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長江第三大橋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是中國江蘇省南京市境內一座連接浦口區綠水灣南端和雨花臺區大勝關的跨江大橋,簡稱南京長江三橋,南與南京繞城高速公路相接,北與寧合高速公路相連,是中國第一座鋼塔斜拉橋,也是世界第一座弧線形鋼塔斜拉橋。 [1]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于2002年12月24日奠基,2004年6月實現承臺出水,2005年5月主橋合龍,2005年8月主體完工,2005年10月7日正式通車。 [1]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北起浦口區寧合高速公路張店互通,南至雨花臺區南京繞城高速公路劉村互通;線路全長約14.89千米,主橋全長4.744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項目總投資30.9億元人民幣。 [1-2] 
中文名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
外文名
Nanjing Third Yangtze River Bridge
始建時間
2002年12月24日
投用時間
2005年10月7日
所屬地區
中國江蘇省南京市
類    型
特大型公路鋼塔斜拉橋
長    度
14.89千米
寬    度
32米
車道規模
雙向6車道
設計速度
100千米/小時
途經線路
南京繞城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
管理機構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有限責任公司 [3]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設歷程

編輯
  • 建設背景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是中國國家“十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也是江蘇省五個戰略性過江通道之一,是在南京大發展背景下,南京市委市政府加快南京大交通格局的一個新成果,同時也是呼應江蘇省沿江大開發,作為沿江先導工程的一個成果。南京長江三橋因為是上海至成都國道主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情況應該先于南京長江二橋建設,但考慮到八卦洲開發需要,二橋提前到三橋前面建設,不過南京長江三橋在南京長江二橋建設初期就已經開始前期規劃。 [4] 
  • 施工歷程
1997年12月5日,南京市政府向有關方面提交的一份《報告》指出:“建設南京長江三橋符合南京市總體規劃,能夠進一步帶動南京市南部地區經濟發展;建設南京長江三橋,是完善國道、省道干線公路網建設及滿足過江交通的需要。”這份報告分析了建設三橋的有利條件,提出了籌備工作的具體建議。 [5] 
1998年,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前期工作開始啟動,當時尚在參與南京長江二橋建設的工程師們一邊建二橋,一邊做三橋規劃。 [1]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設場景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設場景(2張)
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批復三橋初步設計,同年國家環保總局批復三橋工程環境影響報告。
2002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南京長江三橋立項;同年11月,南京長江三橋建設指揮部成立,南京市副市長戴永寧和南京市副秘書長魏竹琴先后擔任三橋建設總指揮長 [6]  ;同年12月24日,南京長江三橋奠基。 [5] 
2003年3月10日到11日,包括陳新院士在內的中國著名橋梁、港航專家19人,在南京東郊賓館對三橋深水基礎關鍵技術方案進行論證;同年7月,南京長江三橋建設指揮部召開了五天會議,專門研究鋼塔的制造、安裝等施工技術和工藝;同年8月29日,南京長江三橋的啞鈴型鋼套箱浮運就位,南京長江三橋主橋正式進入建設階段。
2004年6月,南京長江三橋實現承臺出水。
2005年5月,南京長江三橋主橋提前合龍;同年8月,南京長江三橋主體完工;同年9月,南京長江三橋整體完工;同年10月7日,南京長江三橋正式通車。 [1]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橋梁位置

編輯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位于南京長江大橋上游約19千米處的大勝關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下游約1.55千米處,距長江入海口約350千米,橫跨長江兩岸,北岸起點為浦口區境內的寧合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42)張店互通,往北接寧淮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25)和寧合高速公路;南岸終點為雨花臺區境內的繞城公路劉村互通,往東接南京繞城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2501) [7]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筑設計

編輯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橋梁結構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主橋為雙塔雙索面鋼塔鋼箱梁斜拉橋,是中國第一座鋼塔斜拉橋,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弧線形鋼塔斜拉橋,其弧線形鋼塔設計具有創新性和增強建筑美感的特點。橋面以下塔柱和下橫粱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橋面以上部分為鋼結構,全線共設四座互通立交,由南向北分別為劉村互通、天后村互通、高旺互通和張店互通。 [8]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設計參數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主橋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主橋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全長約14.89千米,其中跨江大橋長4.744千米,主橋主跨648米,索塔高215米,橋梁跨徑布置為1288米(63+257+648+257+63米),橋及連接線全長約15.6千米,南引橋長680米,北引橋長2780米。南岸接線長3.083千米,北岸接線長7.773千米。全線按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100千米/小時,橋梁標準寬度32.0米,設計洪水頻率1/300,最高通航水位8.71米;設計荷載汽車—超20級、掛車—120,設計風速100年一遇10米高處、10分鐘平均風速31.7米/秒,設計地震烈度Ⅶ度,索塔設計船舶撞擊力順橋向13500千牛頓,橫橋向27000千牛頓。 [1]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運營情況

編輯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票制票價

截至2018年底,根據江蘇省物價局、財政廳、交通廳關于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收費年限的批復,該橋的收費年限正式確定為30年,自2005年10月7日收費之日起計算,將一直收費至2035年10月7日。按照該橋收費標準,7人以下小車通行費是每輛次20元,私家車優惠是每輛次15元。 [9-10]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通行事項

