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址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田灣,廠區按8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規劃,并留有再建4臺的余地。一期工程建設2臺單機容量106萬千瓦的俄羅斯AES-91型壓水堆核電機組,設計壽命40年,年平均負荷因子不低于80%,年發電量達140億千瓦時。田灣核電站是中俄兩國在加深政治互信、發展經濟貿易、加強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方針推動下,在核能領域開展的高科技合作,是兩國間迄今最大的技術經濟合作項目,也是我國“九五”計劃開工的重點核電建設工程之一。核電站二期工程的順利實施有利于加深中俄兩國政治互信、發展經濟貿易、加強戰略協作。該項目的順利實施將為持續推動地方經濟建設和我國核電事業安全高效發展,進一步鞏固和深化中俄核能領域合作發揮重要作用。
- 中文名
- 田灣核電站
- 外文名
- Tianwan Nuclear Power Station
- 廠 址
- 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田灣
- 核電量
- 2臺百萬千瓦級
- 設計壽命
- 40年
- 年均負荷
- 不低于80%
田灣核電站電站介紹
編輯江蘇田灣核電站是中俄兩國在加深政治互信、發展經濟貿易、加強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方針推動下,在核能領域開展的高科技合作,是兩國間迄今最大的技術經濟合作項目,也是我國“九五”計劃開工的重點核電建設工程之一。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高公島鄉柳河村田灣境內。
田灣核電站
田灣核電站公司股東
田灣核電站設計標準
田灣核電站采用的俄AES-91型核電機組是在總結VVER-1000/V320型機組的設計、建造和運行經驗基礎上,按照國際現行核安全法規,并采用一些先進技術而完成的改進型設計,在安全標準和設計性能上具有起點高、技術先進的特點。其主要技術特點包括:反應堆廠房采用雙層安全殼、安全殼預應力張拉系統采用新型倒U形50束鋼纜張拉方式、安全系統采用完全獨立和實體隔離的4通道(N+3)、設置堆芯熔融物捕集器與冷卻系統等緩解嚴重事故后果的安全設施、使用鈾-釓一體化全鋯先進燃料組件、采用全數字化儀控系統等。田灣核電站概率安全評價表明:發生堆芯嚴重損壞或熔化事故的概率小于3.3×10-6/堆年(當前世界上運行的核電站一般為10-4/堆年),發生嚴重放射性泄漏事故的概率不超過6.4×10-8/堆年(當前一般為10-5/堆年)。田灣核電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與西方正在開發的先進壓水堆的目標一致,在某些方面已達到國際上第三代核電站的要求。
根據中俄兩國政府協議和總合同,俄方負責田灣核電站總的技術責任和核島、常規島設計及成套設備供應與核電站調試,中方負責工程建設管理、土建施工、圍墻內部分設備的第三國采購、電站輔助工程和外圍配套工程的設計、設備采購及核電站大部分安裝工程。與核電站配套的輸變電線路工程和調峰設施,由江蘇省電力系統負責建設。
田灣核電站工程進度
田灣核電站1號機組1999年10月20日澆筑第一罐混凝土。2005年10月18日開始首次裝料,12月20日反應堆首次達到臨界,2007年5月17日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截至2007年7月2日24時,1號機組累計發電量36.07億千瓦時,累計上網電量32.54億千瓦時。
田灣核電站2號機組于2000年9月20日澆筑第一罐混凝土,2007年5月1日反應堆首次達到臨界,5月14日首次并網成功。截至2007年7月2日24時,2號機組累計發電量3.32億千瓦時,累計上網電量2.96億千瓦時。2號機組于2007年8月16日投入商業運行。
1、2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后創造了第一個燃料循環均未發生停機或停堆事件的良好運行記錄。兩臺機組在運行和大修期間,輻射防護措施有效,個人和集體劑量得到有效控制,三廢排放遠低于國家控制標準,機組各項性能指標優良,創造了良好的運行業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2009年10月開工。2008年11月11日,從田灣核電站傳來喜訊,11月6日中俄總理第十二次定期會晤期間,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俄羅斯總理祖布科夫見證下,江蘇核電有限公司(JNPC)總經理蔣國元和俄羅斯原子能建設出口公司(ASE)總裁什馬特科簽訂了合作建設田灣核電站擴建項目原則協議。隨著田灣核電站二期建設,該核電站整體容量將實現倍增。
田灣核電站一期工程是中俄兩國迄今最大的技術經濟合作工程。田灣核電站1、2號機組自2007年5月和8月投入商業運行以來,始終保持安全穩定高效運行,各項性能指標優良,大修工期不斷優化,能力因子持續提高,年發電量達到160億千瓦時。田灣核電站計劃建設8臺核電機組,總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
