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
- 專 業
- 土木工程系
- 類 型
- 學校
- 所 屬
-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學院結構
編輯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下設結構工程研究所、防災減災工程研究所、結構力學教研室、地下工程研究所、交通工程研究所、建筑材料研究所以及地球與空間信息研究所,以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結構工程與振動實驗室”。承擔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和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以及國家奧運場館等大型工程的橫向科研項目等。
[1]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學院歷史
編輯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北京大學、燕京大學的土木系并入清華大學土木系,設有工業與民用建筑設計、建筑施工、給排水、暖通、建筑材料五個專業,學制5年。同年水利學科單獨建立水利水電工程系。1960年與建筑系合并成立土木建筑系。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停止招生數年。到1970年招收第一屆工農兵學員。同年,土木建筑系改稱建筑工程系。
1977年恢復統一考試,招收“文革”后的第一批本科生,1978年招收“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生。1979年暖通專業調入熱能工程系。1980年建筑工程系分成建筑系、土木與環境工程系,1984年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又分為土木工程系、環境工程系。1986年土木工程系增設“建筑管理”專業。
2000年,為適應形勢的需要,在土木工程系和水利水電工程系的基礎上成立了土木水利學院,并在兩系各自的工程管理相關專業的基礎上成立了建設管理系。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學院模式
編輯土木水利學院的成立,形成了“按一級學科建系,按二級學科建所,按相關一級學科群建院”的學科布局。在人才培養上,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工程管理三個專業共同形成“工程技術加工程管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在科學研究上,重視基礎研究、注重工程應用、適應國家需求、推動學科發展。
[2]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校容校貌
編輯土木水利學院的主要教學科研場地包括新土木館(何善衡樓)、新水利館、舊水力館、土建基地、泥沙館等。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歷屆院長
編輯第一屆:
院長:袁駟;常務副院長:辛克貴
第二屆:
院長:袁駟;常務副院長:辛克貴
第三屆:
院長:陳永燦;常務副院長:辛克貴
第四屆:
院長:陳永燦;常務副院長:宋二祥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現任組織機構
編輯院行政
院長:陳永燦
常務副院長:宋二祥
副院長:李慶斌、王忠靜、劉洪玉
辦公室主任:沈言琍
院黨委
書記:石永久
副書記:馬智亮、叢振濤
委員:王志浩、葉康生、李慶斌、沈言俐、張建紅、鄭思齊(以姓氏筆劃為序)
黨委辦公室主任:段洪濤
院工會
主席:馬智亮
副主席:沈言琍、石京
組織委員:王春紅
文藝委員:楊薇、西繞甲措
宣傳委員:于清
體育委員:張晶、孔慶蓉
土木工程系
系主任:宋二祥
副主任:馮鵬
水利水電工程系
系主任:金峰
副主任:李丹勛
建設管理系
系主任:方東平
副主任:強茂山、張紅
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研究院
院長:袁駟
常務副院長:方東平
副院長:安雪暉、王守清、強茂山
院長助理:楊述
土水學院學術委員會
主任:張建民
副主任:聶建國
委員:陳永燦、金峰、方東平、李慶斌、劉洪玉、劉晶波、陸化普、聶建國、石永久、宋二祥、王忠靜、閻培渝、余錫平、張建民、周建軍
土木、建管系學術委員會
主任:聶建國
副主任:方東平
委員:聶建國、方東平、石永久、葉列平、劉洪玉、閻培渝、宋二祥、陸化普、王元清、劉晶波、鐘宏志
水利系學術委員會
主任:張建民
副主任:楊大文
委員:張建民、楊大文、陳永燦、李慶斌、王忠靜、 余錫平、金 峰、楊 強、周建軍、吳保生、王恩志、張丙印、強茂山
土木工程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主席:石永久
副主席:張曉健、劉洪玉
委員:袁駟、郭彥林、宋二祥、劉洪玉、石永久、葉列平、閻培渝、張建平、強茂山、張曉健、王偉、方東平、韓林海、陸化普、張智慧
秘書:馬智亮
水利工程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主席:金峰
副主席:陳永燦、馬吉明
委員:金峰、陳永燦、馬吉明、張建民、張丙印、楊強、安雪暉、周建軍、吳保生、楊大文、王忠靜、余錫平、徐艷杰
秘書:徐艷杰(兼)
- 參考資料
-
- 1. 【高考必備】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專業介紹、報考指南、錄取分數線 .高考派[引用日期2014-03-29]
- 2.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簡介 .中國在職教育網[引用日期2012-09-27]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