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椿萱

編輯 鎖定
李椿萱,1939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空氣動力學、航空航天飛行器設計、高速碰撞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1963年李椿萱畢業(yè)于臺灣省成功大學,之后赴美留學;1972年,畢業(yè)于紐約州立大學獲博士學位;1980年回國后分派在北京航空學院5系工作;1987年擔任863計劃航天領域主題專家組成員及專題組組長;1997年當選工程院院士;國家CFD實驗室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館長。
中文名
李椿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云南省昆明市
出生日期
1939年11月9日
職    業(yè)
教學科研工作者
畢業(yè)院校
紐約州立大學

李椿萱人物經歷

編輯
1939年11月9日,李椿萱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原籍廣東省新會市。
李椿萱院士 李椿萱院士
1963年,畢業(yè)于臺灣省成功大學獲學士學位。
1967年,畢業(yè)于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獲碩士學位。
1972年,畢業(yè)于紐約州立大學獲博士學位。
1980年,回國前在美國洛克希德導彈及空間公司從事航天飛機及導彈的型號及預研工作?;貒?,分派在北京航空學院5系,主要從事飛行器空氣動力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1987~1989年,在863計劃航天領域主題專家組成員及專題組組長任期內組織實施了氣動力、熱關鍵技術預研項目與地面模擬試驗設備的研制和改造,并承擔了數值模擬實驗室的籌組建任務。
1997年,當選工程院院士,第9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李椿萱主要成就

編輯

李椿萱科研成就

早年參與美國航天飛機、導彈等型號及相關預研工作,并涉及超高速碰撞力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已在我國航天技術的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在天地往返運輸系統(tǒng)氣動力、熱特性,飛行器/推進系統(tǒng)一體化氣體熱動力,以及飛行器動態(tài)特性等研究中取得了一批成果。
計算流體力學、高速碰撞理論有較深研究。建立了耦合歐拉--拉格朗日有限元法。
撰有《CELFE:高速碰撞分析的耦合歐拉--拉格朗日有限元程序》、《關于包含零表阻點的普朗特邊界層方程的解》、《非定常層流邊界層的半相似分類》等論文。

李椿萱榮譽表彰

先后榮獲全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yōu)秀教師、航空航天工業(yè)部勞動模范、國防科工委863計劃先進工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863計劃先進個人等稱號,以及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
1991年起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待遇。
百度百科內容由網友共同編輯,如您發(fā)現自己的詞條內容不準確或不完善,歡迎使用本人詞條編輯服務(免費)參與修正。立即前往>>
詞條標簽:
科學家 , 物理學家 ,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