2010年3月23日,中俄雙方在俄羅斯簽署了《田灣核電站3、4號機組框架合同》。2012年12月7日,田灣核電站3號機組通過國家核安全局組織的FCD前核安全檢查,同年12月27日,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3號機組開工建設。
2013年9月27日,田灣核電站4號機組核島澆灌了第一罐混凝土,這標志著田灣核電站4號機組正式開工建設。這是國務院重啟核電后,審議核準的第一個新建核電項目。此舉標志著中俄最大的能源合作項目———田灣核電站順利進入二期工程全面建設期。
2015年9月6日,中核華興田灣核電項目部正式收到中國核電工程公司函件,恢復田灣核電5、6號機組FCD(第一罐混凝土澆注日期)前施工準備工作,5號機組進度計劃暫按2015年11月30日實現FCD進行編制實施。復工后的田灣核電站5、6號機組將采用中核M310+改進堆型。
[3]
2019年1月31日,中國核電(601985.SH)公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俄羅斯聯邦政府關于在中國合作建設田灣核電站7、8號機組的議定書》約定,全資子公司中核蘇能核電有限公司會同中國原子能工業有限公司與俄羅斯原子能建設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簽訂《田灣核電站7、8號機組總合同》,合同金額為17.02億美元。根據合同,以上兩臺機組計劃分別在2021年5月和2022年3月開工,單臺機組建設工期65個月。
[4]
田灣核電站發展前景
田灣核電站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地質、水文優勢,可容納8臺百萬千瓦級機組,總裝機容量可達800~1000萬千瓦,年發電600~700億千瓦時,產值250億元以上。田灣核電站全面建成后,將形成國家又一個大型核能源基地,將為實現中核集團公司“3221”戰略目標,促進我國核電事業又快又好又安全地發展,以及為江蘇省乃至華東地區的經濟騰飛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中國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位于江蘇連云港的田灣核電站是中國“九五”期間開工建設的重點工程之一,是中俄兩國迄今最大的技術經濟合作項目,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控股建設。田灣核電站在工程建設中實現了多項技術改進,如采用雙層安全殼結構、全數字化儀控系統,增設堆芯熔融物捕集器等,其安全設計優于當前世界上正在運行的大部分壓水堆核電站,在某些方面已接近或達到國際上第三代核電站水平。
田灣核電站于1999年10月20日正式開工建設,一期工程建設2臺單機容量106萬千瓦的俄羅斯AES-91型壓水堆核電機組,設計壽命40年,年發電量達140億千瓦時。1號機組在完成土建、安裝施工后,于2003年10月25日進入全面系統調試階段,先后通過了核島主系統水壓試驗、冷態試驗、安全殼結構強度及泄漏率試驗、熱態試驗及役前檢查。在國家核安全局完成一系列審查后,1號機組于2005年10月18日開始首次裝料;12月20日反應堆首次達到臨界;2006年4月6日汽輪機首次利用核蒸汽沖轉成功,為首次成功并網發電奠定了堅實基礎。
1號機組并網發電后,工作仍然十分艱巨。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有關負責人說,田灣核電站在運營和管理中,將始終把安全和質量放在第一位,強化核安全意識,做好風險預測分析,嚴格遵守調試程序和運行規程,精心操作,確保核電站的安全可靠運行。按照目前的調試進度,1號機組可望于今年投入商業運營。
田灣核電站2號機組已經并網發電。兩臺機組都投入了商業運行后。
1,2號機組分別于2007年5月17日和8月16日投入商業運行。兩臺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后均保持安全可靠功率運行,輻射防護措施有效,個人和集體劑量得到有效控制,三廢排放遠低于國家控制標準,機組各項性能指標優良,創造了良好的運行業績和社會效益。
江蘇核電有限公司按照國家核電發展規劃,結合公司發展戰略目標和江蘇省,連云港市地方發展規劃,在確保一期工程兩臺機組安全可靠運行的同時,全面開展了田灣核電站的擴建工程(3-8號機組)前期準備和項目策劃工作,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田灣核電站中俄合作
編輯俄中于1997年簽署合同,建設田灣核電站兩個帶有VVER-1000反應堆的一號、二號發電機組,總功率為2000兆瓦,是我國"九五"期間開工建設的重點工程之一;作為中國核電三大基地之一,田灣核電站一號機組自今年5月正式投入商業運行,二號機組于8月投入商業運行,已成為連云港市最大的新增稅源,占全市國稅收入增收額的15%。
田灣核電站合作背景
伴隨2007年9月田灣核電站2號機組驗收初步協議的簽署,以及其保證期為兩年的運營,田灣核電站一期工程兩臺單機容量106萬千瓦核電機組建造階段工作已基本結束,同時也意味著三號、四號發電機組建設的展開,這將使得核電站的發電量提高兩倍。 面對下一步合作,俄羅斯核電建設出口股份公司駐連云港代表處處長謝里霍夫在"田灣核電站一期工程結束與中俄在原子能領域合作前景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有很大前景",目前正在同中國方面就田灣核電站機組建設的新合同進行談判,雙方并都專門成立"框架協議小組"。
