業的"搖籃"。
1898年(清光緒24年)北戴河被辟為旅游避暑區,當時許多國際商界、宗教界人士紛紛到北戴河選址安居、興業置產。新中國成立后,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和現任的中央幾大領導同志都曾到這里辦公和休息,北戴河因此受世人矚目。北戴河先后被評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1915年開禁后,北京、天津等地客商爭相來此開設林木采植局及店鋪,一時商賈云集,買賣興隆,形成集鎮。又因四周環山,故被時人稱為興隆山。
1925年設興隆縣,因山為名。據《熱河省縣旗事情》:興隆山在興隆街后山,恰如屏風,為清皇陵后龍地。以興隆為名,取“龍依此而興”之意。
北戴河區地理環境
編輯北戴河區位置境域
北戴河位于河北省東北部,它猶如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渤海
北戴河區政府
灣北岸中部。地理坐標處北緯39°47′48″―39°53′17″,東經119°24′08″―119°31′58″。西距首都北京279公里,北距沈陽市392公里、錦州市197公里。東距大連市209公里、秦皇島港18公里、山海關機場25公里。東北與秦皇島市海港區毗鄰,西部、西北部與撫寧區接壤,東、南面臨渤海灣。東西長11.2公里,南北寬10.15公里,總面積122.2平方公里。北戴河區地形地貌
北戴河區氣候
北戴河地處中緯暖溫帶,屬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受中國東部沿海季風環流的影響,海洋性特征明顯,多風、濕度大、雨量適中,四季分明,春溫、夏涼、秋暖、冬寒。年平均日照時間在2700―2850小時之間;年平均氣溫8.8―11.3℃之間;盛夏日平均氣溫22―25℃之間;年平均降水量650―750毫米。由于瀕臨渤海,空氣溫度較大,年平均濕度65%左右;全年以偏西風為最多,春季風速最大,有風無塵,秋季次之,盛夏平均風速較小。北戴河的空氣清新,富含負氧離子,全年日照充足,氣壓穩定,氣候十分宜人。
北戴河區水系
北戴河境內的戴河和新河兩條河流分別在西部和東部入海。戴河古稱渝水,遼、明、清時稱渝河,清光緒年間改為戴家河,后簡稱戴河。戴河上有三源,東源為沙河,發源于撫寧區螞蟻溝村;西源主流為西戴河,發源于撫寧區北車廠;西源支流名為渝河,發源于撫寧區聶口北。戴河在河東寨村西南注入渤海,全長35公里,流域總面積290平方公里,流經北戴河區13公里,北戴河境內流域面積32平方公里。新河發源于撫寧縣棲云寺山東麓,流經甘各莊、蔡各莊,從赤土山北入海。全長15公里,14公里流經北戴河區,總流域面積為77.5平方公里。
[3]
北戴河區自然資源
編輯北戴河境內分布著豐富的植物資源和動物資源。植物有海生植物、入藥植物、木本植物。海生植物常見的有海白菜、龍須菜、昆布、海菊花等;入藥植物主要有麻黃、防風、蒼耳子、薄荷等210種;木本植物46科188個品種,主要有油松、刺槐、楊、柳、櫟等,較為珍稀的桑橙、牡丹、梧桐、爬地柏、垂條柏等。動物有海生動物、野生動物。海生動物有7個種類40多種,以對蝦、梭子蟹最為著名;野生動物有8個種類450多種,其中最為豐富的是鳥類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北戴河成為鳥的天堂,鳥類共有20目61科41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12種,國家二級保護的52種。
[4]
北戴河區行政區劃
編輯北戴河區人口
編輯2008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71338人,比年初增長0. 2%。全年出生人口524人,出生率為7.18 ‰,自然增長率為3.47‰,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8.09%。遷入人口3465人,遷出人口3422人,人口機械增加43人。有漢族、蒙古族、朝鮮族、回族、滿族等11個民族。
[3]
北戴河區經濟
編輯北戴河區綜述
2008年,北戴河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5億元(按原統計口徑計算),比2007年增長12.8%。分產業看,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0.91億元、4.66億元和16.93億元,比2007年分別增長9.3%、26.2%和12.1%。三次產業結構由2007年的4.9:19.8:75.3調整為4.1:20.7:75.2。人均生產總值31567元,比2007年增長12.7%。年末納統單位職工人數14871人,納統單位工資總額40390萬元,比2007年增長18.1%;職工年平均工資22379元,比2007年增長17.8%。
北戴河區第一產業
2008年,北戴河區糧食播種面積7380畝,比2007年減少345畝;油料播種面積855畝。全年糧食總產量3535噸,蔬菜總產量23485噸,比2007年分別下降5.66%和5.64%;肉類、蛋類、奶類總產量完成721噸、1558噸和1823噸,比2007年分別增長32.78%、22.77%和13.72%。
北戴河區第二產業
2008年,北戴河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3.1億元,比2007年增長53.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1.1%,集體企業增長11.1 %,股份制企業增長67.5%,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比2007年增長2.8%。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同比2007年增長9.4 %,重工業比2007年增長57.3%。通聯路橋、吉馬包裝、鑫綸化纖等企業發揮了帶動作用。全部工業增加值3.03億元,比2007年增長36.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79億元,增長41.4%。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潤7187萬元,比2007年增長161.9%。
北戴河區第三產業
2008年,北戴河區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7億元,比2007年增長3.1%,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25.2億元,增長3.3%;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5億元。
北戴河區交通
編輯2008年,公路客運量完成209萬人次,比2007年增長1.0%;客運周轉量完成3766萬人公里,比2007年增長1.1%;全年公路貨運量完成149萬噸,比2007年增長4.9%;公路運輸周轉量完成3739萬噸公里,比2007年增長5.0%。
北戴河區社會事業
編輯北戴河區體育事業
截至2008年,北戴河區共有等級裁判員發展人數25人,等級運動員發展人數4人;少年兒童業余體校1個,在校學生580人;體育系統舉辦運動會37次,我區運動員在省級以上各類比賽中獲金牌12枚、銀牌11枚、銅牌5枚。
北戴河區科技事業
2008年,實行科技項目2項,科技成果推廣項目7項,科技投入50萬元。
北戴河區教育事業
2008年,北戴河區新建北嶺中心幼兒園、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北戴河中學學生餐廳、海北路小學學前班教學樓。啟動第四批城鄉教師交流工作;加大教師獎勵力度,提高教師獎勵金額至100萬元。
北戴河區旅游資源
編輯北戴河是馳名中外的旅游休閑度假勝地,被稱為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搖籃”。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被稱為為“東亞避暑地之冠”,成為中國著名的四大避暑區之一。古跡有秦皇遺址和明末建的觀音寺,1982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3]
北戴河區友好城市
編輯富山市 | 日 本 | 1981.05.07 |
托萊多市 | 美國 | 1985.10.28 |
佩薩羅市 | 意大利 | 1985.11.07 |
科威特城 | 科威特 | 1987.11.02 |
苫小牧市 | 日本 | 1998.09.01 |
敦刻爾克 | 法國 | 2000.09.26 |
北戴河區城市榮譽
編輯1982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
1999年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全國園林式城市"。
- 參考資料
-
- 1. 基本情況 .北戴河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31]
- 2. 百科名片 .秦皇島北戴河新區工作委員會[引用日期2019-01-28]
- 3. 北戴河地區概況 .秦皇島商務網[引用日期2014-10-31]
- 4. 北戴河資源狀況 .秦皇島商務網[引用日期2014-10-31]
- 5. 新華區、高邑縣等榮獲首屆河北省文明城區(縣城)稱號 .澎湃網[引用日期2017-12-16]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