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區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山海關區位于河北省東北部,為秦皇島市轄區之一,是連接東北與華北的咽喉要道,素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稱。 [1]  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在此地創建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 [2] 
山海關區南襟渤海,北依燕山,交通便利,海陸空立體交通條件十分便捷,京沈高速公路、京哈、京沈鐵路均在此交匯,京沈高速公路出口距城區僅5公里。 [1] 
山海關是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名勝古跡薈萃、風光綺麗,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歷史文化遺存眾多,山、海、關、城、樓、湖、海、洞、廟種類齊全。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地的山海關已獲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地質公園、中國長城文化之鄉、中國孟姜女文化之鄉、中國書法之鄉等稱號。 [3] 
截至2013年,山海關區轄1個鄉、 3個鎮、5個街道,擁有國家級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總人口14萬人,距離沈陽市363公里。 [4]  2016年,山海關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5.4億元。 [5] 
中文名稱
山海關區
外文名稱
shanhaiguan district
別    名
臨榆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中國·東北地區
下轄地區
3個鎮、5個街道、1個鄉
政府駐地
秦皇島市山海關區關城南路119號
電話區號
0335
郵政區碼
066200
地理位置
中國·秦皇島
面    積
192平方公里(2015年)
人    口
14萬(2013年)
方    言
冀魯官話 [6] 
氣候條件
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老龍頭長城角山燕塞湖孟姜女廟祖山望峪山莊
機    場
山海關機場秦皇島北戴河機場
火車站
山海關站沈陽鐵路局特等站)
車牌代碼
冀C
行政代碼
130303

山海關區歷史沿革

編輯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
秦皇島市山海關區 秦皇島市山海關區
在此地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
清乾隆二年(1737年)撤衛置臨榆縣,為縣治所在地。
解放初期先后設秦榆市(今秦皇島市)山海關辦事處,遼西省(現遼寧省)山海關市。
1952年11月劃歸河北省,1953年撤市建區,屬秦皇島市。 [7] 

山海關區行政區劃

編輯
截至2014年,山海關區轄5個街道、3個鎮、1個鄉:南關街道古城街道西關街道路南街道船廠路街道第一關鎮石河鎮孟姜鎮渤海鄉。山海關區下轄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區)。 [8] 

山海關區地理環境

編輯

山海關區地理位置

山海關東距遼寧省會沈陽市363公里,距離
秦皇島市山海關區
大連市197公里,西距北京市287公里,距石家莊502公里。東北、東北部與遼寧省綏中縣接壤,西部與秦皇島市中心區——海港區毗鄰,南襟渤海,北依燕山。 [9] 

山海關區地形

山海關地形呈階梯狀分布,東北高,西南低。北部為燕山山脈,中部為古城及道南新城區,南部濱海,城區西部為山海關的母親河—大石河,潮河及萬里長城南北貫穿山海關。山海關擁有山地、古城及濱海資源的城市區。山區中較高的山峰有5座,最高海拔926米。 [9] 

山海關區氣候

山海關區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水溫12℃。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 [10] 

山海關區水文

山海關區有河流9條,境內還有燕塞湖。海岸線西起西沙河口,東至金絲河口,全長14公里,其中沙岸12公里。 [9] 

山海關區自然資源

編輯

山海關區水資源

山海關區境內地下水系富含鍶,偏硅酸的重碳酸飲用天然礦泉水

山海關區生物資源

山海關區海岸線長14公里,特產海蟹、海參、對蝦等海珍品。10米等
秦皇島市山海關區 秦皇島市山海關區
深線以內海域灘涂面積2500多畝。 [10] 
山海關區域內有林場和果園,實有林地面積8700公頃,生長有椴木、油松、落葉松,白楊等林木,盛產大櫻桃、水蜜桃、蘋果、梨等林果,還可提供近百種中藥材。 [10] 

山海關區礦產資源

山海關區礦藏主要為非金屬建筑材料且儲量很大,粗中砂、礫卵石、花崗巖、黃粘土等儲量豐富。經初步探明,花崗石、大理石儲量就57億立方米(2013年)。 [10] 

山海關區人口民族

編輯
2013年,山海關區人口12.7萬人,民族構成分漢族、滿族、回族、蒙古族等17個民族,其中以漢族為主。 [4] 

山海關區經濟

編輯

山海關區綜述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7億元,同比2012增長5.3%。全部財政收入
秦皇島市山海關區 秦皇島市山海關區
7.3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0.15億元。消費品零售總額56.22億元,增長1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475元,分別增長11.1%和12.3%。 [11] 

山海關區第一產業

山海關區2013年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0248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7.9%。其中,農業產值33782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4.5%。林業產值934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6.3%牧業產值17047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29.1%。漁業產值8367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1.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18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9.3%。農業結構繼續調整,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比重為56:8:3:。2007年,存欄50頭以上的養豬戶231戶,比2012年增加34戶。養禽規模戶76戶,比2012年增加14戶。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520公頃。 [11] 

山海關區第二產業

2013年山海關區工業企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產值206810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26.7%。工業增加值52035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5.2%。山海關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主營業務收入173199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34.7%。山海關區工業產品產銷率97%。
2014年山海關區工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6.87億元,增長12.3%,新增規模以上企業5家。臨港經濟開發區實現產值40億元、稅金6000萬元。