  1.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稱重系統已開啟防作弊功能,請勿采取跳磅、繞磅等違法手段,保持5千米/小時勻速進入車道。
  2.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高清監控攝像系統全面覆蓋整個橋段、防換卡軟件已全面升級,可應對換卡、墊鋼板、使用千斤頂、沖卡等各種偷漏費行為。
  3. 在南京長江第三大橋行駛過程中,如發生車輛拋錨等事故,及時撥打監控中心電話等待救援。
  4.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高速公路限速標志標明,本路段最高限速為100千米/小時,最低限速為60千米/小時。 [11]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交通流量

截至2018年2月8日,南京長江三橋的日均車流量已突破6萬輛。 [12]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設成果

編輯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技術難題

  • 經驗缺乏
大橋鋼塔 大橋鋼塔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成前中國沒有任何鋼塔橋設計、施工的經驗可借鑒,鋼塔橋的科技含量高、建設難度大。南京長江三橋索塔高215米,相當于兩座金陵飯店的高度,采用鋼砼塔身設計,下橫梁以下部分為砼塔身,以上部分為鋼塔身。加工工藝要求高、吊裝難度大、中國國內沒有成熟經驗可循是鋼塔施工的突出特點和難點。 [1] 
  • 水文復雜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的南主墩剛好位于長江主弘,在洪水期這里的水深達到50米左右,而中國國內橋墩基礎處最大水深只有30多米,建設難度極高,更要在一個枯水期完成承臺澆筑,工期要求更高。 [1] 
  • 工期緊張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設周期中有兩大節點,一是在2004年枯水期實現承臺出水,二是2005年臺風來臨前完成主橋合龍。這對橋塔的施工提出更高更快的要求,而鋼塔橋在中國是第一次建設,不僅要質量、而且要速度,國外的橋梁專家均預言這一設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1]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科研成果

2008年1月,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其“特大跨徑橋梁鋼塔和深水基礎設計施工創新技術研究”獲中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3]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榮譽表彰

2007年,南京長江第三大橋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14] 
2007年7月,南京長江第三大橋獲第24屆國際橋梁會議(IBC)年度大獎——“古斯塔夫斯·林德恩斯”獎,這是該獎項自設立以來首次授予中國橋梁工程。 [15] 
2008年3月,南京長江第三大橋獲第七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2] 
2009年,南京長江第三大橋獲2009度中國國家優質工程獎金質獎。 [16]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價值意義

編輯
  • 交通意義
南京長江三橋 南京長江三橋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是江蘇省2010年要完成的五個戰略性過江通道之一,是南京市“富民強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先導工程,也是實施沿江開發戰略的重要跨江工程。南京長江三橋的建成對于完善中國東部地區大交通格局,帶動南京江南、江北新區發展,呼應沿江開發戰略,促進南京都市圈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南京大外環的交通格局,解決南京市的過境交通問題,與南京長江二橋、繞城公路、浦珠公路及寧六公路形成南京內環快速通道,并與寧淮高速、繞越高速和南京長江四橋形成南京外環快速通道;把寧滬高速、寧合高速、寧通高速、寧杭高速、寧淮高速、寧蚌高速、寧馬高速連成一體。同時,也改善南京及周邊地區的投資環境,進一步提升南京的交通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南京作為長江中下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推進南京的城市化建設步伐。同時呼應沿江開發戰略,對促進南京都市圈共同繁榮和長三角一體化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新浪新聞、人民網 、中國新聞網 評) [17-18]  [6] 
  • 技術意義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成之前的中國沒有一座鋼塔橋,世界上的鋼塔橋80%集中在日本。鋼塔橋可以縮短建設工期,減輕橋梁自重,提高結構抗震性能,增加結構安全度。南京長江三橋不僅為中國橋梁史保留了建設經驗,其設備的運用也提升了中國橋梁施工設備的新水平。為了保證三橋鋼塔吊裝,三橋建設指揮部專門請生產塔吊的法國波坦公司為南京長江三橋量身定造兩臺特大型塔式起重機,身高252米,是世界第一高的塔吊。這個參與建設南京長江三橋的吊塔后來被蘇通大橋使用,使蘇通大橋300多米高塔的建設難度大大降低。此外,南京長江三橋在長江的一個枯水期里完成基礎施工,創造了長江水下基礎施工水位最深、工期最少的雙項新紀錄。(新浪新聞 評) [5]  [19] 
  • 經濟意義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設沒有用政府一分錢,是江蘇省重大基礎工程項目實現政府“0”投入的首個項目。這與南京長江三橋在建設初期提出要“融資取得新成果”的目標是一致的。南京長江三橋的總投資是30.9億元,建設時剛好是南京城建快速發展的時候,于是采用增資擴股這一新型的市場運作模式。2004年,南京長江三橋順利完成增資擴股后,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成立一個股份公司——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有限責任公司,用市場化的方式,多方籌措建橋資金。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設指揮部則具體負責工程建設。2007年交由股份公司經營管理,到了規定收費年限后,再交還給南京市政府。南京長江三橋增資擴股后,將當初政府注冊成立南京長江三橋有限公司的4100萬資金又還給了政府,真正實現了政府“0”投入。(華夏經緯網 評) [1]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
詞條標簽:
建筑 地理 地點 交通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