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畢業于北京石油學院鉆采系,同年赴大慶油田,在大慶石油會戰中從事科技研究工作;1961年獨立推導出地層測壓計算公式“松遼法”;1965年首次研制了用鋼絲起下的分層測試工藝;1978年,他組織研究的“偏心配水工藝”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1985年,主持完成的“大慶油田高產穩產注水開發技術”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94年6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3]
。20世紀90年代,組織完成了“化學驅”三次采油技術攻關,推廣了聚合物驅油技術的應用。21世紀,提出并組織開展了三元復合驅、泡沫復合驅、高濃度聚合物驅、用三次采油方法開發三類油層以及與化學驅配套的工藝技術等項研究工作
[4]
。
- 中文名
- 王德民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地
- 河北省唐山市
- 出生日期
- 1937年2月9日
- 職 業
- 工程師
- 畢業院校
- 北京石油學院
- 主要成就
-
中國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
獨立推導出“松遼法”
研究聚合物驅采油技術 - 所屬院部
- 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6]
王德民人物經歷
編輯王德民1937年2月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一個中瑞混血的高級知識分子家庭
[1]
[7]
;他的父親是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母親是中央外貿學院教師。他在牙牙學語的時候,母親就用英文教他識字、會話,他喜歡一個人躲在屋里看書
[7]
。由于在家里母親主要就教他用英語交流,小時候的他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卻幾乎不識漢字;從四年級起,小王德民上了以中文教授課程的小學,克服不識漢字的困難之后,中學時他成績優異
[8]
。
1955年,王德民畢業于北京匯文中學,考入了北京石油學院鉆采系采油專業;在石油學院的5年中,他門門功課都是5分,是校運動隊的主力隊員,又是全校3名模范學生之一,1960年即將畢業時,學校還有意將他留校
[7-9]
。

王德民工作照(3張)
1963年,由于初出茅廬便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王德民被評為油田的科研標兵,并由技術員破格提升為工程師;同年年底,他被調到采油工藝研究所,負責主持油井分層測試技術的攻關。王德民和技術人員一道深入油田第一線,決定改用很細的鋼絲代替鋼絲繩往井筒里下測試儀器,經過兩年多反復試驗,他們先后研究出多油層試油和油水井分層測試等一整套工藝,填補了中國下有封隔器的油井無法進行分層測試的空白
[12]
[10]
[13]
。
1970年初,針對大慶油田出現的地層壓力下降、原油產量下降、含水量上升的問題,王德民帶領同事們連續攻關一年多,歷經上千次的試驗,成功研制出中國自己的偏心配水器;這套偏心配水工藝獲國家發明二等獎。大慶油田進入中含水開采期(原油含水量超過20%)以后,他和全所人員共取得了20多項科研成果,其中有3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2]
[14]
[10]
。
1978年,王德民調到大慶石油管理局擔任副總工程師,也不再搞單項研究了,而是組織大批科技人員進行整體攻關;他從分析中發現整個油田地下油層壓力過大,繼續強化注水可能造成大面積水淹,提出了由自噴采油逐步轉為機械采油的開采方式,組織了有300多名科技人員參加的攻關項目,提出并組織研究成功了對薄油層的限流法壓裂工藝。1983年,王德民晉升為高級工程師
[12]
[14]
。
1986年,王德民成為了大慶石油管理局總工程師,在大慶油田進入高含水(超過80%)期后,帶領1000余名技術人員對8個系統工程的兩百多個科研課題進行攻關,其中用聚合物驅油的方法三次采油,已取得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明顯效果
[15]
。
1991年,王德民離開總工程師崗位,以副局長的身份集中精力負責油田科技工作和三次采油技術;他與有關院校聯合探討,經過現場試驗改進了設備及流程,用實踐使國際上也很難應用的化學驅三次采油方法在大慶油田進入大面積工業化運用階段,僅1996年一年,以聚合物驅油為主的三次采油技術就為大慶油田增加了五六百萬噸的產量
[15]
。
從2000年起,王德民不再擔任大慶油田公司的主要領導,但他依然是公司的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他在聚合物驅油技術的基礎上,組織研究開發了“堿—表面活性劑—聚合物”三元復合驅油技術,經過8個現場試驗可使驅油率增加50%;他致力研究的泡沫復合驅、二元復合驅、同井注采等四次采油工藝已投入應用性試驗;他還在研究“凝合劑彈性增加洗油效率”等課題,并考慮“改進活性劑加堿工藝”,以研究出一整套適合化學驅油的采油工藝
[1]
[10]
[16]
。
王德民主要成就
編輯王德民科研成果
一、油田初期開發階段(1960-1963)
- 針對大慶油田地下的實際情況獨立推導出了地層測壓計算公式“松遼法”,比當時國際通用的“赫諾法”解釋結果誤差小5倍,大幅度提高了測試精度;這一成果仍在大慶油田和中國其他油田繼續推廣應用,累計應用已達100萬井次以上。
二、油田產量上升階段(1964-1975)
- 在世界范圍內首次研究完成的一套在油管內用鋼絲起下儀器的分層測試工藝技術,分層測試合格率達到90.9%,并在大慶油田推廣應用;
- 針對油田經開發后出現的地層壓力下降、原油產量下降、含水量上升問題,研制出了中國自己的偏心配產、配水器,比國際同類產品輕1/2、短2/3,應用這一整套偏心配產配注工藝后,配水合格率由原來的30%提高到70%以上,對大慶油田長期高產穩產起到重要作用;