田灣核電站總經理蔣國元也在此前采訪中表示,希望中俄全體建設者認真總結一期工程建設經驗,為擴建工程合作奠定基礎。在核電站問題上,始終籠罩著對于切爾諾貝利類事故的擔憂。俄方鄭重表示,因輻射放射性物質泄漏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低于百萬年一次。Tvel有限公司副總裁拉夫列紐克強調,中國現在的核電站都有安全殼,能經受20噸重飛機的撞擊。安置反應堆的建筑被兩層外膜包圍起來,內部的封閉式膜阻止了輻射外網泄漏,而外膜則能保護反應堆免收外界突發事件的影響。同時,中國是第一個擁有在反應堆外殼下安裝專門組織和冷卻融化的放射性區域收集器的國家,這得到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專業委員會的通過。
[1]
田灣核電站意義
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的順利實施有利于加深中俄兩國政治互信、發展經濟貿易、加強戰略協作。該項目的順利實施將為持續推動地方經濟建設和我國核電事業安全高效發展,進一步鞏固和深化中俄核能領域合作發揮重要作用。
[2]
田灣核電站安全特點
編輯田灣核電站不僅滿足國際現行的核安全和輻射安全標準要求,符合我國核安全法規、標準,而且其安全性優于當前世界上正在運行的大部分核電機組。根據田灣核電站二級PSA(概率安全分析)報告:發生堆芯嚴重損壞或熔化事故的概率小于3.3×10-6/堆年(當前世界上運行的核電站一般為10-4/堆年),發生嚴重放射性泄漏事故的概率不超過6.4×10-8/堆年(當前一般為10-5/堆年),即發生嚴重放射性泄漏事故的概率千萬年一遇。
雙層安全殼
田灣核電站是目前國內獨一無二的雙層安全殼核電站。雙層安全殼內層采用鋼纜預應力張拉系統的鋼筋混凝土墻體,厚1.2米,內壁襯有6毫米厚的鋼覆面;外層采用普通鋼筋混凝土墻體,厚0.6米;內外殼之間為1.8米的帶有碘和氣溶膠過濾器通風系統的負壓環形空間,能有效減少了放射性氣溶膠和碘向周圍環境的釋放,外殼能夠抵御地震、龍卷風和小型飛機等外力的撞擊,從而達到有效防護的目的。雙層安全殼反應堆廠房外徑51.2米,內徑44米,總高度74.2米。
安全殼預應力鋼纜系統
田灣核電站內安全殼采用后張預應力鋼纜系統,共有水平環向360°預應力鋼絲束70束,豎向倒U形預應力鋼絲束50束,每束由55根低松弛性的七股鋼絞線組成,該設計系國內首次采用的國際先進技術,設計內抗壓能力達到0.5MP,最高可達0.7MP。該系統能夠大大提高安全殼的承壓能力,提高了核電站的安全水平。
“N+3”的多重保護安全系統
田灣核電站的安全系統如堆芯應急冷卻系統,事故濃硼注入系統、安全殼噴淋系統和事故給水系統等均由2通道改為4通道,即每個能動系統均有4個完全獨立和實體隔離的通道組成。如果一個通道處于檢修狀態,另一個通道發生與初始事件有關的故障,第三個通道發生單一故障,則還有一個通道可投入使用,這樣在運行中形成了一個系統運行、三個系統備用的“N+3” 的有效組合,比一般壓水堆采用“N+1”或“N+2”的設計更加可靠,從而大大提高了核電站的安全性。
堆芯熔融物捕集器
田灣核電站在國際上首次設置了堆芯熔融物捕集器,其主要功能是在嚴重事故下收集并冷卻堆芯熔融物,以防止堆芯熔融物與反應堆廠房的混凝土底板發生反應并導致底板熔穿,從而有效地防止了嚴重事故下放射性物質的泄漏,以緩解超設計基準事故的嚴重后果,該系統的設計得到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組的高度評價。
全數字化儀控系統
田灣核電站的儀控系統采用當今世界上先進的數字化分布控制系統(DCS),它由運行儀控“TXP”和安全儀控“TXS”兩部分組成,是目前我國核電站首次引進的全數字化儀控系統。運行儀控采用最新的軟硬件標準、分層處理的體系結構、綜合自動化控制的設計思想和統一的人機接口,可實現長運行壽命、低運行成本及最佳可操作性;安全儀控采用可靠性硬件和軟件、多重冗余和糾錯技術,在反應堆保護專設安全設施驅動等系統應用中,滿足了嚴格的安全要求。由于DCS系統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強的監視和控制功能,以及安裝、調試、維護更為方便等特點,將為核電站安全、可靠、高效地運行發揮重要作用。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你不知道田灣核電站的那些事兒 .中國核電信息網[引用日期2016-04-20]
- 2. 中核集團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4號機組開工建設 .電纜網[引用日期2013-10-14]
- 3. 田灣核電5、6號機組將于年底開建 .電纜網[引用日期2015-09-28]
- 4. 中國核電關于公司全資子公司與俄羅斯原子能建設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簽署重大項目合同的公告 .新浪[引用日期2019-02-01]
- 5. 田灣核電站的主要技術特點 .豆瓣核電人[引用日期2016-04-20]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