山海關區第三產業

2013年山海關區旅游業比2012年增長12.8%。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68805.2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9%餐飲業零售額41078.4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4.5%。稅收收入9228萬元,比上年增長23.1%。 [12] 
2014年山海關區全年接待游客464.83萬人次,實現旅游門票收入1.39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21.5%和12.1%。農業總產值完成10.6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4%。引進農業新品種30個,推廣新技術10項。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3家,覆蓋率60%。農業產業化經營率72%。 [13] 

山海關區交通

編輯
山海關海陸空立體交通。京沈高速公路、102國道和205國道,京山、沈山
秦皇島市山海關區 秦皇島市山海關區
鐵路均在此交匯,京沈高速公路出口距城區5公里,從山海關到北京、到沈陽分別只有2個小時和3個小時的路程。山海關火車站,位于京沈鐵路京沈高速鐵路客運專線中段。山海關民航機場位于城西南3公里處,可起降大中型客機,通往上海、廣州、哈爾濱、西安等15個城市,近臨城區的山船碼頭有4個深水泊位。 [14] 

山海關區社會事業

編輯

山海關區教育事業

截至2013年,山海關區普通中學9所,在校學生6446人。小學22所,在校學生7896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學生8666人。

山海關區社會保障

山海關區201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73元,比2012增長12.8%。人均消費支出7793.6元,比2012年增長18.1%。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415元,比上年增長9.6%。2012年末農村居民家庭擁有彩電100臺/百戶,家用電冰箱74臺/百戶,洗衣機100臺/百戶。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總建筑面積為23.77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為36.85平方米。
2014年山海關區財政用于民生支出4.4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的72.5%。城鎮新增就業4014人,安排再就業1508人,轉移農村勞動力574人,建成農村養老互助幸福院10個。建設農村標準化衛生室11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7%。完成續建保障房1457套,新開工保障房1078套。 [15] 

山海關區文化衛生

2007年底,山海關區共有群眾表演藝術團體18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24000冊,電視發射臺2個,有線廣播電視用戶43634戶,廣播節目綜合覆蓋率和電視節目綜合覆蓋率均100%。
2007年,山海關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1個,其中醫院、衛生院8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500張,其中,醫院、衛生院病床500個;全區共有衛生技術人員779人,其中,醫院、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721人。

山海關區風景名勝

編輯
老龍頭
老龍頭位于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城南5公里處,是明代萬里長城的東部起點,也是萬里長城唯一集山、海、關、城于一體的海陸軍事防御體系。在600余年的變遷中,老龍頭書寫了一部歷盡滄桑的歷史,為愛國主義提供了良好的教材。老龍頭距山海關4公里。
樂島海洋公園
樂島坐落于濱海之城。東距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東部起點老龍頭2公里,西距秦皇島機場僅8公里。樂島是國內規模最大、最具海洋特色、在國內唯一融互動游樂、運動休閑、動物展演、科普展示、度假娛樂為一體的海洋主題公園。

山海關區特色小吃

編輯

山海關區餑欏餅

相傳明朝將領戚繼光率領以浙江人為主力的“戚家軍”鎮守山海關,北方粗糧較多,戍邊士兵生活艱苦,因此有人利用每年五月長城沿線餑欏葉鮮嫩時機,制成餑欏葉餅,粗糧細做,改善生活。其成品為一張秦皇島市山區常風的餑欏葉樹葉,內裹淀粉作皮,三鮮為餡的餅,餅皮隱約透明。味道三鮮和餑欏葉散發沁人的清香,是純粹的民俗食品。

山海關區花生糕

花生糕系古代宮廷膳食,源于宋朝,后經元、明、清三個朝代600余年,流傳至今。挖掘傳統不同口味的花生糕,宮廷膳食制作工藝,以精選白沙花生仁為主料,輔以長壽山上的上等蜂蜜等,經過熬、撥、砸,刀切成形等工序制成。成品呈片狀,多層次,顯明細網絡,疏松度強;食之口味樺脆,香甜利口,含口自化,令人回味無窮。花生糕由精致白沙花生,上等蜂蜜等料配置而成。成品色澤淡黃,為多層疏松片狀,食之口酥松脆,香甜利口。

山海關區回記糕點

回記糕點是清真食品,始建于1945年,因初創人是回民,又姓回而稱“回記”。原料用當地所產綠豆以及白糖,依秘方調制而成。特點:油而不膩,松軟香甜,口味醇正。

山海關區四條包子

1958年開業的老字號企業,因坐落在古城山海關四條這條街上而得名,其店初創時,服務質量比較高,吸引顧客較多,而名氣越來越大。

山海關區清河渾鍋子

清河渾鍋子傳承了山海關火鍋的民俗特色。以傳統紫銅火鍋為器具,將祖傳秘方燉制的老雞湯、特制腌酸菜、精選五花肉、丸子、燜子、凍豆腐、各種海鮮放入鍋中,以炭火燉制,極具特色。其特點:白肉肥而不膩,丸子香嫩爽滑,酸菜解膩適口,海鮮提味獨特,凍豆腐吸油爽口,讓人百吃不膩,回味綿長。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
詞條標簽:
行政區劃 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