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梁位于長江三峽庫區上游,重慶市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相傳唐朝時爾朱(ér jū)真人在涪州今白鶴梁的江邊修煉,后得道,在石梁上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
白鶴梁景觀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1-2]
- 中文名稱
- 白鶴梁
- 地理位置
- 重慶市涪陵區長江中
- 占地面積
- 約24000平方米
- 門票價格
- 50元
- 著名景點
- 白鶴梁題刻石梁
- 所屬城市
- 重慶市
- 所屬國家
- 中國
白鶴梁名字由來
編輯白鶴梁,這個詩化的名字緣何而來,雖然眾說紛紜,但都與一個叫爾朱通微的人有關。(爾朱通微爾又叫爾朱洞)相傳,在北魏時,爾朱一姓是當時的望族,受襲爵位。爾朱通微出生名門,但少年時遇異人度化,出家學道,煉大丹不死之方,自號歸元子。一次,爾朱通微云游到合川。他在集市稱他能煉合神藥丹丸,但要煉一顆十二萬錢,周圍人都覺得驚疑。太守讓他去為自己制藥,爾朱洞說:太守錢多,你的話需要一百二十萬錢才行。太守很生氣,認為他反復不定,又漫天要價,應該是作假,恐怕要騙無知鄉民,就命人將爾朱通微裝在竹編的籠子里拋入江中。但是竹籠居然不沉,反而順江而下,到了涪州(今涪陵) 西邊的江中石梁邊,遇到兩名漁人正好撒網,感覺沉得奇怪,撈起來一看,爾朱通微還在竹籠里酣睡,兩個漁人覺得一定是不尋常的人,看起來像是入定了,就敲銅缶發聲讓他醒來,爾朱通微醒來說:你們是誰,請問這里離銅梁有多遠,有三都嗎?兩個漁人答:我們一個姓白一個姓石,是這里打漁的。這里已經離銅梁有四百里遠了,再往前就是酆都縣平都山仙都觀了。爾朱通微說:我的師父曾給我一粒仙丹,并且說我如果遇到“三都”和“白石浮水”就可以飛升仙去了,看來就是這里了。原來之前,爾朱通微每次遇到江濱,都用白石丟進水中,等待石頭浮起來,作為試驗,但人們都當他瘋癲。現在才得到正解,然后爾朱通微和漁人上岸,從容的說:兩位像是有道的人,有師父傳道吧?兩個漁人說:我們曾從海山仙人那里得度,此后開始認真修道,有好多年了。爾朱通微于是請兩個漁人找出酒來,取出仙丹分開,三個人用酒服用了。然后不久,空中忽然有白鶴飛來,于是三人乘鶴飛升而去。
白鶴梁歷史沿革
編輯
白鶴梁(3張)
據有關部門觀測,白鶴梁唐代石魚的腹高,大體相當于涪陵地區的現代水文站歷年枯水位的平均值,而清康熙二十四年所刻石魚的魚眼高度,又大體相當于川江航道部門當地水位的零點。1988年8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三峽大壩蓄水175米后,白鶴梁題刻將永遠淹沒于近40米的江底。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都高度重視白鶴梁題刻保護工作,對白鶴梁題刻的保護與否,直接關系到向世界昭示三峽工程是否屬于文明工程的關鍵。白鶴梁保護工程先后共產生了7個保護方案,有10余名中國工程院、科學院院士參加了白鶴梁保護方案的評審工作。經過十年的反復論證,根據國際“威尼斯憲章”中不可移動文物以原地保護為主的原則,2002年國家采用了工程院院士葛修潤提出以“無壓容器”的保護方式,創造性地修建了世界上唯一在水深40米處的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3]
。白鶴梁原址水下保護工程是三峽工程的四大文物保護項目之首。白鶴梁保護工程2003年動工修建,2009年5月18日正式落成,被國家文物局評為科學技術創新一等獎,總投資約2億元。
2010年4月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在首屆三峽國際旅游節期間正式試運行對外開放。
[4]
白鶴梁地理位置
編輯107°24′。全長1600米,寬10到15米,自西向東延伸,呈一字形與江流平行。水位標高137·81米,梁脊高出最低水位2米,低于最高水位30米。距長江南岸100米,東臨長江與烏江的匯合處。從唐至今逾1200余年的文字題刻170余段就鐫刻于其上,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白鶴梁題刻。
[3]
[5]
白鶴梁文物價值
編輯白鶴梁藝術價值

白鶴梁(5張)
白鶴梁考古價值
白鶴梁題刻位于長江三峽庫區上游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題刻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眾多珍貴題刻堪稱國寶,令中外專家和游客驚嘆不已。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與水文科學有關的題刻108件,故有“世界水下碑林”美譽。這些題刻主要集中于傾斜14.5度的北坡上,起于唐廣德元年,止于1963年 2月15日涪陵文化館最后題刻落筆,剛好1200年。記錄著72個年份的枯水歷史,共有題刻180多幅,其中唐代l幅、宋代98幅、元代5幅、明代16 幅、清代23幅、近現代40多幅。
梁上刻著歷代名人真跡,如 黃庭堅、晁公道、黃壽、朱昂、吳革、劉甲、龐公孫、王士禎等,共300多人題寫的詩詞,達3萬多字。薈萃“顏、柳、蘇、黃、真、草、隸、篆”名體書法于一梁,大放異彩,流芳千古。北宋大書法家黃庭堅題寫的“元符庚辰涪翁來”,更是令人驚嘆。
[7]
白鶴梁文物保護
編輯工程保護
為了更好的保護和開發三峽白鶴梁水文題刻,2001年葛修潤院士提出了一套在長江白鶴粱題刻的原址上建立水下博物館的“無壓容器”方案,通過建一個注滿凈化過濾江水的容器來抵消內外壓力。這一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既可以更好的對具有1200年歷史的世界罕見的江底水文題刻進行保護,又為科學研究和游人參觀提供了條件。

