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象華(1913年2月22日-2012年3月21日),浙江杭州人,鋼鐵冶金學家、鋼鐵工程技術專家,中國鋼鐵冶金工程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
[1]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2]
,鋼鐵研究總院博士生導師。
- 中文名
- 邵象華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地
- 浙江省杭州市
- 出生日期
- 1913年2月22日
- 逝世日期
- 2012年3月21日
- 職 業
- 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
- 倫敦大學
- 主要成就
-
設計并主持建設了中國第一座新型平爐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代表作品
- 《鋼鐵冶金學》
邵象華人物生平
編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考取第二屆中英庚子賠款留學生,赴英公費留學,入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主修冶金專業。

邵象華(3張)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獲得倫敦大學一級榮譽冶金學士,后攻讀碩士學位,在導師卡本特(H. C. H. Corpenter)爵士指導下,從事鋼表面滲氮硬化機理的研究。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被任命為鞍山鋼鐵有限公司協理兼制鋼所所長。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2月,鞍山解放,邵象華等6名原協理和30余名技術人員留在鞍山,他們被解放軍安全轉移至丹東市參加政治學習。同年10月邵象華奉命到北滿,在雞西一家小煉鐵廠協助工作,不幾天又到哈爾濱東北重工業部報到。11月2日解放沈陽當天,邵象華隨人民解放軍進入沈陽。同年他參加了接管鞍山鋼鐵有限公司工作,在新誕生的鞍山鋼鐵公司中,擔任總工程師,并先后兼任煉鋼廠生產技術副廠長和公司技術處處長。
1958年,在全國“大辦鋼鐵運動”中,邵象華陪同冶金部領導視察許多地方小鋼鐵廠,從技術上積極幫助他們解決生產建設中的問題。同年秋天,他被調到冶金工業部鋼鐵研究院(2000年定名為鋼鐵研究總院),先后擔任煉鋼及冶金物理化學研究室主任、院副總工程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及技術顧問、博士生的導師等職
[8]
。
邵象華主要成就
編輯邵象華科研成就
- 理論成果
1948年起邵象華在鞍鋼參與恢復生產、建立中國第一代大型鋼廠的生產技術和研究開發體系,參與主持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技術管理的奠基工作。1959年起在研究院主持冶金反應、冶金新工藝、真空熔煉及鐵礦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一系列科研項目,在生產中得到應用。
[2]
邵象華在電化冶煉廠設計平爐時,摒棄了依靠經驗的作法,應用中國以外當時已發展起來的冶金爐熱工和空氣動力學原理,對包括煤氣發生爐、爐體各部、煙道以至煙囪等整個系統進行了詳細計算,做出了有科學依據的設計。
[4]
邵象華對沸騰鋼的凝固過程、鋼錠結構、產品質量和操作工藝進行了深入研究,于50年代中期完成了一項在鋼錠凝固期間噴吹小量壓縮空氣(或氧氣),從根本上減輕沸騰鋼偏析的新工藝開發,取得了顯著減少偏析及由它造成的缺陷的效果,并在現場生產條件下確定了最佳操作方法,所設計的工藝機械裝置具有易操作的特點,該項創新成果發表后,引起當時英國國營鋼鐵公司(British steel Corporati0n)很大興趣,立即來信要求提供詳細資料。
[4]
20世紀60年代初,從事冶煉鋼及新型合金的有關基礎研究與技術開發課題。他結合當時軍工任務,帶領年輕科研人員進行了真空條件下冶金反應過程的研究,特別是真空熔煉、電渣重熔等技術的應用、改進及開發。主要研究內容涉及真空熔煉爐內鐵基、鎳基熔池中的碳脫氧、氧脫碳反應,合金元素及微量雜質元素的揮發,坩堝耐火材料對熔池的供氧作用等等。
[4]
