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核
。
何友聲(1931.07-2018.01.17),男,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水動力學與船舶流體力學著名專家,高速水動力學研究的先驅,我國船舶原理研究的開拓者之一,水翼及其興波水動力設計奠基人。
- 中文名
- 何友聲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地
- 浙江寧波
- 出生日期
- 1931年7月
- 逝世日期
- 2018年1月17日
- 職 業
- 教師
- 畢業院校
- 同濟大學
- 主要成就
- 船舶原理、螺旋槳激振力、空泡空化理論、水翼理論等
- 代表作品
- 《辛氏法端點修正》,《標稱伴流分布平均法則的分析》等
何友聲人物生平
何友聲,1931年7月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
1935年,隨母親遷居上海。1943年,才定居滬西。
1944年1月,何友聲進入市立晉元中學就讀,直至高中畢業。他主辦《精勤》級刊,參加進步活動,備受師生們青睞。
1949年春季中學畢業,獲全市市立中學十獎之一。同年秋,分別考取北大、同濟、圣約翰等高校。何友聲夙志于海洋事業,進入同濟大學造船系,1950年春入團,積極參加解放初期各項運動。
1952年秋畢業,到大連工學院(現為大連理工大學)工作,任造船系助教兼系秘書,1953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6年,晉升講師。1956年4月,在《中國造船》雜志發表《關于梯形法》和《辛氏法的端點修正》兩篇論文。
1957年2月,被選送到清華力學研究班深造,主修流體力學,并兼任輔導老師和黨總支書記。其間,他發表了《關于超空泡螺旋槳》、《螺旋槳設計與主機配合》、《標稱伴流分數平均法則的分析》3篇文章,后者證明了伴流分數中的一個命題,澄清了幾種定義下伴流分數孰大孰小問題。
1995年,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2年,被遴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何友聲主要成就
何友聲科研成就
何友聲,長期從事船舶原理、高速水動力學、飛行力學和出入水理論研究,是水翼及其興波的水動力設計的奠基人;70年代他率先倡導研究螺旋槳激振力,及時追逐了國際潮流,使我國設計的船舶減振性能一躍足與國外媲美。他在空泡流、空泡脈動特性、物體出入水過程的數值模擬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有力地支持了國防建設。近年來,為適應長江口水資源開發、環境保護、航道建設需要,建立了河口水動力學的研究基地,積極推動為上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服務。多年來,在國內外一流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由于他在科學技術上的貢獻,曾先后10余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3]
- 螺旋槳激振力
1976年,國內自行設計制造的浙江沿??拓涊喫乃医忝么诤叫兄校霈F不同程度的劇烈尾振。江南造船廠和浙江海運局組織全國有關專家赴航行現場,進行大會診。當時在振因分析的認識上有很大分歧。何友聲力排眾議,根據實測的振動數據,斷然認為這是螺旋槳空泡激振力所致。何友聲根據當時國外激振力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自己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見解,闡明空化激振力的形成和危害,與會者為其說理透徹而折服。并以此為據,對該船加裝了減振措施,果然取得了明顯效果。此后,他大力倡導開展這一新領域的研究,國內很快建立起5個研究據點,及時追逐國際上在該領域的研究潮流,使中國所設計的船舶的尾部減振水平,足與國外媲美。1987年他與王國強教授合作總結了自己和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出版了《螺旋槳激振力》,成為國內外第一本這方面的專著,供高層次研究和設計人員使用,獲得國內學者們的高度評價。1992年,此書獲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部級)二等獎和國家教委優秀學術專著獎。
- 空化與空蝕
何友聲領導這項研究課題組,先后建成“高速文都利剝蝕裝置”和“磁致激振剝蝕裝置”等專用試驗設備,加上空泡水筒,使上海交大成為國內關于空化和空蝕研究的基地之一。其間,他先后在亞洲流體力學會議、國內空化與空蝕討論會和刊物上發表“發展空化尺度效應試驗研究”、“螺旋槳材料空蝕特性試驗研究”、“三維非線性超空化流攝動解”、“系列頭體的空泡試驗研究”、“零攻角和小攻角下帶空泡軸對稱細長體的水動力計算”、“二維翼的空泡脈動特性”等多篇論文。
- 近水面物體非定常運動理論
在1963年何友聲在中國開辟了水翼理論的研究領域。他拓廣了美籍華人吳耀祖的工作,發展了后掠水翼理論,取得解析結果,并將其應用于小展弦比水翼。以此為基礎所開發的水翼性能理論計算方法在我國水翼艇的設計中被沿用。1985年起,他又與人合作,開拓興波理論時域解析解及其數值方法新領域。先后在《力學學報》、《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航空學報》等刊物的中、英文版或國外學術會議論文集上發表一系列研究成果:《有限翼展水翼非定常理論》、《解非定常興波問題的新方法》、《二層流體中奇點作任意運動的解析解》、《規則水波對低空飛行機翼特性的影響》等多篇論文。這些工作得到國內外的重視,被認為是這一領域的新進展。
- 出入水理論
這項研究是發展水下兵器的重要基礎之一。由于物體出入水波面時,會出現十分復雜的現象,一般國內外基本上以試驗研究為主,蘇聯曾發表過一些以小攝動為前提的理論研究文章,并研究撞擊瞬時的介質可壓縮影響。何友聲與其合作者則獨辟蹊徑,應用數值模擬進行理論研究,建立新的模型,成功地模擬出面閉合、深閉合、多次閉合等人水后期復雜流動過程。同時在此基礎上,開展可應用于水下兵器出入的工程計算程序開發工作,先后發表了《帶空泡下垂直和斜人水時水動力特性預報》、《軸對稱體垂直出水的非線性數值解》、《平頭物體三維帶空泡人水的數值模擬》、《平頭圓柱體垂直出水粘性流場的數值模擬》、《軸對稱體以大人水角斜入水非線性問題的攝動解》等論文。對此美國工程科學院院士梅強中教授的評價為:這些工作很有創造性,要抓緊用外文發表,讓國外知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機械系主任A·波羅斯派雷蒂(Prosperetti)教授對此也作了高度評價,要求派人前去該校學術交流,介紹這里的研究成果。他與他的強度所所開發的工程應用計算程序已為國防型號的研制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4個成果已分別獲得1987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年中國船舶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993年航天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何友聲教育教學
何友聲榮譽表彰
何友聲社會任職
何友聲,自1986年起,連續兩屆被選為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和上海力學學會理事長;任國家教委科技委第一屆委員和全國多種一級專業刊物的副主編或常務編委。
1990年起擔任國際理論和應用力學聯合會理事。
何友聲人物評價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何友聲是為船舶事業奉獻終身的科學家,是堅持與學生同路的教育者,也是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踐行者。他一生始終樂觀開朗,堅定自若,正氣凜然?!罢砺晌?,輕利重德,學貴致用,以勤補拙”,這是他用一生履行的誓言。他的事跡和精神永遠存于我們心中。
[4]
- 參考資料
-
- 1. 上海交通大學原黨委書記、著名力學家何友聲院士逝世 .新浪[引用日期2018-01-18]
- 2. 何友聲 .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引用日期2018-01-18]
- 3. 何友聲 .上海交通大學[引用日期2018-01-18]
- 4. 上海交通大學原黨委書記、著名力學家、教育家何友聲院士逝世 .搜狐[引用日期2018-01-18]
- 5. 何友聲(1931-) .上海交通大學[引用日期2018-01-18]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