- 提出并研究成功了以“松遼法”試井解釋方法、偏心配水和配產、分層測試等為核心,適應中國非均質油藏的“六分四清”分層注水采油工程技術,使中國分層注采技術居于世界領先水平。
三、油田高產穩產階段(1976-1997)
- 提出并組織長期高產穩產注水開發技術”系統工程研究,形成以自噴采油轉變為機械采油的開發方式、鉆加密調整井和表外儲層為核心的系列開發技術;
- 針對難于開發的表外儲層等薄差油層研究完成的限流法壓裂改造工藝技術,一次可壓開20至30個薄油層、最多一次壓開70個薄油層,國際上類似的技術一次只能壓開3至4個油層;這項技術的突破使大慶油田可采儲量增加6億噸,推廣使用后每年為油田增產100多萬噸原油。
四、油田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續發展階段(1998-)
- 提出并組織研究出由“堿-表面活性劑-聚合物”組成的復合驅油技術,進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通過試驗證實提高采收率20%以上;
- 實現用三次加密和三次采油相結合的方法開采薄差油層的首次現場試驗,提高采收率13%以上;
- 完成了樹脂砂壓裂等7套采油工藝技術,使化學驅工藝成龍配套,成為可以形成現實生產力的油田開發重要技術手段。
- 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實現了泡沫復合驅油技術的現場試驗,提高采收率30%左右;
王德民論文著作
在中國及國際核心期刊和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和宣讀論文40多篇,著有5部專著和譯著
[5]
。據2015年12月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顯示,在1986年至2007年共發表了46篇期刊論文
[20]
。
論文(部分)
- 王德民,陳朝胤.國際石油工程會議論文集·大慶油田分層注采工藝技術.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82.3
- 王德民,陳朝胤.大慶油田分層開采工藝技術.美國學會石油工藝,1983(8)
- 王德民,陳朝胤.大慶油田堵水效果預測方法.石油學報,1983(1)
- 王德民,唐加禮.第二次國際石油工程會議論文集·大慶油田高含水期采油工藝技術.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86.3
著作
- 王德民等編譯.國外三次采油技術.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2.08
- 王德民主編.大慶科技論文精選 1960-1995年在國際會議及國外刊物上發表的科技論文.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5
- 王德民著.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院士文集:王德民集.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9
- 王德民主編.大慶科技論文精選 續 1995-1998年在國際學術會議及國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的科技論文.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9
- 王德民著.走向新世紀的大慶油田開發.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4
王德民社會任職
編輯現為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享受國務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貼”。國際石油工程師學會(SPE)杰出服務獎委員會委員、長遠規劃委員會委員、著名演講人評選委員會委員,中國礦業聯合會顧問、中國石油學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科協副主席、黑龍江省高??茖W技術顧問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黑龍江省石油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科學》、《工程師論壇》等6種雜志編委。中國石油大學兼職教授、東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德民個人生活
編輯王德民家庭
王德民與兒子王研都在大慶油田搞科研工作
[23]
。
王德民趣事
- 小王德民淘氣愛玩,一度氣走了兩個中文老師;他上中文小學的前幾年只得靠背字的形狀答題,也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什么意思。
- 王德民認為身體是搞科研的本錢,因此非常注重健康,至2007年仍每天上下15樓爬樓梯鍛煉,中午吃點蔬菜、水果,他還經過計算,每天攝入18克酒精,既不多喝也不少喝。
王德民獲獎記錄
編輯- 1978年王德民組織研究的“偏心配水工藝”“分層采油工藝”“油水井測試工藝”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
- 1979年他研究的“油井多用途偏心配產控制系統”獲國家創造發明二等獎;
- 1986年主持完成的“大慶油田注水開發高產穩產技術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王德民人物評價
編輯王德民是一位功績卓著,卻鮮為人知的知識分子,他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促進了中國石油基本自給這一天的來臨,得到重視和尊重;王德民的研究都是從實踐出發,他的科研成果全部轉化為了生產力;他對石油工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人民日報海外版》評