20世紀60年代,國家開發核能迫切需要超低碳不銹鋼,當時氬氧爐尚未發明,中國國外都用特殊的裝備和復雜的流程來生產該種鋼。邵象華調查研究了中國國內特殊鋼廠冶煉普通不銹鋼的條件與經驗,分析了該鋼種的特點,認為要實行強化熔池吹氧進行高溫脫碳,并及時加鉻以冷卻熔池、防止爐體損傷等特殊的操作措施,用普通電弧爐也可以生產出所需的超低碳不銹鋼。他帶領工作組到撫順鋼廠與重慶特殊鋼廠分別試煉上述鋼種,都做到一次試煉成功。其后兩廠為國家提供了成批的超低碳不銹鋼鋼材。為此冶金部通報表彰了邵象華等人的事跡。 [4] 邵象華在大冶鋼廠主持加稀土元素,節約鎳鉻的炮管鋼的研制。其技術難點是控制鋼液純凈度和稀土加入方法,使各成分分布達到均勻。該鋼種通過了軍工部門包括實彈射擊在內的全部驗收標準,被列入國家戰時儲備鋼種。 [4]
20世紀60年代,國家開發核能迫切需要超低碳不銹鋼,當時氬氧爐尚未發明,中國國外都用特殊的裝備和復雜的流程來生產該種鋼。邵象華調查研究了中國國內特殊鋼廠冶煉普通不銹鋼的條件與經驗,分析了該鋼種的特點,認為要實行強化熔池吹氧進行高溫脫碳,并及時加鉻以冷卻熔池、防止爐體損傷等特殊的操作措施,用普通電弧爐也可以生產出所需的超低碳不銹鋼。他帶領工作組到撫順鋼廠與重慶特殊鋼廠分別試煉上述鋼種,都做到一次試煉成功。其后兩廠為國家提供了成批的超低碳不銹鋼鋼材。為此冶金部通報表彰了邵象華等人的事跡。 [4] 邵象華在大冶鋼廠主持加稀土元素,節約鎳鉻的炮管鋼的研制。其技術難點是控制鋼液純凈度和稀土加入方法,使各成分分布達到均勻。該鋼種通過了軍工部門包括實彈射擊在內的全部驗收標準,被列入國家戰時儲備鋼種。 [4]
20世紀70年代初期,邵象華提倡平爐熔池頂吹氧氣強化操作,受冶金部委托選點進行試驗,組織人員先后協助上鋼三廠小平爐和鞍鋼二煉鋼廠大平爐開發此技術,后相繼在全國許多平爐上大量推廣。
[4]
中國國內生產低碳錳鐵歷來采用雙電爐法,將硅錳合金再次冶煉而成。該流程耗電大,生產成本高。邵象華根據熱力學原理通過理論計算指出了用氧氣使碳優先于錳氧化的大致溫度范圍和錳可能吹損的程度,于1957年提出了關于碳素錳鐵吹氧脫碳的工藝原理。并到上海與遵義兩鐵合金廠指導他們進行以碳素錳鐵(可以用高爐生產)為原料、用氧氣轉爐冶煉中碳錳鐵的工業性試驗,取得了的預期效果
[4]
。
20世紀70年代后期,為了能在轉爐內大幅度增加熱源,以達到煉鋼多用廢鋼或冷生鐵,并適應鐵水預處理后熱量緊張的狀況(尤其在以提取有用共生元素為目的預處理以后),邵象華提出進行氧氣轉爐底吹煤和氧的研究。他指導研究生與現場技術人員,從實驗室探索開始,直到在新撫鋼廠10噸轉爐進行工業試驗,取得良好結果,通過了冶金部階段鑒定,獲國家專利
[4]
。
- 學術論著
1950年,邵象華撰寫出版了中國第一部《鋼鐵冶金學》專著,同時他主持翻譯了國際上重要的煉鋼專著,包括蘇聯的《鋼冶金學》和美國的《堿性平爐煉鋼》
[3]
。20世紀80年代初,他曾指導同事翻譯了美國AIME出版的《氧氣頂吹轉爐煉鋼》
[4]
。
2 邵象華.金屬研究的物理方法.中英庚款董事會紀念論文(英文),重慶:中英庚款董事會出版,1940.
3 邵象華.煉鋼平爐之設計.資源委員會季刊,19444(4):31~51.
4 邵象華.論平爐爐頂.鞍鋼,1950,創刊號:4~12;(2):6~10;(4):5~13.
5 邵象華.鋼鐵冶金學.沈陽:東北工業出版社,1950.
6 邵象華.鞍鋼生產中的新技術.重工業通訊,1954(13):33~35.
7 邵象華,潘月珠.減輕沸騰鋼偏析的研究―I.在鋼錠模內用氧氣(空氣)處理.金屬學報,1958,3(2):85~97.
8 邵象華,胡文淦,潘月珠.減輕沸騰鋼偏析的研究―Ⅱ.鋼3巨型鋼錠的吹氧、吹空氣和加鋼板冷卻處理.金屬學報,1958,3(4):276~285
9 邵象華.沸騰鋼3中板分層現象.金屬學報,1959(1)16~20.
10 邵象華.鐵礦石直接還原.鋼鐵,1959(22、23)
11 邵象華.十年來我國平爐煉鋼.鋼鐵,1959(18).
12 邵象華.真空熔煉的物理化學.金屬學報,1964,7(1):85~103.
13 吳超萬,李偉立,邵象華.真空感應爐氧化鎂坩堝熔煉純鐵的研究.金屬學報,1964(2):22~24.
14 邵象華等.真空感應爐熔煉純鎳時MgO坩堝供氧問題.鋼鐵,1964(9):22~24.
15 邵象華.超低碳不銹鋼的電爐冶煉.鋼鐵研究院學術報告,1965.
16 邵象華等.精密軸承用鋼的真空熔煉.鋼鐵研究院論文集Ⅱ,1965.
17 唐仲和,邵象華等.真空感應爐內液態鎳和鎳鉻合金中的碳氧反應.金屬學報,1966(2):117~125.
18 撫順鋼廠、鋼鐵研究院.超低碳不銹鋼的冶煉工藝.鋼鐵,1966(12):9~14.
19 畢銘(即邵象華).鉻鐵吹氧脫碳平衡關系.鋼鐵,1975(2):86~88.
