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核
。
小環境又稱微環境,是指對生物具有直接影響的鄰接環境。它以大環境為背景,但與大環境又有一定區別。
小環境概念
編輯小環境又稱微環境,通常指接近生物個體表面,或個體表面不同部位的環境。如植物葉片表面附近的大氣環境及其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植物根系表面附近的土壤環境以及微生物的活動情況等。
[2]
小環境特點
編輯小環境是相對自然環境、區域環境等大環境單元而言的,直接接觸所研究主體或與主體某一部分有關的局部環境條件。例如植物根際環境,葉表面的溫濕度和氣流變化,農田作物株間行間的小氣候狀況可看成是一種小環境。居室與辦公室的環境,因為人長時間有規律地生活于其中,也可以看成是與人體健康有關的一種小環境。
[4]
小環境是直接圍繞植物的氣候。土壤的色澤、結構和含水量、葉面傾斜和受光情況、株行距及葉片密度是小環境中的一些因素。在描述環境和植物的關系時,應當特別考慮溫度、大氣濕度、空氣流動和植物覆蓋內的光照強度。植物覆蓋妨礙空氣運動,于是延緩空氣混合,以致溫度和濕度不同的氣穴會持續存留。
氣象站的記錄通常是從地面以上5英尺左右測得的。這不能確切地標志小環境。在這樣的高度,空氣不受障礙物拖曳作用的影響,溫度和濕度不同的氣穴也由于空氣的縱橫運動而混合。因此,氣象站的觀測所說明的只是一般情況,而不是直接影響病害發生的、變化無常的局部情況,通常作物群落內小環境的具體情況較氣象記錄所表明的一般情況更有利于接種體的產生和侵染。
[5]
小環境研究與運用
編輯①相關研究學者對不同間伐強度林分環境因子的季節變化進行調查分析后認為,林分光照強度、林內溫度及土層含水量隨間伐強度的增加而有所提高,間伐強度對林分濕度的影響不大。間伐處理對林分環境因子的影響主要體現于生長旺盛的夏季,對休眠期林分影響不大。研究結論可以為落葉松人工林間伐調控理論提供參考。
[6]
②在紅棗果園間作不同牧草,測定產草量以及對果園小環境的影響,與清耕區進行比較分析,為紅棗果林行間種草利用提供科學依據。結果表明,紅棗林行間套種草木犀、大葉苜蓿、蘇丹草、一年生黑麥草的干草產量為9198.3、8775.3、14331.75、7576.8 kg/hm2;與清耕區相比,生草區的地溫與空氣溫度降低,空氣相對濕度得到提高;土壤全量養分發生變化,有機質含量得到有效提高,間作豆科牧草對全氮含量的改善較明顯,表現為豆科>禾本科>清耕,各處理區中土壤全磷含量隨土層加深略有上升的趨勢,全鉀含量則差異均不顯著。紅棗間作牧草不僅可以保證一定的牧草產量和品質,而且對果園生態具有改善作用。
[7]
- 參考資料
-
- 1. 何章起編.農業生態學基礎: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41
- 2. 朱洪法主編.環境保護辭典:金盾出版社,2009:33
- 3.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編.江西生態 第六卷 生態知識手冊:江西出版集團,2007:2003
- 4. 閻旭東,趙松山編著.環渤海灣低平原區耐鹽植物資源及環境改良: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1
- 5. (美)美國科學研究委員會農業局植保叢書編委會植病組.植物病害的發生和防治:農業出版社,1981:58
- 6. 許忠. 撫育間伐對落葉松人工林林分小環境的影響[J]. 林業勘查設計, 2017(2):90-91.
- 7. 哈斯亞提·托遜江, 劉晨, 哈麗代·熱合木江,等. 紅棗與牧草間作對果園土壤養分及小環境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 2015(1):327-329.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