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澤勇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尹澤勇(1945.2.14-)航空發動機專家。1945年出生于重慶市,原籍江蘇省寶應縣。1967年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結構力學專業,隨后進入中航工業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工作,1990年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發動機工學博士學位。歷任研究所工程師、主任工程師、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等職。現任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六〇八研究所總設計師,兼任國防科工委航空動力項目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 [1]  等職。2015年4月出任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首任院長。 [2] 
中文名
尹澤勇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重慶市
出生日期
1945年
職    業
工程師
畢業院校
西北工業大學

尹澤勇人物經歷

編輯
尹澤勇擔任中國第一種設計定型并批量交付使用的渦扇發動機的總設計師,實現了中國渦扇發動機研制從無到有的突破;擔任中國第一種自行設計的渦軸發動機及二型直升機傳動系統的總設計師,并負責其他有關重點項目;長期從事先進結構強度研究工作。在這些工作中,有重要的創新及貢獻。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部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出版《現代燃氣輪機轉子循環對稱接觸應力分析》等專著3部、《有限元法》等譯著6本,發表論文60余篇。
1992年評為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5年4月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成立,出任首任院長。 [3] 
1970年,進入中航工業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工作不久的尹澤勇就以超前的眼光,率先開展“有限元”這一前沿學科的研究及應用工作。
2018年7月11日,現年73歲院士研制航空發動機近50年,為他立傳,嫌拔高當場拒絕。 [4] 

尹澤勇主要成就

編輯
提出新元素
他創造性地提出了體-殼過渡元和疏-密過渡元兩類新元素,將兩者有機結合,解決了多種發動機復雜結構的強度分析問題,使當時研究所在“有限元”理論應用于發動機結構強度分析方面一直處于行業前列。
研制渦軸發動機
由他負責全面技術工作的某渦軸發動機,是我國首臺從預研開始全新自行設計的航空發動機,也是我國航空技術向世界先進航空技術接軌的一次成功探索。
這一技術打破了國外在此領域的壟斷和對發動機產品的封鎖,走出了自主創新、自我發展的道路,并為下一步先進直升機裝備掃清了最大障礙。完成了我國渦軸發動機研制方式從仿制向自主研發的根本轉變,實現了渦軸發動機技術水平從第一代向第三代的跨越發展,我國由此成為能夠獨立研發有自主知識產權先進渦軸發動機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
在我國自行研制成功并設計定型的第一種渦扇發動機的研制過程中,尹澤勇嚴格按我國軍標要求,主持制定國內首型渦扇發動機型號規范;主持編制國內第一個航空發動機型號研制可靠性大綱,論證并成功實踐了如何結合規范規定的分析及試驗開展可靠性工作;主持解決了發動機、飛機性能及結構匹配問題;結合國內發動機應用特點,創造性地提出確定初始首翻期的方法。
首臺發動機研制成功——實現了我國上世紀60年代開始這一領域研制零的突破,并達到國際同類現役發動機水平,提高了我國渦扇發動機研制技術,對我國中小渦扇發動機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是一項重大的科技進步成果。
目前,該發動機已大量裝配某型飛機,改變了該飛機動力裝置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該發動機研制及應用于2003年獲國防科技工業武器裝備研制金獎,2004年獲國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百度百科內容由網友共同編輯,如您發現自己的詞條內容不準確或不完善,歡迎使用本人詞條編輯服務(免費)參與修正。立即前往>>
參考資料
詞條標簽:
行業人物 工程師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