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龍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編輯 鎖定
徐德龍(1952年8月-2018年9月21日),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甘肅蘭州人,中國工程院原黨組成員、副院長、機關黨委書記。
1976年畢業于西安冶金建筑學院(現西安建筑科技大學),1983年獲得南京化工學院(現南京工業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碩士學位,1996年獲得東北大學鋼鐵冶金系鋼鐵冶金專業工學博士學位。曾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徐德龍是中國在硅酸鹽工程領域的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在水泥懸浮預熱預分解技術、粉體工程等方面取得多項重大成果。 [1] 
中文名
徐德龍
國    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甘肅蘭州
出生日期
1952年8月
逝世日期
2018年9月21日
職    業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機關黨委書記
畢業院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東北大學
信    仰
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機關黨委書記

徐德龍人物經歷

1968年3月參加工作。 [2] 
197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2] 
1973年,徐德龍考入西安冶金建筑學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水泥工藝專業學習。 [3] 
1976年開始“雙層流態化烘干機”項目的研究,經過不懈的奮斗,終于成功地完成了這一項目,他的畢業論文《雙層流態化烘干機》被選入《水泥生產技術》一書這項成果榮獲全國建材科技大會和原建材工業部科技進步獎。7月從西安冶金建筑學院水泥工藝專業畢業后留校從事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到2014年。
1982年深秋,徐德龍考上南京化工學院研究生。 [3]  那時的徐德龍每天十幾個小時除了上課,就是在圖書館里查閱資料或者在實驗室里驗證理論。徐德龍喜好思考,在一些學術觀點上,有一些獨特的見解,有時甚至同導師的看法都不同。此后的一年中,他通過大量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就粉體工程領域的課題寫出八萬多字的學位論文。 [4] 
1983年在南京化工大學(現為南京工業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1986年徐德龍負責承擔了國家“七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水泥懸浮預熱分解窯的理論研究”,申請成立了粉體工程研究所。 [3] 
1987年10月,在全國青年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申報答辯會場,全國近百名從各路英豪中沖殺出來的科技精英,在這塊擂臺上擺開陣勢,逐鹿問鼎。專家們提問尖銳苛刻,徐德龍沉著應對,他那獨特新穎的理論觀點及精彩論證征服了所有專家,最終徐德龍獲此批項目最高資助。 [3-4] 
1988年,徐德龍來到德國克勞斯塔爾大學,在這期間,他的生活都是三點一線,從宿舍到教室到試驗室,每天十幾個小時,排得緊張有序。終于苦心人天不負,隨著他的論文的發布,他的名聲也漸漸高起來。 [4] 
1990年在德國克勞斯塔爾(clausthal)大學獲得學位工程師資格。
1991年,取得獨創性成果“閻良型” [3] 
1996年獲得東北大學鋼鐵冶金系鋼鐵冶金專業工學博士學位。 [1] 
1998年3月起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長。 [5]  8月上任初期,徐德龍帶領學校領導班子提出了三年學校發展的基本思路,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求生存,狠抓學科建設上水平,適度擴大規模求效益,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促發展”。 [6] 
1999年1月徐德龍帶領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領導班子和廣大師生員工相繼啟動了跨世紀教育教學質量工程和學科建設工程。 [6] 
2001年帶領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領導班子,提出了學校跨躍式發展的整體構思和戰略部署。 [6] 
2003年光榮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兼任中國僑聯第八屆委員會常委、陜西省僑聯主席,陜西省科協副主席,陜西循環經濟工程技術院理事長兼院長。
2004年元月5日,徐德龍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及材料工程學部院士,這也是我國水泥生產工藝及工程領域的第一位院士。
2011年9月,徐德龍榮膺英國混凝土技術學會會士稱號。
2013年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7月15日,卸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職務。 [7] 
2014年6月當選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5] 
2014年10月任中國工程院機關黨委書記。 [8] 
2018年9月21日20時51分,徐德龍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6歲 [9] 

徐德龍成就和榮譽

徐德龍主要成就

對以懸浮預分解技術為核心的新興水泥干法生產工藝進行了系統的理論研究,“提出了許多重要而新穎的觀點、概念、見解和建設性的意見”。
開發了三個系列的X·L型技術,使國外引進的三種立筒預熱器窯產量翻番,節能30%以上,水泥熟料質量顯著提高,利用該系列技術改造了120多條生產線,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創造性地提出了高固氣比懸浮換熱和反應理論,利用原創性的高固氣比預熱預分解技術建成10余條生產線。
主持設計了全世界最大的冶金工業渣水泥生產線,在20多家鋼鐵企業推廣應用,實現了工業廢渣的資源化。在懸浮態煤干餾制油、超細粉體制備、非磁性鐵礦懸浮態磁化焙燒和循環經濟等方面有突破性進展。 [10] 

徐德龍所獲榮譽

徐德龍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四等獎1項,國家科技成果推廣獎1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和成果一等獎10項、二等獎3項。
自主創新的重大科學研究項目成果“高固氣比懸浮預熱分解理論與技術(XDL水泥熟料煅燒新工藝)”入選2011年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榮獲“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及“寶鋼獎優秀教師”、“霍英東科技獎”榮譽稱號。 [10] 

徐德龍人物評價

徐德龍長期致力于硅酸鹽工程及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與工程技術研究、推廣和教學工作,是中國在該領域的學術與技術帶頭人。 [10] 
徐德龍教授是中國在硅酸鹽工程領域的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在水泥懸浮預熱預分解技術、粉體工程等方面取得多項重大成果。對以懸浮預熱預分解技術為核心的新型水泥干法生產工藝進行了系統的理論研究,提出了許多重要而新穎的觀點、概念、見解和建設性意見。 [1]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詞條標簽:
科學家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