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5月12日是陽歷年的第132天(閏年是133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233天,是國際護士節(南丁格爾日)、佛誕和中國防災減災日。

5月12日重大事件

編輯
907年——唐天佑四年三月二十七(公元907年5月12日),唐朝末代皇帝昭宣帝(哀帝)李柷發布《遜位詔》,宣布禪讓帝位于朱溫,至此,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王朝之一的唐朝實質上已經徹底滅亡(盡管朱溫并沒有在同一天立刻登基)。大唐帝國自公元618年建國起,共統治中國290年,先后有21位皇帝(不算武則天是20位)。
1364年——波蘭國王卡齊米日三世在克拉科夫創建雅蓋隆大學,為波蘭最古老的大學。
雅蓋隆大學 雅蓋隆大學
1588年——在法國胡格諾戰爭中,吉斯公爵率軍進入巴黎,迫使國王亨利三世逃往沙特爾
1797年——在法國大革命戰爭中,拿破侖率領法國軍隊占領威尼斯共和國
1870年——緬尼托巴加入加拿大。
1912年——國際護士理事會把南丁格爾的誕辰日定為國際護士節
1915年——盧西塔尼亞號客輪被德軍魚雷擊沉
1931年——張國燾主持鄂豫皖中央分局
1934年——美國發生沙塵暴,近萬人無家可歸
1936年——中國國民黨元老和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胡漢民因腦溢血逝世,享年58歲。
1940年——日軍執行“101號作戰協定”空襲重慶
1943年——日本在臺灣實行海軍“志愿兵制度”
1943年——北非的戰爭結束
1949年——柏林封鎖解除。
1949年——解放軍發動上海戰役
1949年——中共中央決定建立華中局
1951年——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
1958年——新中國第一輛轎車“東風”出廠,是紅旗轎車的前身,車型編號為CA71
1977年——蘇丹解除蘇聯軍事專家在蘇丹工作的合同。
1979年——國家體委召開大會,會上宣讀了黨中央批準的國家體委黨組關于建議撤銷1968年5月12日對全國體育系統的命令的報告。
1979年——青海省平安縣正式成立。
東方紅三號 東方紅三號
1988年——中國發表西沙南沙群島問題備忘錄
1990年——首屆中國大眾文學獎頒獎大會在京舉行
199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決定加強計劃生育
1992年——中國與斯洛文尼亞共和國建交。
1997年——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發射升空。
1999年——斯捷帕申當選俄羅斯代總理。
1999年——北京天安門廣場降半旗,向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襲擊中國駐南聯盟使館暴行中犧牲的3名中國新聞工作者致哀。
2000年——意甲第30輪比賽,AC米蘭6:0國際米蘭,創下米蘭德比最大分差。這場比賽也成為米蘭德比最經典的比賽。
2002年——后勤指揮學院紀念建院50周年
2002年——中央電視臺第12套節目于5月12日開播,初期的頻道名稱是“西部頻道”,主要是宣傳西部發展,但是開播兩年之間,頻道一直在東部和西部之間游走(該頻道除了落地西部之外,還通過東部有線電視網結合的方式落地東部)。原中央臺副臺長指出:“中央臺的頻道資源本身就很有限,當初開播這個頻道的目的是為了宣傳西部發展,可以說,現在這個使命已經達到,中央臺如果想辦一個全國的綜合頻道要投入巨大資金。而西部頻道開播以來就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而且在西部地區落地條件也不好。”就是中央臺副臺長上面說的這句話,使得該頻道于2004年12月28日更名為“社會與法頻道”。
cctv12 cctv12
2003年——首屆中直青年五四獎章頒發。
2004年——日本偶像組合News出道日。
2004年——胡錦濤會見羅馬尼亞青年代表團
2005年——胡錦濤和宋楚瑜在北京舉行正式會談
2005年——吳官正會見玻利維亞客人
2007年——臺灣地區“行政院長”蘇貞昌請辭獲準。
2007年——泉州電視臺閩南語頻道正式開播,這是大陸首個閩南語頻道開播,也是經國家廣電總局正式批準開辦的方言頻道。
2008年——《護士條例》開始實施。
5·12汶川地震
5·12汶川地震(5張)
2008年——奧運火炬傳遞到廈門。
2008年——葡萄牙中場大師魯伊·科斯塔宣布退役。
2008年——5·12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汶川縣(北緯31.0,東經103.4)發生8.0級地震】 [1] 
2008年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北京、重慶、湖南、湖北、山西、陜西、河北等將近半個中國有震感。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在中國境內有人居的地區震級最大的一次地震。四川省綿陽、德陽、成都、廣元、雅安、阿壩北川青川都江堰等地受災特別嚴重。
5·12汶川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創約5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
全國防災減災日
全國防災減災日(3張)
2009年——經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2010年——一架利比亞航班在的黎波里墜毀,105人遇難。
2010年——陜西省南鄭縣圣水鎮林場村幼兒園發生一起兇殺案。犯罪嫌疑人吳煥民持菜刀闖入該村幼兒園,致使7名兒童和1名教師死亡,另有11名學生和1名成人受傷。
2016年——孟加拉國的雷電天氣導致首都達卡和另外10個地區的至少32人遇難,另有25人受傷。
2017年——巴基斯坦參議院副主席車隊遇襲致17死30傷。
2018年——一架小型飛機在西班牙墜毀機上3人全部遇難。