白鶴梁(7張)
該方案獲國家批準后,工程于2003年2月正式開工。整個工程分為A、B、C三個標段分別實施。
在正式施工前,還進行了水下考古,并對白鶴梁本體進行了鉚固、翻模、資料提取及表面化學處理等基礎工作。
A標段工程
2003年2月重慶涪陵白鶴梁題刻原址水下保護A標段工程通過招標正式開工。這一標段包括水下導墻基礎鉆探工程和保護體防撞墩工程,以及擴寬航道進行洗手梁、坳馬石炸礁工程。
在正式施工前,還進行了水下考古,并對白鶴梁本體進行了鉚固、翻模、資料提取及表面化學處理等基礎工作。
A標段工程
2003年2月重慶涪陵白鶴梁題刻原址水下保護A標段工程通過招標正式開工。這一標段包括水下導墻基礎鉆探工程和保護體防撞墩工程,以及擴寬航道進行洗手梁、坳馬石炸礁工程。
B標段工程
這一標段是白鶴梁題刻原址水下保護工程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水下保護體、交通廊道、參觀廊道、水下照明系統、水下攝像系統、循環水系統、監測系統、供氣系統及消防、空調通風、給排水通訊、自動扶梯、等制造安裝、裝飾工程等。
C標段工程
這一標段工程主要是地面陳列館建設,各項系統主機的制造、安裝及整個系統的全面調試運行。
C標段工程
這一標段工程主要是地面陳列館建設,各項系統主機的制造、安裝及整個系統的全面調試運行。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水下博物館已于2009年5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整個保護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
撞墩”和“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水下博物館就是在白鶴梁原址上修建一個保護殼體。游客可下到帶參觀窗的水下通道,透過玻璃舷窗欣賞白鶴梁題刻。保護體內還安裝了6排、150組燈源,每組燈源由9個小燈組成,而每個小燈里又藏著8個聚光和散光燈。白鶴梁水下保護體將猶如一個璀璨的水晶宮。游客可在長江防護大堤上建造的陳列館內,根據自己的需要,操作攝像頭,通過電腦屏幕,從不同角度近距離觀賞白鶴梁。同時,少數專業人士,還可通過潛水的方式參觀白鶴梁。是由葛修潤及其他專家提交的方案。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風光(15張)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分為地面陳列館和水下參觀兩大部分。在地面陳列館展廳內共設有“生命之水——世界大河文明中的水文觀測”、“長江之尺——白鶴梁題刻的科學價值”、“水下碑林——白鶴梁題刻的人文價值”等展覽單元。參觀者將通過聲音體驗、視覺體驗、參與體驗、情感體驗獲得一份難以忘懷的記憶。
在水下參觀部分觀眾朋友可從地面陳列館乘坐長達90米,垂直高度40米的隧道式自動扶梯進入長147米的水下時光隧道,進入70米長的參觀廊道后,觀眾朋友會有三種參觀方式:1.通過參觀廊道內直徑為80厘米的23個觀察窗直接觀看水中的白鶴梁題刻;2.保護體內安裝有28個360°旋轉的攝像頭,觀眾朋友可以通過觀察窗旁的觸摸顯示屏點擊式觀賞題刻;3.參觀廊道內設有潛水艙,條件成熟之后,觀眾朋友還可以通過潛水艙潛入水中,零距離欣賞文物題刻。參觀完以后,再通過另一條全長154米的水平交通廊道以及90米長的自動扶梯返回地面陳列館。
[1]
白鶴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白鶴梁題刻已于2012年列入國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開始全力沖刺。如果“申遺”成功,白鶴
梁將成為繼大足石刻后重慶市第二處世界文化遺產。
[8-9]
重慶市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專家組副組長、北京大學教授孫華說,如果白鶴梁沖擊世遺成功,將成為全世界首個水文記錄類的世界文化遺產。

白鶴梁(4張)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概況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4-01-13]
- 2. 楊菊芳.白鶴梁的沉浮: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 3. 揭秘白鶴梁題刻水下博物館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4-01-13]
- 4. 涪陵白鶴梁簡介 .濕地中國[引用日期2014-01-13]
- 5. 白鶴梁稱謂相關問題考證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4-01-13]
- 6. 水下千年白鶴梁——“走進三峽文物長廊”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4-03-20]
- 7. 白鶴梁的歷史價值 .中國中央電視臺[引用日期2014-01-13]
- 8. 白鶴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4-03-20]
- 9. 白鶴梁題刻和釣魚城遺址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4-03-20]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