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西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浦西(Puxi),上海的一個地理概念,它是上海的最核心部分,一般是指傳統意義上的上海中心城區(共8個區,不包括浦東城區)。按照廣義來說黃浦江以西即為浦西,而實際上通常為黃浦江以西的市區,不包含嘉定寶山等郊區,近年來“浦西”擴展到外環線以內黃浦江以西地域。
中文名
浦西
范    圍
黃浦江以西的市區
包含市區
黃浦區、徐匯區、靜安區等
交通設施
高架路、公交、地鐵、高架軌交等
住宅條件
新式里弄以及花園洋房

浦西簡要

編輯
現在的浦西一般來說就是指黃浦區徐匯區靜安區長寧區楊浦區虹口區普陀區閘北區等老市區,與現在的浦東新區隔江相對,一般來說并不包括后來改為區的原郊縣區域。

浦西歷史淵源

編輯

浦西城墻時代

上海市最早的市區是在原南市區(現被并入黃浦區)部分,上海市民俗稱“老城廂”。這個范圍為今天中華路人民路的區域里面,即上海縣城。城墻于1912年,由滬軍都督府及上海鄉紳進行籌款拆除,并填護城河,筑成中華路以及民國路(1949年以后改稱人民路)。

浦西殖民時代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以后,上海作為五口通商之一正式開埠。1843年,英國駐滬總領事巴富爾與時任上海道宮慕久在上海縣城簽訂《上海租界章程》,在蘇州河以南、洋涇浜以北、李家莊以東建立租界,法國也在洋涇浜以南劃定法租界。
日后,隨著1890年代的租界擴張以及工部局和公董會的“越界筑路”,浦西的范圍逐漸擴大到公共租界以及法租界,包括越界筑路地段。
由于作為租界時期的城市中心,租界當局在浦西投入較多資金用于市政工程的建設。包括1908年建成至今仍在使用的外白渡橋。浦西逐漸成為上海以及全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國民政府時期,浦西聚集了四行兩局一庫、最大的證券交易所、數家外資銀行駐華總部。

浦西“大上海計劃”

民國時“大上海計劃”拉開了上海城建規劃史上的新篇章,開發江灣五角場新市區,江灣五角場地處吳淞和上海之間,又東可達擬新建的“東方大港”,各種市政規劃設施齊全,東從今楊浦區一直建設西至今虹口區閘北區,在上述地區至今留下了大量遺跡,比如各類石庫門里弄、五角場街道布局形態、江灣體育中心(原上海體育運動中心)等。"大上海計劃"結束于日寇入侵,許多市政設施毀于日本帝國主義的炮火之下。同時,因為戰火的波及,上海的華界閘北、南市等地區涌入了大量蘇北難民,變成了貧民窟、城中村。相反,租界地區因為屬于英美等國管轄,日軍無法入侵,得以在浩劫中幸存。

浦西49年以后

由于戰爭的影響,導致租界人口激增。1943年,隨著租界的結束,浦西的范圍不僅僅局限于租界。到1949年時,浦西成為全國人口最為密集的地區,居住著將近520多萬的人口。
由于西方殖民文化的長期影響,以及抗日戰爭起的關鍵因素。浦西逐漸分化為兩極,在上海話中稱為“上只角”和“下只角”。上只角基本上是租界地區,即今黃浦靜安、盧灣以及虹口、徐匯部分地區。下只角多為閘北、普陀的棚戶區。
1956年以后,大陸實行計劃經濟,上海成為最大的制造業基地,但隨著戶籍制度的實行,上海的人口趨于穩定增長。尤其在計劃生育實行以前,上海人口增加幅度較大。但是在1980年代末之前,上海公共工程因為計劃經濟的部分原因導致城市公共設施老化,較多的仍是沿用數十年前租界當局的公共設施。
1990年代以后,浦西開始大規模的舊區改造,大量的棚戶區被拆除,興建了許多高檔住宅與商業設施,基礎設施建設大為優化,城市面貌發生極大變化,如今的浦西已經成為亞洲地區最繁華最時尚的地區之一。

浦西交通設施

編輯
浦西擁有上海最發達的公共交通網絡。擁有高架路、公交、地鐵、高架軌交、輪渡等立體化的網絡。
目前運營的公交線路有上千條。軌道交通正在建設以及建成的共有10多條線路。城市中心擁有成都路高架以及延安路高架。市區周邊擁有三道環線高架路,即內環、中環、外環。

浦西住宅條件

編輯
浦西在1980年代,大部分住宅為石庫門、新式里弄以及花園洋房。90年代初上海大規模的市政工程開工、以及舊區改造的進行,大批石庫門被拆除。在普陀、閘北內環、虹口提籃橋、楊浦大橋下東側仍存在大量棚戶區與舊式里弄。

浦西中心地段

編輯
(1)中山東一路、南蘇州路、石門二路、北京西路、萬航渡路、華山路、常熟路、淮海中(東)路、人民路和中山東二路所圍繞的地區及沿路兩側基地
2)徐家匯副中心地區,指廣元路、天平路、肇家浜路、天鑰橋路、南丹
紅色部分為浦西區域 紅色部分為浦西區域
路、宜山路和徐鎮路所圍繞的地區及沿路兩側基地
(3)四川北路地區,指北蘇州路至東寶興路口的四川北路兩側基地
(4)曹家渡地區,指萬航渡路、長寧支路和長壽路所圍繞的三角地區及沿路兩側基地
(5)中山公園地區,指凱旋路以東,安西路以南,沿長寧路、愚園路兩側基地
(6)武寧路地區,指中山北路以南,普雄路以北,沿武寧路兩側基地
(7)新客站地區,指蘇州河以東,漢中路以北,共和新路以西,中興路以南所圍繞的地區及沿路兩側基地
(8)提籃橋地區,指公平路以東,惠民路以西,東大名路及海門路沿路兩側基地
(9)控江路地區,指打虎山路以東,江浦路以西,沿控江路兩側基地
(10)十六鋪小東門地區,指新開河北路以南,復興東路以北,中山東二路、中山南路及東門路沿路兩側基地
(11)老西門地區,指蓬萊路以北,淮海東路以南,人民路及中華路兩側基地
(12)打浦橋地區,指建國路以南,斜土路以北,沿瑞金二路、打浦路兩側基地 [1]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詞條標簽:
行政區劃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