5月12日出生人物

編輯
1010年——趙禎,宋仁宗。
1755年——維奧蒂,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1803年——尤斯圖斯·馮·李比希,德國著名化學家。
1820年——弗洛倫斯·南丁格爾,近代護理學和護理教育創始人。
弗洛倫斯·南丁格爾 弗洛倫斯·南丁格爾
1895年——克里希那穆提,印度哲學家。
1902年——霍梅尼,伊朗什葉派宗教學者。
1907年——凱瑟琳·赫本,美國著名女演員。
1910年——霍奇金,英國化學家。
1918年——玫琳凱·艾施,美國著名企業家。
1919年——吳文俊,著名數學家。
1950年——加布里埃爾·拜恩,愛爾蘭演員。
1951年——喬治·卡爾,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NBA丹佛掘金隊前主教練。
1971年——索菲婭·科波拉,美國著名編劇、導演、演員。
1977年——蔣怡,香港名模
1981年——金泰宇,韓國歌手。
1983年——阿麗娜·卡巴耶娃,俄羅斯藝術體操運動員。
1986年——艾米麗·萬凱普,加拿大演員。
1988年——馬塞洛,巴西足球運動員。
1989年——張成龍,中國體操運動員。

5月12日逝世人物

編輯
1003年——西爾維斯特二世教宗。 1012年塞爾吉烏斯四世,教宗。
1155年——李清照,宋代婉約派詞人。
1884年——斯美塔那,捷克作曲家,代表作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
1912年——維爾伯·萊特,美國飛機設計師。
1936年——胡漢民病逝
1962年——中國橋梁專家梅旸春(1900~1962)在南京病逝
楊慕琦 楊慕琦
1968年——蕭傳玖(1914~1968),中國現代雕塑家
1974年——楊慕琦,第21任港督。
1992年——著名翻譯家畢修勺在上海逝世
1996年——江兆申,書畫、篆刻家,中國書畫研究學者。
2006年——楊虎臣,共和國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馬政局局長
2008年——曾冒死從納粹手中救下2500多名猶太兒童的波蘭“女辛德勒”,艾琳娜·森德勒逝世。
2011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七屆、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原副總理,原國務委員,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原主席、名譽主席陳慕華逝世。日本“貧窮偶像”上原美優上吊自殺。
2017年——巴基斯坦參議院副主席乘車遇襲受輕傷司機被炸死

5月12日節日風俗

編輯
即南丁格爾日(International Nurse Day)
國際護士節設立于1912年,它是為了紀念護士職業的創始人、英國護理學先驅和現代護理教育奠基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而設立的。2012年是第100個國際護士節。國際護士理事會把2012年護士節的主題定為“縮小差距:從護理實證到臨床應用”。
為紀念南丁格爾對護理事業所作的貢獻,國際護士理事會1912年將她的生日定為國際護士節,以激勵護士繼承和發揚護理事業的光榮傳統,以“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對待每一位病人,做好護理工作。
從1988年開始,每年的國際護士節都設有一個主題,國際或地區相關組織均圍繞這個主題在世界各地開展紀念活動。

  
2008年四月初八,也就是2008年5月12日,為佛歷3037年。
全國防災減災日
國家減災委、民政部2009年3月2日發布消息,經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5月12日黨史記錄

編輯
1949年中共中央決定建立華中局
中共中央決定建立華中局(12月改為中南局),林彪為第一書記。
1958年第一輛“東風”牌國產小轎車出產
第一輛“東風”牌國產小轎車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出產,標志著我國汽車工業技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此后,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的技術水平再上新的臺階,成功地制造出我國第一輛“紅旗”牌轎車。
2008年汶川大地震
當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震級里氏8級的特大地震。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涉及四川、甘肅、陜西、重慶等10個省區市,災區總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受災群眾4625萬多人。截至2008年8月,已造成69227人遇難、17923人失蹤。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胡錦濤總書記立即作出指示,多次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和政治局會議,全面部署抗震救災工作。國務院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眾志成城、迎難而上,迅速展開我國歷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動員范圍最廣、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災斗爭,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災群眾生命,最大限度地減低了災害造成的損失,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凱歌。在抗震救災斗爭中,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鑄就堅強、用真情凝結關愛,大力培育和弘揚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 [2]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詞條標簽: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