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康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齊康,浙江天臺人,1931年10月生于江蘇南京,建筑學家,建筑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法國建筑科學院外籍院士,東南大學建筑研究所所長、教授。 [1] 
齊康1949年7月畢業于南京金陵中學;1952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建筑系;院系調整后歷任南京工學院(后改名東南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副院長;1993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5年起擔任中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職務;1997年被選為法國建筑科學院外籍院士;2001年以最高票數獲選首屆中國建筑界的最高獎“梁思成建筑獎”。
齊康長期從事建筑和城市規劃領域的科研、設計和教學工作。最早參與中國發達地區城市化的研究及相關的城市化與城市體系的研究。 [2] 
中文名
齊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江蘇南京
出生日期
1931年(辛未年)10月28日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
南京大學
信    仰
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
2000年榮獲全國首屆梁思成建筑獎
1989年被列入《美國名人傳記錄》
1989年被列入《世界名人傳記錄》
2015年獲2014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代表作品
《建筑課》、《城市的形態》、《風景環境與建筑》、《建筑境》、《風景入畫》等

齊康人物經歷

編輯
1931年10月28日,齊康生于江蘇南京市。他自幼酷愛繪畫,7歲時得到姨母的悉心關懷。姨母是一位中學美術老師,虔誠的基督教徒,她常從教堂里帶回畫片,讓小齊康照著臨摹。
1949年,18歲
齊康院士
齊康院士(16張)
的齊康考入南京大學工學院建筑系。大學期間,齊康還得到了著名畫家李汝驊先生的教育、引導,并養成了習畫、寫生的習慣。
1952年,齊康在東南大學建筑系(前身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留校工作。 [3] 
1952年,齊康從南京大學畢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南京工學院(后改名東南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副院長。
1976年,齊康與老師楊廷寶在北京做毛主席紀念堂方案設計。 [3] 
1989年,被列入《美國名人傳記錄》和《世界名人傳記錄》。
1993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院士)。
1994年,當選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1997年9月12日,東南大學教授齊康榮獲法國建筑學院通訊院士稱號。 [4] 

齊康主要成就

編輯

齊康科研成就

  • 學術著作
著有論文“建筑創作的社會構成”、“建筑意識觀”、“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的形態”等近百篇,發表《城市建筑》等專著近20本。
《建筑課》(Enlightenment of Architecture),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2008年8月第一版。 [2] 
  • 科學研究
齊康長期從事建筑和城市規劃領域的科研、設計工作。最早參與中國發達地區城市化的研究及相關的城市化與城市體系的研究。
齊康 齊康
建筑設計中,齊康繼承老師楊廷寶的長處,十分重視中國國情,注重整體環境,吸取并運用中西建筑傳統經驗和手法,像五臺山體育館就以洗煉凝重見長,又有所發展,表現得更為靈活。再如濟公院,藝術家從重建后的濟公院的多功能性和六個不同高程的臺地的實際情況出發,由拓樸關系構成濟公院群落,各單位建筑主要依據其使用功能,順應地形而建,既無軸線,又無確定性方位,錯落有致,給人以親切自然、亦廟亦宅之感。這是對中國傳統建筑布局的逆反,各個單位建筑的形象,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濟公落拓不羈的性格,具有濃郁的鄉土特色。建成后,深受國內外游客和專家贊。該設計在國際建筑藝術研討會上受到了好評,獲榮1993中國建筑師杯優秀獎。論文《天臺濟公院的設計構思》獲建筑設計優秀論文大獎。 [2] 
  • 建筑作品
從五十年代起由他設計(參與和主持)的建筑工程設計及規劃設計大小近百處。有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紀念館、碑軸線;南京梅園新村周恩來紀念館淮安周恩來紀念館;南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福建武夷山莊;鄭州河南博物院;福建歷史博物館;黃山國際大酒店南京農業大學金陵研究院;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李文正圖書館;沈陽“九一八”紀念館擴建工程、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北京圖書館無償為家鄉南京設計了濟公院、寒山山門、寒山子修煉處、寶綸詩社舊址及天臺賓館擴建工程1975年南京五臺山體育館。并擔任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南京機場候機樓等設計的指導工作,指導江蘇省建筑設計院和南京工學院藝術家創作了像“南京五臺山體育館”這樣的佳作,主持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武夷山莊的設計。
1983—1993年福建武夷山莊。
1988年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
1985年—1996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1999年周恩來紀念館、河南博物館。 [2] 
  • 科研獲獎
“較發達地區城市化途徑和小城鎮技術經濟政策”獲建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武夷山莊”、“南京梅園周恩來紀念館”和南京雨花臺紀念館、碑等建筑設計項目獲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金質獎二項、銀質獎一項、銅質獎二項。
“鄉鎮綜合規劃設計方法”、“城鎮建筑環境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城鎮環境設計”“現代城市設計理論及其方法”分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和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20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全國十大優秀建筑藝術作品中就有兩件出自齊康教授之手,并分獲第2、3名,曾到法、日、瑞士、加拿大等國展覽。
2003年,“現代城市設計理論及其方法”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2] 

齊康人才培養

截至2017年,齊康已經培養超過15名博士、11名碩士;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全國圖書館參考咨詢聯盟,齊康培養學生情況如下 [5] 
時間姓名題目類型
2017年趙倩走向可持續的城市空間組織與量化反應的研究——從起源到嬗變博士
2016年王洲基于形態特征的南京民國住區保護再利用研究碩士
朱韻卉基于低碳理念的研發園區規劃及綠色建筑設計——以滁州南工低碳研發園區為例
2016年曹菲城市景觀橋梁創新設計研究
周研琳城市設計控制系統研究——基于控制論視角的城市設計運作機制優化博士
趙茜自然的應答,文化的重構——當代中國風景建筑的地域性研究

齊康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9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9年中國國家勘探設計大師(建筑)
2000年梁思成建筑獎
2004年首屆建筑教育獎
2015年2014年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資料來源:
  • 榮譽稱號
齊康先后被授予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建設新南京功臣”、“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江蘇省先進學科帶頭人”等多種榮譽稱號。 [2] 

齊康社會任職

編輯
現任東南大學建筑研究所所長,建筑設計研究院總顧問、是博士生指導師。大連理工大學建筑系名譽系主任。兼任華南理工大學南京工程學院江南大學等校名譽教授等職。
齊康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建筑學會常務理事。 [2] 

齊康人物評價

編輯
在中國近現代建筑發展史上,齊康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性位置。他的老師是中國現代建筑的開創者——劉敦楨、童寯、楊廷寶,與梁思成被喻為中國的“建筑四杰”,齊康直接受教于其中三位。所以,他除了要當好一名優秀的建筑師之外,還要思考學科的建設問題,如何繼承傳統、開拓創新。是怎樣一種氣度與品質,讓他超越了這些?或許,是他從未停止過思考的緣故。齊康從來不沉溺在對某個具體的人、某件具體的事的評價和感受上,他會上升到人性、社會運行的體制、事物自身的發展規律的層面上。他始終以一個學者的身份、一種研究的態度,探究著本質與規律。正是這種“求真”的信念,讓他成為一個率真的人。(光明日報評) [3] 
從齊康先生睿智、寬闊而不乏親切的氣質中,感受到了一股藝術家才具備的犀利。(鳳凰網評) [6] 
百度百科內容由網友共同編輯,如您發現自己的詞條內容不準確或不完善,歡迎使用本人詞條編輯服務(免費)參與修正。立即前往>>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詞條標簽:
行業人物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