[8]
)
王德民堅持刻苦鉆研、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以其獨特思維和敢于創新的突出特點,在油田注水開發和三次采油等方面取得了多項重大科研成果,使中國在這些領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這些成果的應用,對大慶油田各個階段的發展和穩定,對黑龍江省地方經濟的發展,乃至整個中國陸上石油工業的發展和穩定都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東北網評
[5]
)
百度百科內容由網友共同編輯,如您發現自己的詞條內容不準確或不完善,歡迎使用本人詞條編輯服務(免費)參與修正。立即前往>>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走近院士 王德民 .中國工程院[引用日期2015-12-24]
- 2. 石油科技領軍人物王德民院士獲小行星命名“王德民星” .新華網.2016-04-12[引用日期2016-04-15]
- 3. 新華網黑龍江頻道--王德民 .新華網黑龍江頻道.2005-05-09[引用日期2015-12-20]
- 4. 王德民 .何梁何利基金[引用日期2015-12-24]
- 5. 科技人物評選:王德民 .東北網黑龍江新聞.2008-12-15[引用日期2015-12-22]
- 6. 院士著作館 王德民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引用日期2015-12-24]
- 7. 于廣勇.科學的忠誠——王德民[A].歲月流金:記石油科技專家 (一)[C].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年05月,第64-65頁
- 8. 朱漢生.知識鐵人王德民[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09月05日,(第十版) .人民網.2001-09-05[引用日期2015-12-20]
- 9. “終生服務大油田是我的榮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油工業專家王德民 .東北網黑龍江新聞.2006-06-08[引用日期2015-12-20]
- 10. 攀登采油科研“珠峰”的領路人:記石油工業著名專家王德民 .搜狐新聞.2006-04-20[引用日期2015-12-20]
- 11. 薪野.沖向頂峰——記大慶采油副總工程師 王德民[A].科苑掇英 報告文學、通訊集[C].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年07月,第69頁
- 12. 于廣勇.科學的忠誠——王德民[A].歲月流金:記石油科技專家(一)[C].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年05月,第67-71頁
- 13. 薪野.不盡“烏油”滾滾來——記采油工藝專家王德民[A].黑龍江科技精英(第二集)[C].學術期刊出版社,1988年11月,第49頁
- 14. 薪野.不盡“烏油”滾滾來——記采油工藝專家王德民[A].黑龍江科技精英(第二集)[C].學術期刊出版社,1988年11月,第51-53頁
- 15. 《歲月流金》編委會編.歲月流金:記石油科技專家 (一)[M].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年05月,第70-73頁
- 16. 數十年來油田科技人員從來沒有停止自主創新:走近王德民 .新浪新聞.2006-04-24[引用日期2015-12-21]
- 17. 石油專家——王德民 .央視國際.2007-03-09[引用日期2015-12-20]
- 18. 46位科學家獲頒今年何梁何利獎 王德民獲最高獎 .中新網.2009-11-10[引用日期2015-12-24]
- 19. “王德民星”命名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大慶舉行 .中國工程院[引用日期2016-04-19]
- 20. 期刊論文 王德民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引用日期2015-12-24]
- 21. 薪野.沖向頂峰——記大慶采油副總工程師 王德民[A].科苑掇英 報告文學、通訊集[C].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年07月,第68頁
- 22. 中央音樂學院朱亦兵:我沒有讓別人改變自己 .人民網.2013-03-21[引用日期2016-04-25]
- 23. 王德民 王研父子一對不停探索的科技勞模[圖] .中國石油報.2009-05-01[引用日期2016-04-25]
- 24. 薪野.沖向頂峰——記大慶采油副總工程師 王德民[A].科苑掇英 報告文學、通訊集[C].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年07月,第71頁
- 25.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德民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3-09-20]
- 26. 我院40位院士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中國工程院[引用日期2018-01-14]
- 27. 本報記者 朱偉光 特約記者 楊海娣.王德民:做石油人自己的獨創項目[N].光明日報,2006-02-12 .光明網.2006-02-12[引用日期2015-12-21]
- 28. “學霸”版吳彥祖 工程院院士王德民年輕時照片走紅 .廣州日報.2013-09-21[引用日期2015-12-22]
- 收起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