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杰

(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專家)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李國杰,1943年5月29日出生于湖南邵陽,計算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 中國科學院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學院院長 [2] 
1968年李國杰從北京大學畢業后進入貴州軍墾農場、貴州省晶體管廠工作;1973年轉到湖南省邵陽市計算機廠工作;1978年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1981年獲得工學碩士學位后前往美國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85年博士畢業后進入伊利諾伊大學CSL實驗室工作;1987年從美國回到中國,進入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工作;1990年被選聘為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99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同年創建曙光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并擔任董事長;1999年擔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2001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4年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主任,同年擔任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 [3]  ;2012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學院院長 [1] 
李國杰主要從事計算機體系結構、并行算法、人工智能、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發展戰略等方面的研究 [4] 
中文名
李國杰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邵陽
出生日期
1943年05月29日
職    業
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
美國普渡大學
主要成就
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1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代表作品
創新求索錄
性    別
學    位
博士
政治面貌
中國共產黨黨員

李國杰人物經歷

編輯
1943年5月29日,李國杰出生于湖南省邵陽市。
李國杰
李國杰(4張)
1962年9月,李國杰進入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
1968年12月,因為開始“文化大革命”,李國杰被分配到貴州軍墾農場工作,一年半后分配到貴陽市郊的省晶體管廠工作 [5] 
1973年2月,李國杰被調到家鄉湖南省邵陽市計算機廠工作 [6] 
1978年8月,恢復研究生招生后,李國杰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
1981年8月,李國杰獲得工學碩士學位。9月前往美國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從師Benjamin Wah(華云生)教授。
1985年8月,李國杰從普渡大學博士畢業后,前往美國伊利諾伊大學CSL實驗室工作(至1986年12月)。
1987年1月,李國杰從美國回到中國,進入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工作,擔任研究員。
1990年2月,李國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選聘為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主任。
1992年6月,李國杰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擔任863計劃智能機專家組副組長 [5] 
1995年,李國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同年創建曙光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并擔任董事長。
李國杰 演講/報告
李國杰 演講/報告(6張)
1999年12月,李國杰擔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至2011年1月)。
2001年,李國杰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4年6月,李國杰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主任 [7] 
2012年1月,李國杰擔任中國科學院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學院院長。

李國杰主要成就

編輯

李國杰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李國杰長期從事國家863計劃高技術研究,兩次擔任國家“973 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主持研制成功曙光一號并行計算機、曙光1000大規模并行機和曙光2000/3000超級服務器,領導計算所研制成功龍芯高性能通用CPU、曙光4000超級服務器,并主持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IPv6網絡研究 [4] 
  • 學術論著
截至2017年10月,李國杰發表了150余篇學術論文,出版了《創新求實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培育與發展研究報告》、《中國至2050年信息科技發展路線圖 英文版》等文集和戰略咨詢報告 [8]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1996《現代英漢計算機綜合詞典》李國杰等主編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1999.10《世紀電腦》李國杰編著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8.05《創新求索錄》李國杰著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0.12《中國至2050年信息科技發展路線圖 英文版》李國杰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03《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培育與發展研究報告》李國杰主編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8.05《創新求索錄 第2集》李國杰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1994年曙光1號并行計算機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
1995年曙光一號智能化共享存儲多處理機系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996年曙光1000大規模并行機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
1997年曙光1000大規模并行計算機系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1999年CIN-02高級智能網系統國家級三等獎
2000年曙光2000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1年曙光2000系列超級服務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9] 
2004年曙光3000和可擴展并行計算機系統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0] 

李國杰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李國杰認為,學生階段不能太過于功利,也不能一味的追求“學以致用”。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習新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習知識的能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培養計算思維能力和數據分析的本領,要提高自己的“數字素養”。一個時代根本性的變革不是技術本身,而是技術所帶來的人的素質進步。一個時代的人文素養體現在正確的“是非觀”和“榮辱觀”。
李國杰認為,成功其實并沒有什么秘訣,關鍵是要有顆平常心。“只要踏踏實實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社會自然會認可你所做的工作”。所以做事應當:“勿問成功秘訣,只須砥礪前行”。 [6] 
  • 人才引進
李國杰認為,中國正面臨從投資拉動向人才拉動、從招商引資向招才引智、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歷史性轉變。中國國內雖然已有一批學業有成的高端科技人才,但總體數量少,且在學術眼界、研究水平和職業操守等方面普遍與國外高端人才存在差距 [11] 

李國杰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94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首屆) [5] 
1995年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1年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98年王丹萍獎
200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2001年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15周年突出貢獻獎
2001年美國普渡大學杰出校友獎
2017年中國計算機學會杰出貢獻獎 [12] 

李國杰社會任職

編輯
時間擔任職務
1998年03月至2003年0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3] 
2003年03月至2008年0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4] 
2004年04月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 [15] 
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學部主任
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戰略高技術與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題組副組長
863計劃信息領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編

李國杰人物評價

編輯
李國杰領導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和曙光公司為發展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產業、研制龍芯高性能通用CPU芯片做出了重要貢獻 [1]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評)
李國杰自2004年擔任中國計算機學會(簡稱CCF)理事長以來,以現代社團治理的思維,推動并領導了CCF在會員服務和發展、先進治理架構和制度體系的建設、開放和規范、學術評價、社會服務等全方位的深刻變革,推動CCF成為一個具有巨大學術影響力和很高知名度的社團 [12] (中國計算機學會杰出貢獻獎評)
百度百科內容由網友共同編輯,如您發現自己的詞條內容不準確或不完善,歡迎使用本人詞條編輯服務(免費)參與修正。立即前往>>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
詞條標簽:
科學家 物理學家 人物