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照明用品,泛指可以照亮的用具。人類遠古時代用火把照明,后來有了蠟燭和油燈。在古時“燭”是一種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用于執持的已被點燃的火把,稱之為燭;放在地上的用來點燃的成堆細草和樹枝叫做燎,燎置于門外的稱大燭,門內的則稱庭燎。
- 中文名
- 燈
- 拼 音
- dēng
- 五 筆
- os
- 部 首
- 火
- 繁 體
- 燈
燈基本信息
編輯拼音:dēng
五筆: os
部首:火
部外筆畫:2
總筆畫:6
繁體字:燈
燈釋義
編輯1、照明的器具:電~。路~。~火(泛指亮的燈)?!Z(通訊方法之一)?!珮??!?、其它用途的發光、發熱裝置:紅綠~。指示~。酒精~?!?、裝飾張掛的彩燈:~節?!?。河~。冰~。
[1]
英文: Light;lamp
燈來源
編輯有光明的地方,就有人類文明。數萬年前,人類就已經懂得使用自然之火來御寒、燒烤和照明。三千多年前,人類開始使用簡單燈具承載火燭,書寫文明史。從粗糙的石燈到青銅燈,陶瓷燈到現代的電燈,燈具的歷史變遷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同時也是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縮影。
蠟燭和火把
燈和燈字究竟起源于何時?西周時“燭”是一種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用于執持的已被點燃的火把,稱之為燭;放在地上的用來點燃的成堆細草和樹枝叫做燎,燎置于門外的稱大燭,門內的則稱庭燎。
中國現存最早的火把燈具出于戰國,在《楚辭·招魂》中有“蘭膏明燭,華鐙錯些”的記錄,說明戰國時已出現“鐙”這個名稱了。在周代,“鐙”、“登”通用,《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豆籩,瓦豆謂之登?!?徐鉉曰:今俗別作燈,非是,晉郭璞云:禮器也。
古人把“鐙”稱燈,應是字義的假借。豆,是商周時期的一種飪食器,用以盛放腌菜、肉醬等的器皿,也是古代的禮器,多用青銅、陶瓦所制。而陶豆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燈具,在戰國的墓葬中,就可以看到一種盤底中央呈*狀突起可插燈芯的細把陶質豆,它就是當時的照明器具,也是我國古代燈具的主要形式之一。
從追溯豆燈的歷史,去理解“鐙”字的產生,我們就不能不看到我們的祖先在創造光明的同時,為燈具命名的思維性與創造性。
燈是從豆演變而來
一個小小的、表面坑坑洼洼的陶碗,碗的底部有一個把手支撐,簡單的造型,粗糙的工藝,放在一般人眼里,就是一件不值錢的陶器,毫無藝術價值可言??稍凇叭f家燈館”主人卿烈軍眼里,這可是一件寶貝。
烈軍一邊把玩著,一邊解釋。 在石器時代,人類懂得了使用火,取暖、熟食、御獸,其中還有照明。據出土的甲骨文記載,人類早在殷商時期,就會使用松脂火把照明。到了周朝時期,青銅器和陶器的大量使用,為油燈燈具的出現創造條件。春秋戰國時,照明用的油燈燈具開始出現,豆就是當時照明所用的工具,它是依照當時的食器——豆的形狀制成。當時人們是用豆脂作為燃料,將豆脂盛放在陶制的小碗里,放上一根燈芯,點燃照明。
從古體字的“燈”就能看出,燈是從豆演變而來的。古籍中有記載:燈源于豆,瓦豆謂之登。很多古裝電視劇中,出現的照明工具就是豆?!皯撌怯星嚆~器的豆,但我至今還沒有看到過。
”青銅器在當時是一種身份的象征。老卿研究認為,當時用青銅器做照明工具應該是貴族才享有的權利,粗制的陶器豆很可能是一般百姓用的。
燈現代燈具
編輯進入現代后,人類出現了電燈,
在電燈問世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因燃燒煤油或煤氣,因此,有濃烈的黑煙和刺鼻的臭味,并且要經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因而很不方便。更嚴重的是,這種燈很容易引起火災,釀成大禍。多少年來,很多科學家想盡辦法,想發明一種既安全又方便的電燈。
19世紀初,英國一位化學家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制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但這種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制造一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
這一天終于來到了。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國發明家通過長期的反復試驗,終于點燃了世界上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從此,這位發明家的名字,就象他發明的電燈一樣,走入了千家萬戶。他就是被后人贊譽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字典中燈的解釋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