20 畢銘(即邵象華).煉鋼脫磷理論和實踐.鋼鐵,1976(2):31~41.
21 邵象華.錳鐵吹氧脫碳的熱力學探討.金屬學報,1977,13(3):182~186.
22 邵象華.關于連續煉鋼的理論和實驗.中國金屬學會第三屆年會學術報告論文集,1978.
23 邵象華,姚錫仁.用熱絲顯微鏡測定熔點的方法及其改進.中國金屬學會煉鋼論文集,1980.
24 邵象華.包鋼鐵水提鈮的工藝研究.第一次中日煉鋼學術討論會文集(英文),1981:183~202
25 邵象華.中國鋼鐵冶煉工藝的發展(第一次中美冶金學術會議特約報告).會議論文集(英文)1981:1~15.
26 汪大洲,邵象華.錳鐵脫磷的實驗研究.鋼鐵,1983,18(4):14~21.
27 邵象華.鋼鐵工業――夕陽工業還是朝陽工業.冶金報,1984年11月27日.
28 邵象華.鋼鐵工業在技術進步中高速發展.工程師論壇,創刊號,1985.
29 邵象華.鋼鐵工藝的發展.鋼鐵技術及新材料第二屆國際會議特約報告集(英文).1986年10月韓國浦項;Chi.J.Met.Sci.Technol?,1987,3:1~8.
30 邵象華等.中國氧氣煉鋼的發展.國際氧氣轉爐煉鋼會議論文集(英文),奧地利林茨:1987,5:94~114.
31 劉瀏,邵象華,補明哲等.煤氧復合吹煉工藝的實驗開發.鋼鐵,1989(3):14~20.
32 邵象華.日本鐵鋼協會湯川紀念講演“Striving for more and Better steel―Behind Closed Door and in the Open”(英文)ISIJ Internatinal32(1992),12:1368~1380
[8]
- 學術交流
1979年和1986年,邵象華分別作為中國金屬學會第一次訪問美國和日本的代表團成員,應兩國一些冶金企業和科研單位的邀請,進行了學術演講和座談等活動,增進了國際同行間的了解和友誼,對后來展開許多雙邊、多邊科技交流與合作活動有所促進。
[4]
邵象華人才培養
邵象華榮譽表彰
邵象華社會任職
編輯從20世紀50年代起,邵象華先后擔任國家科委鋼鐵組成員、冶金學科組副組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工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發明獎獎勵評審委員會冶金組委員,國家自然科學獎勵委員會委員,冶金部科技進步獎獎勵評審委員。
[4]
1980年,當選為中國真空學會名譽理事。
[4]
邵象華人物評價
編輯邵老在中國工業化建設中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作出的重要貢獻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賀,對邵老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工程院的工作表示感謝
[10]
。(中國工程院周濟院長評)
邵象華同志在為祖國鋼鐵事業奮斗中,始終保持著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和銳意進取、勇于創新、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他治學嚴謹,認真務實。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認為應用基礎和開發類研究的根本之點在于工程化和工業化。他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善于聽取各方面的觀點,從不把自己的學術觀點強加于人。他尊重科學,實事求是,敢于直言。他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嚴格要求和提攜年青一代,為中國冶金領域培養了大量人才。鑒于他為祖國的鋼鐵事業的生產建設、應用基礎理論和技術開發等做出的杰出貢獻
[3]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評)
邵象華是中國近代鋼鐵冶金工程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被公認是中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技術管理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也因心系母校而欣然擔任浙江大學校友總會的顧問。先生在鋼鐵冶金領域奮斗一生,不僅秉承母校“求是創新”精神,在冶金技術研發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更為冶金工程領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和技術骨干。邵象華先生的逝世不僅是冶金界的一大損失,也是母校浙江大學的一大損失!先生雖已離去,但先生以嚴謹求是的態度贏得了業界盛譽,更以愛校榮校的風范感動了后輩學子,先生的高尚品格將永留于世,激勵著浙江大學廣大校友不斷進取、勇攀高峰
[9]
。(浙江大學評)
邵象華后世紀念
編輯2009年《邵象華院士文集:慶祝邵象華院士九十六華誕》由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鋼鐵研究總院:邵象華院士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引用日期2016-09-30]
- 2. 邵象華 .中國科學院[引用日期2016-09-04]
- 3. 深切緬懷邵象華院士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引用日期2016-09-30]
- 4. 邵象華——為中國鋼鐵科技和生產進步作出重要貢獻 .浙江大學[引用日期2016-09-30]
- 5. 1913年2月22日,著名冶金學家邵象華誕生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12-01]
- 6. 功勛鑄冶金 厚德耀中華 .中國科學院[引用日期2016-09-04]
- 7. 鋼鐵冶金學家邵象華院士逝世 享年99歲-中科院網站
- 8. 冶金專家:邵象華 .中國金屬學會[引用日期2016-09-30]
- 9. 【沉痛悼念】浙江大學優秀校友邵象華院士逝世 .浙江大學[引用日期2016-09-30]
- 10. 邵象華院士百歲華誕座談會在京舉行 .中國工程院[引用日期2016-09-30]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