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櫓(1920.9.24-2016.4.25),浙江省東陽市人,飛行力學專家,中國飛行器飛行力學的學術帶頭人,中國航天事業和航天教育的開拓者與奠基人之一。
[1]
陳士櫓長期致力于彈性飛行器飛行動力學及控制研究。
- 中文名
- 陳士櫓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地
- 浙江省東陽市
- 出生日期
- 1920年9月24日
- 逝世日期
- 2016年4月25日
- 職 業
- 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
- 莫斯科航空學院
- 主要成就
-
入選《世界科技名人錄》(1994年)
中國航天事業和航天教育的開拓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1997年)
陳士櫓人物生平
編輯1933年,13歲畢業于千祥小學后,由父親陪同到金華報考浙江省立第七中學(現金華第一中學);從初二起,年年都獲獎學金,高中考取了公費,并終于以全班第一的成績畢業于金華高中。
1946年夏,三校復員回京津,陳士櫓回北京清華大學航空系任助教。
1948年,承上海交大航空系主任王宏基先生(原西南聯大航空系教授)介紹,由清華轉至上海交大航空系任助教,后升為講師。
1992年,其主持的飛行力學學科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學位辦學科評估中獲相關27學科點全國總分第一。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士櫓主要成就
編輯陳士櫓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陳士櫓長期致力于彈性飛行器飛行動力學及控制研究,被評鑒為開拓新的學科研究分支。在彈性飛行器建模、伺服氣動彈性動態耦合、穩定性分析、主動控制系統的設計等方面形成了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和新穎的分析研究方法,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并成功地應用于飛航等型號設計。
[8]
20世紀60年代,陳士櫓對飛行力學的許多問題就作了較深入的研究。陳士櫓被錢學森先生點名委派到航天部三院701所擔任顧問,與其他專家一起,幫助解決型號設計、研發、生產中的難題。從工程實際應用出發,他選擇了彈性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這個學科研究方向。
[4]
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把現代控制理論研究方法應用于飛行力學研究,提出利用最優化過程理論、極大值原理及動態規劃研究最優彈道。
[9]
20世紀80年代以來,陳士櫓致力于發展飛行力學學科,開辟學科新領域。他帶領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先后把主動控制技術、魯棒控制理論、容錯控制理論應用于飛行力學,著重在彈性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研究領域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4]
陳士櫓和他培養的第九位博士、博士后南英及其他在讀博士,先后研究了地-空彈復合制導、攔截區、地-地彈道控制、精度分析、彈道/總體設計,巡航彈的最有軌跡規劃與制導,航天器載入軌跡與制導,導航與控制、氣動力輔助變軌等。上述成果分別在航天、航空設計單位得到應用,為國防事業做出了貢獻。
[4]
陳士櫓跟蹤國際先進水平,結合中國航空航天技術及國防現代化發展的需求,進一步將彈性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方向推向了更為廣闊的研究領域,圍繞空間飛行器多個方向進行攻關,進一步研究了飛行器系統優化設計、飛行器總體優化設計、飛行器最優攔截與交會、飛行器敏捷性、大型捆綁運載火箭動力學與故障仿真、多體撓性結構系統動力學與控制,以及伴隨衛星動力學建模等項目,采用理論研究、數字仿真與軟件系統研制等相結合的方法,促進了理論成果向工程應用的轉化。此外,還致力于現代高速、彈性飛行器飛行力學及航天器軌道控制研究,并在研究中取得了創新性成果。
[4]
- 論文論著
陳士櫓主編有《飛行器飛行力學》,撰有《現代飛行器動態特性的幾個問題》、《最優過程理論在飛行力學中的應用》、《彈性飛行器縱向穩定性分析》等論文。
陳士櫓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1952-1956年,陳士櫓先后講授高等數學、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水力學、飛行力學(包括飛機氣動計算及飛機穩定性與操縱)等課程;1959年,受命創建西北工業大學宇航工程系,開創了中國宇航工程科技教育的先河。
截至2013年11月,陳士櫓已親自培養博士生32名、博士后5名;
[2]
[10]
學生有: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唐碩,廈門工學院校長蔡遠利,西北工業大學無人機所總工程師祝小平教授,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黃福銘,
[11]
西北工業大學副校長的袁建平教授等。
[6]
- 教學成果
陳士櫓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
1990年 | 航空航天工業部“優秀教育工作者” |
1991年 | 航空航天工業部“有突出貢獻專家” |
1997年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資料來源: |
陳士櫓社會任職
編輯陳士櫓是中國航空學會第一、二、三屆理事,中國宇航學會第一、二屆理事,中國宇航無人飛行器學會名譽理事,陜西省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航空宇航組第二屆召集人,美國宇航學會(AIAA)副資深委員。
[2]
[4]
陳士櫓人物評價
編輯陳士櫓為推進航空航天科技教育事業的進步和高層次人才培養作出了杰出貢獻,為中國航天科技教育事業嘔心瀝血、殫精竭慮,作出了突出貢獻。(陜西日報評)
[1]
陳老師在中國的飛行力學界獨樹一幟,彈性體和飛行力學都有人在研究,但是把兩個結合起來,在國內他開始得是最早的,成果也最豐富,在中國開辟了一個很好的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航天二院總設計師于本水評)
[2]
陳士櫓一生對中國科技事業、航天事業、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為航天而生、為航天而去。(西工大黨委常務副書記趙瑞君評)
[11]
陳士櫓院士不僅對西工大宇航工程專業的保留做出了重大貢獻,還為中國航天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如果沒有他對航天教育的堅持、如果沒有他對航天人才持續不斷的培養和輸送,今天中國的航天事業也許會落后很多年。(廈門工學院校長蔡遠利評)
[11]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陳士櫓院士遺體告別儀式在西安舉行 .陜西日報[引用日期2016-09-08]
- 2. 中國飛行力學專家陳士櫓院士逝世 享年96歲 .西北工業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04-27]
- 3. 星天其志 赤子其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士櫓的人生故事 .陜西省教育廳[引用日期2016-09-08]
- 4. 向陳士櫓同志學習 . 西安石油大學人事處[引用日期2016-09-09]
- 5. 沉痛悼念陳士櫓院士 .西北工業大學航天學院[引用日期2016-09-09]
- 6. 緬懷陳士櫓院士,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西北工業大學校友會[引用日期2016-09-09]
- 7. 星天其志 赤子其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士櫓的人生故事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6-09-09]
- 8. 陳士櫓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教授 .中國高校之窗[引用日期2016-09-09]
- 9. 東陽歷史名人傳記 .東陽市網絡新聞宣傳管理中心[引用日期2016-09-09]
- 10. 陳士櫓:永遠的航天情結 .中國工程院[引用日期2016-09-09]
- 11. 大德常在 精神永存——各界人士追思陳士櫓院士 .西北工業大學[引用日期2016-09-09]
- 收起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